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农业与发展经济学 >> 正文

张辉 徐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http://www.newdu.com 2022/9/2 爱思想 张辉 徐越 参加讨论

    摘要:万山磅礴有主峰。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一位,建设美丽中国的“美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总结和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现了党的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强化了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法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战略举措,取得一系列丰硕的成果。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根本在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掌舵领航。面对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新形势,必须进一步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规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使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领导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新时代发展,创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最本质特征,就是强调党从思想、政治、组织、制度等各方面坚持和加强对生态文明的全面领导,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这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实现新进步、美丽中国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提供了根本保证。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万山磅礴有主峰。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突出强调了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领导的这一关乎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问题。
    (一)深刻阐明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和作用,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深刻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已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进。
    (二)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突出地位,明确提出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是基本国策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形势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集体学习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加快制定出台相关规划、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组织实施好‘碳达峰十大行动’,加强政策衔接。各地区各部门要有全局观念,科学把握碳达峰节奏,明确责任主体、工作任务、完成时间,稳妥有序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鲜明提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突出位置。
    (三)明确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指明生态文明建设奋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建设生态文明的科学经验,系统阐述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好的重大原则。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要多谋打基础、利长远的善事,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事实,多做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环境协同共生的新路径。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三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五是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要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要严格用制度管权治吏、护蓝增绿,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失责必追究,保证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见效。六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我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主张加快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的重大原则,是系统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方向引领。
    (四)从时代发展、国情世情出发,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为此,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告诫全党全社会,“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我们都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不能只讲发展不讲保护,不能只讲利用不讲修复,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多谋打基础、利长远的善事,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多做治山治水、显山露水的好事,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自然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形势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明了要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深刻阐明了生产、生活、生态的重大关系。
    (五)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深刻论述和全面部署,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要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必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同时强调,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落地见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要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抓好已出台改革举措的落地,及时制定新的改革方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是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的根本遵循。
    (六)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要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把“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列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六大原则之一,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同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法治不严密、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有关。要加快制度创新,增强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要严格用制度管权治吏、护蓝增绿,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失责必追究,保证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落实生根见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阐明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方向,树起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
    (七)健全党委领导的环境治理体系,生态环境保护落到实处的关键在领导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将“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作为一大部分,提出了重要要求,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
        
    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全面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对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要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压实各级责任,谁的孩子谁抱,管发展的、管生产的、管行业的部门必须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抓好工作。要抓紧出台中央和国家机关相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使各部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分工协作、共同发力。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点工作领域,开展执法检查,定期听取并审议同级政府工作情况报告。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要实施最严格的考核问责。要建设一支生态文明保护铁军,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的行动指南,是有关组织、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强大动力。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领导的成功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为“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性认识更加深化、建设谋篇布局更加成熟、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历史性成就更加彰显、世界影响更加深远,这些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化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党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新的成功实践。
    (一)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领导
    我们党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领导,主要就是用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育和武装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把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张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观点作为党章的重点内容,增写了“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内容,生态文明理念成为全党意志。这对于全党更加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同心同德建设美丽中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大力宣传贯彻包括绿色发展在内的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科学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不能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不断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对于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正在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广泛深入人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自觉实践,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二)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领导
    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领导,就是加强党对政治方向、政治原则、重大决策的领导。党的十八大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写入党章。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一个政党特别是执政党的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在全世界是第一个。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等党的高级别会议中,也多次强调要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等纳入党中央议事议程,充分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真正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一大攻坚战;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是一个重要目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推动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十四五”时期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党中央领导着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三)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坚决做到令行禁止,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8年3月组建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任组长(主任),研究确定生态文明体制等方面改革的重大原则、方针政策、总体方案。下设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6个专项小组,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排在第一位,体现了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也足以体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迫切程度,生态文明建设有了顶层组织保障。2018年组建生态环境部,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组建自然资源部,统一履行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2018年第一次由党中央决定召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一把手”参会,表明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各地党委需要认真统抓的大事、要事、急事。地方各级党委承担生态文明建设主体责任,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实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设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拟订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协调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的相关工作,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有关中央企业等组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各项责任的落实落地。
    (四)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2018年3月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实现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制定和修改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税法以及大气、水污染防治法和核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并陆续实施,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的“四梁八柱”日益完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一系列党内法规均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其中,明确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出现的重大偏差和失误,给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失,产生恶劣影响的进行问责处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考察评价的重要内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办公室印发《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及其配套的《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办法》等系列规定办法,完善督察制度体系,指导督察工作实践,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制定了40多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从总体目标、基本理念、主要原则、重点任务、制度保障等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全面系统部署安排。特别是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敢于动真碰硬,咬住问题不放松,坚决查处一批破坏生态环境的重大典型案件、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实践证明,切实用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领导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制定长江保护法、湿地保护法、噪声污染防治法等7部法律,修改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17部法律,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目前,黄河保护法草案、黑土地保护法草案正在审议,还将要制定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不断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立法的体系化、系统化。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努力探索和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蓝天持续增多,河流更加澄澈,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效,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环境质量不断提升,2021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5%,较2013年增长了27个百分点;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下降,2021年二氧化硫等年均浓度较2013年大幅下降,最高下降77.5%;2021年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为84.9%,劣V类水体比例为1.2%,2020年重点流域和湖库优良比例较2012年分别提升18.5、15.5个百分点;2020年海水水质优良比例较2012年提升8个百分点;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3%以上,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截至2020年底,农业农村治理攻坚战所确定的8项主要指标、22项重点任务都顺利完成,15万个行政村完成了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2021年生态环境部门完善农村环境整治成效评估机制,全年累计新增完成1.6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83%以上农村人口用上自来水,巩固提升了2.7亿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解决171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2021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4%;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覆盖全国90%以上的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5.5%,基本建立了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和县域规划体系,初步确定了农村黑臭水体的清单。长江、黄河大保护成果显著,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长江流域19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完成“十三五”水环境质量约束性指标;2021年长江流域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97.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较2012年提高10.9个百分点,长江干流水质连续两年全线年均值达到了Ⅱ类,无劣Ⅴ类水质断面情况。2021年黄河干流全线达到了Ⅲ类水质,其中90%以上断面还达到了Ⅱ类以上水质,黄河水质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单位GDP能耗降低24.4%,实现了以能源消费年均2.8%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6.5%的增长;非油气矿山数量从10.4万个减少到4.6万个,大中型矿山比例由9.
        
