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立中
相对于规模大、监管严、要求多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单个产品规模小,操作灵活
伴随 2008 年前后中国股市的大震荡,在投资圈内,年初最震动大家的事件可能是号称中国私募基金教父的赵丹阳的清盘 A 股基金了。自 2004 年初赵丹阳第一只私募基金“赤子之心”正式登场以来,经过 2006 年的逐步发展,以及 2007 年借道信托平台进行阳光化筹资,中国的私募基金逐步成长。有的私募基金总管理规模已经达到了近 20 亿元。
来自 WIND 资讯的统计显示,2007 年,运作满一年的股票型基金全年平均净值增长率达到 127.46%,较上一年增长 17.63%,创下 1998 年基金诞生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华夏大盘基金以年收益 226.14% 名列第一。虽然 2007 年也有收益率高达 171.61% 的私募基金,但总体而言,去年私募基金的平均业绩低于公募基金。
2008年私募基金发展新机遇
上证指数从去年下半年的 6,100 多点开始调整,而现在在 3,300 点徘徊,显然市场的大起大落增多了,不会再像去年那样狂涨。此时,灵活性显得更为重要。相对于规模大(动辄上百亿元)、监管严、要求多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单个产品规模在 1 亿元左右,整个产品规模 20 亿元左右,优势明显,便于上下其手,灵活操作。
2008 年是解禁股份上市流通的关键年。统计显示,今年 2 月份,因股改、增发、首发而解禁的上市公司共有 125 家,股份总数达 109.4 亿股,总市值约 3,400 亿元。3 月,又将有 132 家企业的限售股解禁,上市流通股份达到 112.5 亿股,总市值近 4,100 亿元。如果包括首发和股权分置对价股在内,总流通股份将达 112.83 亿股。2008 年全年解禁总数将达到 1,353.64 亿股,解禁总市值可能接近 3 万亿元,占到目前两市总市值的约 1/10、流通股总市值的 1/3。
解禁后,将产生一批新富豪,这些富豪多有自己的产业或主要职业,做其他投资又找不到方向,因此很可能交给私募基金经理帮忙打理。
私募基金的四种模式
2008 年以前,中国私募基金主要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云南模式。2007 年中国非公开证券类集合理财产品业绩突出的“中国龙”,采取的就是这种模式:不引入第三方投资顾问机构,注重自己的研究团队(十多名研究员,相当于一家中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由云南信托内部的资产管理团队作为管理人,对委托资产进行自主管理。这些是云南模式区别于其他信托私募的主要区别。
第二种是深圳模式,以深国投和平安信托为代表,主要采用风险共担模式,私募机构在其中担任投资顾问角色,收取投资顾问管理费和特定信托计划利益(也就是获取超额部分的激励)。
第三种是上海模式,以上国投和华宝信托为代表,主要推出结构性产品:私募机构在信托产品中担当一般受益人的角色,一般受益人需要按照一定比例投入资金,这部分资金将会作为保底的资金,同时在获取的收益超出预期的时候,一般受益人也可以获取超出预期部分的绝大部分收益。
但是现在,管理总资产超过 3 万亿元的公募基金的专户理财也加入到私募基金中来。2008 年 2 月,首批九家基金管理公司基金获得专户理财业务资格。而另一大机构主力军─券商也没有按兵不动。继 2007 年 9 月平安证券担当投资顾问、在平安信托平台上发行“平安步步高集合资金信托”之后,2008 年年初国信证券业也在深国投平台跟进。相对于较慢的券商集合理财审批,券商系加快了借助信托平台进军面向高端客户的私募战场。于是,形成了私募基金的第四种模式:专户理财。
券商、公募基金、私募资产管理公司,集合理财、基金专户理财和信托计划,正竞相推出私募化投资产品,各路诸侯较劲争夺不断成熟的私募高端客户。2008 年,私募战场竞争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