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针对您上面列举的五大难题,未来更加智能化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将如何得以实现呢?作为企业供应链管理者,我们将在此模式下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答:其实,以上五大难题,在未来更加智能化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可以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很好地改善。
1. 成本控制问题
智能化的供应链具有与生俱来的灵活性。这种供应链由一个互连网络组成,连接了供应商、签约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可随条件的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为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未来的供应链将具备智能建模功能。通过模拟功能,供应链管理者可以了解各种选择的成本、服务级别、所用时间和质量影响。比如,基于传感器的解决方案,可通过提高可视性来降低库存成本;由供应商、合约制造商、服务提供商和其他(金融和法规)委托人组成的灵活的、随需应变的网络;按市场需求变动的可变成本结构;通过事件模拟实现网络和销售战略的分析与建模;基于场景的运营分析;通过先进的决策支持技术,实现需求和供应管理的集成,等等。
2. 可视性问题
管理者都希望了解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包括即将离港的货物情况、签约制造商组装线上正在生产的每个部件、销售中心或客户库房中正在卸载的每个货盘。但是,这种无所不在的可视性,并不需要供应链合作伙伴付出任何额外的努力。简单来说,有了这种可视性后,共享就会变得更加容易。这就意味在智能化的供应链中,对象(而不是人员)将承担更多的信息报告和共享工作。关键数据将来源于供应链中涉及到的货车、码头、货架、部件及产品。这种可视性不仅可以用于实现更佳的规划,而且还可以从根本上实现实时执行,等等。
这种可视性还可以扩展到供应链运营领域中去。更值得一提的是,制约可视性的因素不再是信息太少,而是信息太多。然而,智能化的供应链可通过使用智能建模、分析和模拟功能来获知一切,比如货架补货,预测 / 订单、排程 / 承诺、预计库存、交货周期状态,“感应-响应”模式下供求信号通知,面向供应商、客户和服务提供商的多合作伙伴协作平台具有数据合成和决策支持功能,通过以需求为导向的实时补货实现动态供求平衡,集成绩效管理,库存预测和分析,优化的采购建议,价格保护分析,具有预测功能的“购买-出售”决策支持,等等。
3. 风险管理问题
风险的形式千变万化。随供应链变得更加复杂且紧密相连,风险管理也应当全面展开,扩展到企业所能控制的范围之外。智能化的供应链将风险视为一个系统问题,其风险规避策略是通过利用数百万个智能对象来报告诸如温度波动、偷窃或篡改等威胁信息。它还可以在共同的风险规避策略和战略中与供应链合作伙伴进行协作。若有问题出现,它在扩展的供应链中以并发的方式利用实时连接做出快速响应,等等。
毋庸置疑,智能化供应链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可以在整个网络中对风险进行建模和模拟。这种智能技术不仅有助于开发一种可持续的供应链,推动以合理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而且还能给供应链所涉及的社区、团体带来正面的影响。比如,通过产品追踪监控器和传感器对从产品零部件到最终客户使用的过程进行监控;通过传感器解决方案监控整个供应链中的产品状态来确保产品质量;面向供应商、服务提供商和合约制造商的合规性战略及策略;基于风险的财务影响分析,包括决策树、敏感度分析;基于风险调整的库存优化,等等。
4. 客户亲密度问题
普通供应链主要与客户互动,进而提供及时、准确的交付品,而智能化的供应链则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从产品研发、日常使用到产品寿命结束)都与客户紧密联系。通过大量的使用,智能化的供应链可以从源头获取需求信息,而且还使用其智能来洞察与众不同之处。经过深入分析,它们可以进行详细的客户分类,并为客户量身定做产品,比如:通过客户手机进行产品认证和客户忠诚度转型调查;针对自动化产品缺陷和服务警报的嵌入式软件和分析;在整个供应链过程中与客户开展合作;利用客户行为、购买模式、时常渗透率的模拟模型制订计划和评估交易量,等等。
5. 全球化问题
时至今日,全球化给企业带来了更高的利润,这主要应归因于营业额的快速增长。随供应链变得更加智能化,公司同样可以解决效率问题。此外,对制造地点和供应商的选择,已不再由单个成本元素(如劳动力)决定。智能化的供应链具有分析能力,可根据供应、制造和分销情况评估各种替代供应链,而且可以根据情况的变化重新灵活配置。这样,主管们就可以制订应对突发事件的计划,并在经济和政治动荡的情况下执行,而不用回归到保护主义或影响全球化的进程。比如,利用点到点供应链活动中的“感应-响应”进行时间管理;通过感应器的实时联系,检测全球范围内的产品和装运地点;连接日益扩大的全球贸易合作伙伴基础设施的感应器解决方案,可提高供应链可视性;优化运营活动各个阶段的库存,等等。
首席供应链官作为跨行业的职位正日益涌现,他们应直接向 CEO 汇报。这表明供应链主管对于企业的成功起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多数高级供应链领导者都非常关注传统的功能,但有些领导者已开始在策略开发和风险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们认为,这种在策略层面的参与将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