    1%迅速突破34.7%。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持续绿色化。2012~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占比均提高了5.7个百分点。2012~2019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由73.46增加至77.14,提前实现了化肥农药的零增长。2012~2021年,煤炭消费比重由68.5%下降到56%,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由14.5%提高到25.5%,我国已成为世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作稳步推进,目前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列世界第五、第六位,人工林面积长期位居世界之首。2011~2020年,全国草原覆盖度综合植被由51%提高到56.1%,重点天然草原牲畜超载率由28%大幅降低至10.1%,草原生态系统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初步形成由64处国际重要湿地、889处国家湿地公园、602处湿地自然保护区、1600余处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构成的保护体系,河湖、湿地生态状况初步改善,全国湿地保护率已达52.65%。仅“十三五”时期整治修复岸线和滨海湿地就分别达1200公里、2.3万公顷;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已实现连续三个五年监测期“双减少”。
    “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9项生态环境保护约束性指标全部圆满完成。光伏、风能装机容量、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保有量占世界一半。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8.4%。2000~2017年,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约1/4来自中国。我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高度赞誉。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率先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与40余个国家的150多家合作伙伴建立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我国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淘汰量占发展中国家总量的50%以上,成为对全球臭氧层保护贡献最大的国家。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等获得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王金南,2021)。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生态文明作为我国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的重要支撑。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贡献更加突出。
    三、持续加强和改进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功的关键,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任务,面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必须进一步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规则,使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方式更加科学,机制更加完善,效果更加明显。
    (一)进一步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时代出课题,思想解难题。习近平总书记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系统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加强和改进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首要任务就是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深入学、反复学、持久学,真正用、持续用、结合实际用。
    要继续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重大任务、重大问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引导干部群众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要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到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各方面、全过程。明确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推进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完成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体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要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落实真正放在发现和解决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瓶颈问题、短板问题上。引领各方面在完善制度、补齐短板、化解矛盾、根除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促使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有力、高效,助力发展更加平衡、协调、可持续。引领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引领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
    (二)更好发挥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也是下一步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落实落地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效。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地方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按照职责权限决定改革事项,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和组织力度。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高度重视、慎重周密、严谨科学。
    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正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矛盾和基本脉络,把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及时纳入决策视野,突出具有结构支撑作用的重大举措,把党的意志、时代的需要、人民的呼声,及时转化为生态文明领域的党内法规、国家法律、重大政策、改革方案。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认识大局、分析大局、把握大局,精准发现问题症结,精准谋划破解之道,正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总目标、大格局,搭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框架,规划出台“四梁八柱”性的实施方案,着眼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分清轻重缓急,递次压茬推出务实举措,切实增强政策举措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和可行性。
    要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领导机构,完善相关工作机制。为使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改革责任明确、分兵把口,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现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下设了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地方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行业、单位党组(党委)也建立了相应机构,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加强机构建设、完善工作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实现工作机构、机制、规则建设的与时俱进,为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改革,推动相关改革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提供更为坚强有力的机构支撑。
    要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监督体系,加强对有关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这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是推进制度治党的重要环节,也是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基本方式。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准和有关政策制定的依据,做到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生态文明建设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让人民群众监督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确保有关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真正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真正让最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人民群众的满意、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最大本钱,也是我们党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核心领导作用的最大底气。
    (三)增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领导的本领和能力
