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农业与发展经济学 >> 正文

宋洪远: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http://www.newdu.com 2018/3/17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自2013年以来,连续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本文主要围绕为什么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推进农业现代化等问题,进行初步地分析和探讨。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现实和历史的重大任务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是现实与历史的重大任务。
      第一,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看,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又要从外部导入现代要素,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更多、过程更复杂,是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变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慢变量”。环顾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大多都是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国家,而那些农业落后、农民贫困的国家,又没有一个算得上是现代化的国家。从当前我国的情况看,工业化已进入中后期阶段,城镇化快速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融合,比较而言,农业现代化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突出“短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四化同步”的发展战略,农业现代化这个短板越早补齐越好,不然就会拖整个现代化的后腿。
      第二,从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看,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隐性风险逐步显现。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是我们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也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大任务。要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首先要保持农业稳定发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只要农业和就业能稳住,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内低一点,也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可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就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三,从促进我国农业长期持续发展看,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当前,国内农业生产成本正处在“上升通道”,“地板”逐步抬高;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已经超过进口价格,继续提价又遭遇“天花板”。如何在成本和价格的“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我国农业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人均耕地和淡水资源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1/4;生态环境严重受损、承载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资源开发利用强度过大、弦绷得越来越紧。如何在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食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我国农业发展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要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
      推进农业现代化关键是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发展的环境条件和内在动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依靠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更为迫切。
    第一,应对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近些年来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推进,但各种风险和结构性矛盾也在积累和聚集。一是农业资源偏紧和农业环境恶化的制约日益突出。一方面,人多地少水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发展的资源约束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农业面源污染、耕地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等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社会公众对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二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的挑战日益突出。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就业,务农劳动力的素质结构性下降,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的问题突出,“谁来种地”“如何种地”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三是农业生产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区域布局与资源禀赋条件不相匹配,北粮南运与南水北调并存;粮经饲结构不尽合理,一些农产品库存增加与部分农产品进口增加并存;种养业结合不够紧密,地力下降与养殖业粪便未能有效利用并存。四是农业比较效益低与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国内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农产品价格低位运行,导致农业比较效益持续走低;另一方面,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下降,普遍低于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导致进口持续增加。上述矛盾和问题都可能不是短期内出现的暂时现象,都带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要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第二,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近些年来,我国农业虽然保持了增粮增收的好势头,但是数量与质量、总量与结构、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效益、生产与环境、当前与长期等方面的矛盾也日益突显。总体上来看,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式仍然是传统与现代并存。一是虽然农业技术设施装备条件逐步改善,但农田水利渠系配套“毛细血管”不发达、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不到位、农业投入品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二是虽然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较快,但小规模经营仍占大多数,限制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三是虽然农产品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但很多地方的农民依然是按习惯、凭感觉、模仿式地种养,难以走出“多了多、少了少”的循环怪圈;四是虽然我国是种养业生产大国,但农业区域比较优势还未充分发挥,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产业链条脱节,农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因此,只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才能提高农业的产业素质、发展质量和经营效益,才能使农业成为有前途、有吸引力的产业。
      第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还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当前我国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保障。我国农业连年丰收之后,主要农产品库存充裕,有的产品已达到了历史最高点,经济增速放缓,使农产品出口、消费和加工的需求增长有所减弱,农业生产保数量的压力有所缓解,为推动农业发展由主要追求产量和数量,向注重数量、质量、效益、生态、安全并重的方向转变,打开了时间窗口。二是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的全面实施,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留出了余地。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是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基本目标。农业生产由过去的保全部、保所有向保重点、保口粮转变,为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和资源空间。三是居民农产品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添了动力。我国目前已进入食品消费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的阶段,人们不仅要吃饱、吃好,而且要吃得安全、营养和健康,为优质、安全、生态农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四是国际农产品市场供给充足,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条件。当前,全球谷物市场供求形势总体上产大于需,大宗农产品库存消费比均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为更好地统筹利用国内外两个资源、两个市场提供了现实可能和操作空间。
