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焦点热评 >> 正文

陆磊:经济波动、微观反馈和政策响应

http://www.newdu.com 2018/3/9 爱思想 陆磊 参加讨论

    一、认识当前宏观经济波动的理论问题
    展望2015年,关于宏观经济波动的一致性预期是以增速下行、需求切换、动力转型为特征的“新常态”,但在政策响应和可能出现的微观反馈方面缺乏方法论共识。其中涉及如下理论问题:一是解释经济波动和“开药方”的理论框架存在不一致性;二是财政与金融关系的局部和一般均衡认知存在不一致性。
    二、经济波动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问题
    一是经济增长水平的既定性:总需求不旺导致2015年经济运行呈现稳定的较低水平均衡,经济增长率中枢为7.1%,波动幅度为正负0.1个百分点;二是通缩风险的现实存在性:中期压力是通缩风险和通缩预期,但不存在短期通缩现实性(物价负增长),2015年CPI预期中枢为1.8%,波动幅度为正负0.1个百分点;三是经济发展受长期问题制约:制造业竞争力不足导致的持续性超额潜在供给在长期不可逆转,去产能化是新常态的表现形式之一。即使存在短期景气波动,但长期经济增长点仍处在缺失状态。
    三、从微观反馈看,流动性是跨越各期限的主要矛盾
    与经济迈向新常态相适应,流动性压力是短期、中期和长期的主要矛盾,从短期看,2014年外汇占款的转折性变化导致基础货币投放方式由被动转向主动。政策层面需对此进行管理。从中期看,在经济中期保持低水平均衡状态下,不良资产上行压力使流动性因素成为决定金融稳定的关键性变量,这是各国在危机处理中首先想到QE的主要原因。从长期看,流动性总量和流向决定了资源配置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2012年以来的变化在于,由于影子银行和表外业务的崛起,融资平台、基建和房地产成为主要社会资金投放领域,则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负债端稳定性下降,但资产端的长期化有增无减,两端矛盾导致流动性风险上升。这同时需要在中期推动财政-金融一体化改革。
    四、针对经济运行的状态变量和微观主体反馈,政策响应在于短期流动性管理、中期财政金融一体化改革和长期增长点塑造
    短期,针对流动性风险这一主要矛盾,实施流动性管理的逆周期调控;中期,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必须与金融改革同步推进才可能改善社会融资结构和效率;长期,要素禀赋演变决定了“放权、让利、搞活”是由微观市场主体自发寻求经济增长点的制度基础。

Tags:陆磊,经济波动、微观反馈和政策响应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