    党的领导之所以是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具有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从而为各项事业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强大保障、汇聚了磅礴力量。新形势下,加强和改善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更需要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抓落实的能力和定力,确保生态文明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要围绕大局、锚定方向、把握原则,牢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方向。生态文明建设本质上是为了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设计、实施过程和成效检验的各个方面,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和享有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加强调查研究、整体把握和科学谋划,使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领域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方案等真正符合实际需要。
    要提高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能力,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者的主体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是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越繁重,越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越要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越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群众基础。还要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大党员奋战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线,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必须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创造形成有利于广大党员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社会环境和组织氛围,增强广大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励他们更好带领群众干事创业。
    要提高抓落实的能力,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举措落地生根。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增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必须把抓好政策举措的落实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发扬钉钉子精神,遵循建设规律和特点,建立全过程、高效率、可核实的落实机制,推动政策举措早落地、见实效。每项政策举措都要明确牵头单位、责任人员,确实实施时间表,实行挂图作战、对账盘点。采取专项督察、专门考评等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阻碍落实的问题,对有关责任人员严肃处理。及时总结推广建设经验,把建设成果巩固好、发展好,努力使实践成果上升为制度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发挥长久作用。
    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变革。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关键在于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养生态道德和行为习惯,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一)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是我们党的重要时代使命和人民群众强烈期盼。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创造者,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创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伟业。一是坚持不懈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入脑入心。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着眼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征程,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阐释和贯彻力度,让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当深学笃用,结合历史学、多维比较学、联系实际学,从灵魂深处确立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自觉和自信,通过示范引领让广大干部群众深刻感受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二是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倡导简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餐馆等系列绿色创建活动,推广绿色出行,通过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应有贡献。三是积极推广绿色消费。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充分发挥消费者对于生产者的能动作用。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
    (二)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创新实践和经验的汇集机制
    推进改革开放要尊重群众和基层首创精神,同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也要尊重群众和基层的首创精神。在创造性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人民群众和基层组织进行了锐意探索和大胆实践,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就是基层创造出来的典型而有效的经验和做法。一是形成发现创新实践和经验的机制。紧紧围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改革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等生态文明建设重要领域,及时发现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引领性的经验和做法,加强解读、宣传和阐释,引导有关方面学习和运用。二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对于总体设计的好思路、推进建设的好举措、产生实效的好做法等,都应当善于见微知著、以点带面,进行全面总结、理性剖析,指出其方向性的内涵、规律性的办法、应用性的途径,以使有关地方和部门学习、仿效和运用,以高质量高效益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三是不断将经验和做法上升为制度和法治。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要注重把人民群众和基层组织创新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及时上升为一个行业、一个地区甚至是全国性的制度和法规,不断强化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切实完善制度体系、织密法治之网。要严格执行制度和法规,使之成为不可逾越的底线、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对那些在制度和法规上作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要严惩不怠、绝不姑息。
    (三)切实形成群众广泛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这不仅指明了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也对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发出了动员令。广大人民群众之中蕴藏建设生态文明的磅礴伟力,一定要采取各种举措激发出来。人民群众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努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梦想。一是增强生态意识。要深刻认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深刻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工作和生活等各个方面,不断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切实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拥护者、全力践行者。二是开展全民绿色行动。绿色家园、美好环境是靠一点点积累起来的,生态文明之路是靠一步步走出来的。深入推进国土绿化行动,积极履行参加义务植树这一公民法定义务。深入推进“光盘”行动,珍惜每一粒粮食、每一食物。深入推进垃圾分类行动,坚持变废为宝、资源再利用。深入推进有利于减少能源资源消耗、污染排放、降碳减碳的一切行动,以自身的身体力行、不懈努力,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三是积极发挥监督作用。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监督是有力的。要发动人民群众自觉履行监督的责任,对于那些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举措要敢于抵制,对于那些违反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法规的行为要勇于举报,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全过程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让那些与生态文明建设格格不入的东西无所遁形。
    张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徐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文章刊发:《管理世界》2022年第8期第1~10页。

Tags:张辉,徐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