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农业与发展经济学 >> 正文

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

http://www.newdu.com 2018/3/7 人民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理论价值: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尤其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留下了许多宝贵思想,有些思想对于今天加强党的建设仍有重要指导意义,但他们并没有专门阐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关系。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同志发展了列宁的建党学说,初步涉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关系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认为只有搞好党的建设,才能搞好党的领导,才能战胜敌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在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继续这一逻辑,强调:“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这实际上阐述的就是“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的关系问题。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主张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提出了“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的建党目标。他要求“全党都下这个决心”办好党建这件事,尤其是“常委会的同志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只有抓好党的建设,才能坚持好党的领导,才能完成好党的历史使命。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统筹“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工作布局,突出“执政能力建设”在二者之间的连接作用,即“党的建设”的目标是“把党建设成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这一思路,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出发,提出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特别是新世纪初,我们党将“执政能力建设”与党所领导的各项事业直接对应,提出了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五方面能力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由此可见,我们党在探索“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之间关系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继承和创新的统一。但究竟如何处理好二者关系,党建基本理论还没有进行深入阐述。习近平同志提出“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的重要论断以及相关的原则要求,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抓好党建既然是“最大的政绩”,那就必须放在首要位置。事实的确如此。如果“党的建设”抓不好,党弱了、散了、垮了,“党的领导”又怎么可能实现?“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这一重要论断,一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党的建设”工作的主体——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尤其是党委(党组)书记,要求他们从爱党忧党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出发,投入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采取更多切实可行的方法,以抓“最大政绩”的劲头,把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更好地完成执政使命。对于党委(党组)书记来说,不能简单地把经济发展作为目的、把党的建设作为手段,认为经济发展才是真正的政绩。实际上,抓好党建才是最大的政绩。另一方面,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也深化了我们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建基本规律的认识,即党的建设不但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提供政治和组织保障,而且要更加主动自觉地把握和引领时代潮流,实现从“适应”到“引领”的转变。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显然,习近平同志提出“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的重要论断以及相关的原则要求,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