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农业与发展经济学 >> 正文

农业现代化仍需奋起直追

http://www.newdu.com 2018/3/7 人民日报 高云才 参加讨论

    尽管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但依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如果说工业已经具备向4.0进军的实力,那么农业现代化还处于2.0到3.0阶段,仍然需要奋起直追
    从南到北的秋收接近尾声时,国务院印发了《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对现阶段农业现代化特征作出了明确的基本判断,即我国农业现代化已具有坚实基础,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梯次实现的新时期,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又一次飞跃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导向。
    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一个真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也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没有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中国哪一个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农业现代化的坚实支撑。我国经济超过30年快速增长,在国际舞台上步履坚定,粮食产量“十二连增”、农民收入增长“十二连快”等农业发展的贡献功不可没。
    从发展阶段看,我国农业现代化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目前,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3%,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60%。但是,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仍然相对滞后,同工业化、信息化相比,依然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如果说工业已经具备向4.0进军的实力,那么农业现代化还处于2.0到3.0阶段,还需要奋起直追。
    从均衡发展的要求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仍不够牢固,历史欠账还很多。目前我国城镇化率是56.1%,还有43.9%的户籍人口在农村,他们的平均综合生活水平还低于城镇。在广大农村人口中,截至去年底,还有5575万人处在国定贫困标准2800元以下。因此,深化改革依然是农业现代化的灵魂和主线。从土地承包制到农村税费改革,从承包地“三权分置”到林权改革,从农村宅基地制度到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改革,都需要进一步凝聚改革的意志、决心、经验和智慧。
    一个13亿人的大国实现现代化,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可循。中国的发展注定要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这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主线。尽管在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变为结构性矛盾,但是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方向没有变,还是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决不能把“吃”的主导权交由他人。那种认为粮食不够就可以从他国购买的观点,短期看上去可行,长期来讲必有隐忧,粮食安全不容丝毫闪失。在此基础上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才能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现代化的部署和安排,为“三农”发展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校准了定盘星,不能因为面临经济新常态中的新困难、新问题而动摇或打折扣,犯下战略性错误。倘若农业现代化停在半山腰上,人民的饭碗就会堪忧。只有保持发展定力,农业现代化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Tags:农业现代化仍需奋起直追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