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煌:中国模式与社会主义
近年来,关于中国模式的话题成为了国内外关注的热点。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中国模式进行了总结和研究。但对于中国模式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则研究得不多也不够深入,甚至有人刻意回避两者的关系。应该看到,中国模式是对一个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推进现代化建设成功经验的总结,如果缺少社会主义的视角,中国模式的研究就不可能是完整的。
一、中国模式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
中国模式,实际上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指引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
中国模式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中国模式。但是,中国模式的根基在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及其取得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离开这个前提,就不可能有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中国模式就失去了根基。有人割裂历史,认为中国模式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否定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传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和机制体制的基础上形成的;甚至有人认为,中国今天存在诸多问题,是由于对过去传统否定得还不够,还不彻底。不可否认,旧有的体制、机制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是改革的对象,也正是对其改革才形成了现在的制度、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但是,我们的改革是对新中国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而不是彻底抛弃,我们仍然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发展模式也必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模式。
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中国模式超越了传统社会主义,但又没有放弃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一是始终没有放弃人民利益至上的社会主义立场,坚持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的。二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又与时俱进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了正确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三是坚持从制度上不断创新和完善社会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制度,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制度基础,而没有使社会主义虚化和空洞化。新形成的制度和体制机制构成了中国模式的坚实骨架。特别是引入市场机制,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途径,既发挥了社会主义的平等优势,又激活了社会的自由和活力,形成了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形成了中国模式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特别是苏联模式的重要区别。
中国模式作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一个重要的特点在于正确处理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如何处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的历史上曾经有过深刻的教训。苏联模式曾经简单地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立起来,故步自封,失去了学习先进的机遇,最后为历史潮流所淘汰。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初期,也曾经长期处于封闭状态,没有处理好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开阔了眼界,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学习世界先进经验的机会。外资的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的引进,以及西方现代化经验和理论成果的研究和消化利用,等等,成为中国模式的突出特点。在学习西方先进经验中,中国汲取精华,剔除糟粕,没有听信资本主义的说教,没有滑落到资本主义的泥潭,而是在社会主义的根基上形成、发展、强大起来。
中国模式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市场经济加社会主义。具体表现为:经济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和市场运行机制;政治上,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相结合;文化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高举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旗帜;社会建设上,坚持公平,把民生放在突出位置。
二、中国模式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模式
中国模式从其社会属性来讲是社会主义模式,但这一模式又是尚在形成和完善中的模式。
中国模式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现和形成的模式。中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尽管经过改革开放前近30年的艰苦奋斗,我们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但是整体落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因此,我们的社会主义也只能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这一大的背景决定了中国模式一方面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另一方面还不是“合格的社会主义”模式,还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属性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中国模式还面临着许多重大的难题。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我们的发展也面临日益突出的问题,例如,资源环境的约束增强,贫富差距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等等。不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经济的发展就难以持续。承认并正视问题一点也不会贬低中国模式的成就和伟大,反而有助于中国模式进一步健康发展。
三、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和前进方向是中国模式进一步成功的保障
对改革的争论和反思从来没有停止过。有人利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对改革的方向提出质疑,认为中国的改革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有人对改革的彻底性程度表示不满,要求彻底抛弃社会主义的“外衣”,实现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和政治民主。这两种观点都歪曲了对改革开放的认识,都不能正确总结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能够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坚持社会主义不动摇。中国模式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根本的依然是要坚持社会主义不动摇,牢固坚持社会主义的原则和价值观,始终以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依归,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和阶段,以进一步体现社会主义的优势。没有理论的坚定,中国模式的发展就可能迷失方向。中国模式的未来发展一刻也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当前特别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的硕果,凝结为中国模式的制度成果。
中国模式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就要把社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社会主义理应更加关注社会问题。重视解决社会问题,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要义。有的学者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改革和建设是成功的,但是在社会问题上,无论是教育、医疗卫生还是住房保障方面都是滞后的。在现实中,我们也可以切身感受到社会建设的落后与我们发展的成就不匹配。因此,补上社会建设这一课,应该成为中国模式完善的着力点,应该成为突出中国模式社会主义属性的着力点。当然,这并不是说经济发展不重要了,要转移我们的工作中心了,而是说,要继续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四、未来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系于中国模式的成败
社会主义是人类的未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说过:“我们要用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实践,用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认识到社会主义确实比资本主义好。”他还指出,到21世纪中叶,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要战胜旧社会制度,并取而代之,最根本的是要能够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体现出更大的优越性。历史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苏联模式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曾经缔造了苏联这个超级大国。在一定阶段和一定意义上讲,苏联模式是成功的。但这种成功并没有持续下来。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遭致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使社会主义陷入低潮。在关键时刻,邓小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坚定信念向世人宣告:“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变不了的。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也压不垮我们。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中国在这场危机中起了顶梁柱的作用,稳住了自己的阵脚。此后,中国社会主义不但没有停滞和倒退,反而大发展, 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和希望所在。而这希望就在于中国模式的成功,特别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更证明了中国模式的活力和蓬勃生机。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会因为历史暂时的曲折而改变。中国模式的成功赋予了社会主义新的生机与活力。中国社会主义模式的成功告诉世界,社会主义道路不仅可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而且可以更好地造福人民。中国模式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关注,越来越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一种模式最终的成功,不仅意味着本国的成功,也意味着能够为世界带来启示。而一种模式对外的吸引力不仅在于经济发展的成功,更在于能否占领道义制高点,在价值观上为世界提供引导和支持。经济的成功是基础,价值观的软实力才是真正的力量所在。社会主义以人为本、人民利益高于资本利益的价值观,是中国模式应该高举的旗帜,是中国模式最终成功的保障,也是向世人昭示的人类未来的正确方向。
Tags:杨煌,中国模式与社会主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