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世界经济下一轮风暴是货币危机
美国和欧洲目前均面临二元经济结构的深刻挑战,但欧洲的债务危机可能早于美国财政问题而解决。欧美改革步伐不一致,外加新兴市场经济被投资者屡屡看高,将带来一轮各国货币之间相对估值的大调整,从而引发货币危机。面对动荡的国际经济形势,中国必须做好准备。
2008年金融风暴爆发至今的3年来,世界经济进入了比较快速的恢复期,但是深层次的矛盾并没有解决。2011年8月初以来,美债危机爆发,引发了新的一轮金融市场波动。这轮波动会对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带来什么影响?下一轮危机的爆发点在哪里?世界经济走势在未来若干年将会如何演绎?这一形势下,中国应当如何准备,临阵以待?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有预判。
美国经济彻底恢复路途茫茫
美国是全球金融风暴的策源地,美国经济本身也蕴藏着深刻的矛盾,必须解决。上一轮金融风暴之所以比较快地结束,美国的主权信用起到了重要作用。美国以其主权信用为担保,帮助私人部门修补资产负债表,由此带来了资产价格的迅速上涨,也带来了经济比较快的恢复。但是如今,美国财政部的债券信用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财政开支在未来必须削减,投资界对美国经济预期出现了新的一轮下调。
那么,美国经济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其如何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呢?可以说,从本质上讲,美国经济体制正面临着深刻的改革重任。
用二元经济形容今天的美国经济再恰当不过。这就是说,美国既有极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部门和人群,包括高科技、高等教育、高端制造等方面,苹果、微软、谷歌、波音等大公司比比皆是,但是必须看到,美国还存在着一大批不具备竞争力的产业、部门和人群,积聚在低端制造业、普通的国内服务业,他们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牺牲品。
这部分不具备竞争力的部门所对应的人群,是一批没有受过良好基本素质训练、从拉丁美洲国家通过非法移民或投亲靠友进入美国境内的、连英语都讲不好的新移民,这部分人事实上已经成为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包袱。由于这部分人的进入,美国已经成为了英语和西班牙语的双语国家,在美国,存在相当部分只会讲西班牙语而不会讲英语的低端劳动人群。难怪哈佛的着名政治战略家萨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在去世前大声疾呼:“谁是美国人?”在他看来,美国制度的基础正在动摇,新教的传统正在丧失,由此导致美国社会面临挑战。
面对这样一个二元经济现象,美国当前的经济制度不但不能化解反而会激化矛盾。美国长期形成的高福利的制度安排,在二元经济和全球化的催化下,导致60%以上的财政支出属于赋权性的财政支出,用于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贫困救济、低收入家庭过多的住房补贴等方面。这一切使得美国社会中没有竞争力的那部分人群更加没有竞争力;而这种负担将越来越重,又会反过来作用到高端人群身上,使得他们的税收负担日益加重。
我们甚至可以合理地推断,美国式的民主体制应对二元经济体制很可能是最束手无策的。事实上,今天的美国政坛变得四分五裂:以奥巴马为首的民主党人认为,应该增加社会财政开支,以刺激经济和解决社会矛盾;而以共和党、茶党为代表的政治家们,却想恢复美国早年以新教徒文化为社会核心的传统经济制度,那就是大幅度地削减财政开支、削减税负,以此刺激经济。双方一直争执不下,因此,美国出现了改革意志不清、方向不明的政治局面。
特别令人遗憾的是,美国社会目前没有出现一批思维清晰且有号召力的学者,为改革指明方向。美国当前的改革与上世纪80年代里根和撒切尔夫人的改革不同,当时民众支持改革的意愿十分强大,与此同时,社会上出现了一批极具感召力的学者,比如出现了经济学领域的供给学派,大幅度号召私有化、减少管制,以此推动了里根改革的成功。今天的美国政坛显然不是这个情形。
有理由推断,美国经济、政治格局在未来4-5年内很难出现大规模的逆转,下一届总统也很难像里根那样大力地推动改革,社会共识在短期内难以凝聚。据此我们可以认为,美国的主权债务规模很难在短期内削减,在这一过程中,美国政府所能削减的是一些社会最需要的财政支出,比如科研、高等教育、基础建设,而伤筋动骨的福利性支出却不能削减。
基于这一分析,笔者认为,美国经济复苏的道路可能比欧洲还要艰难,尽管美国自身具有一批极具竞争力的产业。未来四五年美国的基本状况,将可能是维持比较低速的经济增长,财政情况继续恶化,政治纷争不断出现。在此情况下,美国唯一的政策选择就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此带动和刺激经济的发展。因此,第三轮量化宽松不管以什么名称出现,可能都是迟早的事情。
欧债危机三年内将有起色
