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杰:货币化车改注定是条不归路
坐公车者,从一般公务员到处级领导干部,待遇差别大,目前现状是,副科以上就开始占有公车了,出门办事,无论是公是私,自己是不掏腰包的。而一般同志出门办事,基本是自己解决。这么做几十年了,结果是公车越来越多,公车支出越来越大,在“三公”消费中占据大头,一些地方财政不堪重负,人民群众也越来越怨声载道。于是,公车改革的声音18年前就有了,可惜的是,至今全国没有一盘棋,这实在是很丢脸的一件事。我们在这个地球村上,公车问题就跟门前的一堆臭狗屎一样,绕不过去,出了门,一身臭气,站不到人前。
公务员具体分几级,我不知道,但还是一级一级分上去,待遇是越来越高的,工资不一样,住房不一样,看病不一样,这看得见的福利就足够让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其实更有看不见的隐性福利,更是让人趋之若鹜,削尖了脑袋往上爬。这种福利跟不太受制约的公权力有关,熟人社会、官本位、人治大于法治等,都让权力之手无处不在,牟利之处遍地都是。“工资基本不动,烟酒基本靠送”,就说的很形象。
啰嗦这么几句,是想说做了官员,党和政府明给的福利待遇已经可以衣食无忧了。如果还想贪得无厌,非让权力之手大捞特捞,富甲一方,那么,这显然是靠不住的,是要出问题的,不用上纲上线,受到法律的惩处是其必然的报应。
暗给的福利待遇也不少,公车就是。作为一个单位,公车是存在的,也是合理的,那就是有了公事,公车必须出动。但是,最近一二十年,公车变味了,以公用的专车最甚。这一辆专车,养司机加油修保险年花费十万不算多。没有司机,光油修保险也得四五万。其实,这么多钱,真正公用的地方和时候并不多,据说只有三分之一。
专车的配备是很严格的,省部级干部才会有。如果落实到位,我们的专车数量就会减少一大半,甚至九成。但实际上糟的很,科级干部就有专车了,这数量应该是非常惊人的。也就是说,本来,省部级干部以下,没有专车的意思很明白,大家都一样,出门办事自己解决,跟一般的公务员一样,近距离骑车来往,远一点,打车乘车都可,讲究经济性。职位高,事情多,是因为你的工资高,政策允许的福利待遇也高,你出门办事花得起,也该花。
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你的官越大,你的工资福利待遇越高,出门办公,就从工资里出钱,明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嘛。你说一个厅长下去调研,完全可以单位派车解决,这跟专车无关。又不是说不要公车,不要担心办公事因为没公车就办不成。
当下,公车改革已成“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各地都在试点中展开。一些有名的、有代表性的,比如杭州温州,大家谈论的较多,有肯定派,也有否定派。肯定派说,不管咋改,只要比原来少花钱就行。否定派说,根本不是少花钱的问题,而是“卖公车,拿补贴”本身就很扯淡,货币化车改臭的很,是在开倒车。
说老实话,基于以上分析,我是属于否定派的。据说,杭州温州的车贴从3100元到300元不等,自然是级别越高拿的越多。尽管这车贴不能变现,只能用于出行,但是绝不可能避免这车贴变成隐性福利,一张卡折价租给他人牟利是可能的。总不能也给乘车卡卫星定位吧,或者让乘车卡时刻具有报警功能吧,人是活的,不自觉,啥都谈不上。
需要警惕的是,货币化车改大有变成潮流之可能。如果走车改货币化这条路,注定是条不归路。辽宁省辽阳市宏伟区和弓长岭区失败了,杭州温州也不会长久,货币化巨补也好,微补也罢,从根本上这就是错误的。
听听网友的声音:公车只能是为了工作需要,不能像封建时代那样,成为显示官威、讲究享受的“官轿”,这是和现代文明格格不入。公车消费本来就有浪费,现在用发放定额车贴的方式,实际上是将一些浪费行为合法化,公权变成了特权,特权又被“赎买”成了私产。再说,凭啥干部就可以用公车,取消公车就得发车贴?为啥不能像百姓一样完全自理?如今欧美国家并没有“公车”“车贴”一说,咱们为啥做不到?即便按照每月22个工作日,每天打车四次计算,月打车支出也不会超过1000元。一个正局级公务员的车贴比普通百姓工资还高,怎么说得过去呢?
最后,还要亟需呼吁,公车改革需要顶层设计,不能让一些地方打着试点的名义,先行一步,稀里呼啦,车卖了,钱花了,却弄得老百姓跳起来指着鼻子骂娘,得不偿失。大家都到了那个时候,恐怕为时晚矣。
Tags:朱永杰,货币化车改注定是条不归路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