欧元区的状况也可以归纳为二元经济:一元是德国,它的制造业与中国等新兴市场相互匹配,不断互补,而且经济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极具竞争力,是欧洲境况最好的经济体;另一元是南欧一些竞争力较差的经济体,它们所面临的是必须削减政府福利性开支,不仅是为了平衡预算和削减债务,更重要的是通过削减社会福利的方式增加其劳工的竞争力,跟上德国等欧元区其他国家的步伐。
但是,当下欧洲的问题是,极富竞争力的德国的百姓不愿意为过高社会福利的南欧诸国埋单,德国的政治家很难说服选民。因此,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形是,希腊、葡萄牙等国家会由于得不到德国等国的直接援助,同时自身也没有明确的改革意愿用以说服资本市场,最终出现债务的违约和重组;违约和重组将使这些国家面临不可能再借到新债。最终,只有在被逼无奈之下,这些南欧国家将会启动改革程序,而改革程序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社会的骚乱。在这种情况下,欧债的价格可能将进一步下降,从而给德国和法国的金融机构带来冲击,德国和法国政府将不得不拿出财政资金挽救自己的金融机构。换句话讲,德国和法国的纳税人由于不愿意直接为希腊、葡萄牙等南欧国家埋单,最后将不得不为自己的金融机构埋单。当然,从政治上讲,为自己的金融机构埋单,比为南欧国家直接埋单理由充分得多。假如个别南欧国家出现了违约和债务重组,其他身临债务危机的南欧国家也会得到警示—必须真正拿出勇气进行财政税收的改革,大幅削减社会福利水平。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已经爆发了近两年的欧债危机可能会在3年内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也就是说,南欧国家会进行深刻的改革,而德国等国则将为自己的金融机构埋单。南欧国家的改革是整个国家面临国际压力整体削减社会福利的改革,而美国的改革是国家内部针对部分社会阶层的社会福利的削减,美国的改革难得多。
新一轮的风暴是货币危机
根据以上的分析,美国的财政情况将继续恶化,经济改革步履艰辛,而欧洲被逼无奈必须出手改革,3年的时间完成转变。因此,未来3年之内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欧洲的债务情况得到稳定,金融市场得到恢复,而美国仍在动荡之中。这时将出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那就是,金融市场开始担忧美元的信用,资本会从美国流向欧洲,导致美元兑欧元汇率出现大幅波动,美元危机将会出现,类似于1971年8月前的情形。当然,整个欧美债务调整的过程中,投资界会不断地看好新兴市场经济体,导致后者的货币面临持续升值的压力。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今世界没有欧元崩溃的机制。无论从欧债危机两大主角的哪一方来看,欧元垮台都对它们自己不利。从德国的角度看,如果其重新启用自己的货币马克,则将面临巨大的货币升值压力,是引火烧身,同时这也意味着欧洲政治一体化的进程在退步,这对德国明显不利。从正处在主权债务危机中的南欧国家的角度看,欧元倒台更是引火自焚,因为如果脱离欧元区,它们自己发行货币将面临极大的市场挑战,市场会不信任它们的货币,而它们此前已经发出的债券是以欧元计价的,它们不可能以发行自己货币的方式逃脱已经重压在身的债务负担。因此,我们认为,欧元机制不会因为这一次的债务危机而崩溃。
中国必须严阵以待
面对这样一个动荡的国际经济形势,中国必须做好认真的准备。
第一,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因为外部市场的需求不可能迅速恢复,贸易保护主义还会一浪高过一浪。
第二,必须管理好自己的外汇储备。对于已经投入的发达国家主权债务而言,要加强与各国政府的协商,讲清楚中国政府是有选择的,不一定非得把这部分资金投入到他们手中,我们只是出于对世界经济稳定的考虑,出于负责任的大国的考虑,继续持有他们的债券,同时提醒发达国家必须要考虑中国的利益,包括自由贸易、台湾、新疆和南海等政治问题。
第三,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是对流机制的建立,鼓励中国的企业和居民走出去投资,利用当前国际金融动荡的机遇,投资到境外的资源型、经营状况比较好的金融工具中去,尤其是投资到那些与中国经济联系紧密、正在分享中国经济增长成果的境外资产中去,由此获得中国经济自身发展带来的好处,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总之,动荡的国际环境将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这给中国经济提出了挑战,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在动荡中也蕴藏着可以让中国经济不断崛起的重大战略机遇,我们在做好认真准备的同时要抓住机遇,利用好有利条件,为中国经济未来长期稳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Tags:李稻葵,世界经济下一轮风暴是货币危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