      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
      推进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要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科技为引领,以法治为保障。重点是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由依靠资源和物质投入为主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资源禀赋特点,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生产优先序和区域布局,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不断优化种养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
      第一,要更加注重提高粮食产能,挖掘粮食生产潜力。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无论方式怎样转、无论结构怎样调,都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调低了、耕地调少了,这是必须要坚守的底线,也是确保产能的要求。当前关键是要稳产量、提产能。一方面,稳定粮食产量是前提。中国有十几亿人,而且人口还在增加,消费水平还在提高,粮食问题丝毫马虎不得。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要把最基本最重要的谷物、口粮保住,在这个前提下,要统筹兼顾棉油糖、“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要坚持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实现更均衡更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提升粮食产能是根本。只有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才有底气。要坚持“一稳、两保”的基本要求,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特别是谷物播种面积,要保护调动好农民务农种粮和主产区政府重农抓粮两个积极性。从长远来看,要加快划定和保护好永久基本农田。首先要从大中城市周边等重点地区抓起,先把好地和最容易被占用的耕地保护起来。同时,要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动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加大科技创新推广力度,提升种业发展水平,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第二,要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现代农业首先是质量安全的农业,要让消费者吃饱吃好、吃得安全放心,要坚持“产出来”与“管出来”两手抓。一方面,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这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治本之道,是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要继续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和水产健康养殖,加强源头治理,规范生产过程,着力打造一大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农产品知名品牌。另一方面,不断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要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一号文件的部署和要求,抓紧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监测评估体系,启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完善监管机构和监管机制,加大综合执法与专项整治力度,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第三,要更加注重农业技术创新和经营方式创新,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现代农业也是高产高效的农业,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选育高产稳产、优质高效新品种,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加强农业农村人才培养,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设施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二是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三是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我国目前户均耕地不到半公顷,农业的规模效益难以提高。要坚持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方向,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规范流转,特别是向种田能手流转,引导发展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经营形式,提高规模经营效益。四是要提高农产品加工流通效率。推进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产地市场体系建设,支持发展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农产品流通业态,引领种养业品牌培育与产业升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要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流通、农业生产经营性服务紧密结合、促进融合发展,打造农业全产业链。
      第四,要更加注重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要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方面,要切实加大耕地、水、草原、水域滩涂等保护力度,坚决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要强化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加大治土治水治环境力度,降低农地开发利用强度,推广农业节本增效技术,严格管制滥用乱用农业投入品,净化、修复农产品产地生产
    环境。
      第五,要更加注重适应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市场需求,必须立足资源禀赋条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一是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优先发展比较优势突出的产业或产品,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着力打造大宗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镇。二是进一步优化种养业结构。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市场紧缺、适销对路的优质特色农产品。重点是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统筹布局北方牧区、传统农区、农牧交错带、南方草山草地四大片区,打通种养业协调发展的通道,形成粮饲兼顾、农牧结合的新型农业结构。三是进一步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一村一品,提升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着力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六次产业”。
      第六,要更加注重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农业市场竞争能力。我国农业已经处于全面开放的国际大环境和大市场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在全球化背景下谋划农业发展战略。一是要扩大农业对外开放。要优化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进口调控政策,适当进口国内紧缺的资源性农产品,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实现国内外资源有效配置、国内外市场统筹利用,既保障农产品供给,又保护农业产业发展,既促进农民增收,又维护农民权益。二是要着力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政策体系。要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扩大农业对外投资和农产品贸易,培育一批跨国经营的大型农业企业,积极参与农业国际竞争与合作。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注意把握节奏和方法,要坚持正确的导向和原则。一是要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意愿。农民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主体,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和经营自主权。二是要坚持市场导向,尊重经济规律。要深入研究需求特点、市场走势,善于利用市场信息引导农业生产,善于通过市场流通链条带动农业生产,善于运用市场的办法指导和组织农业生产。三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要综合考虑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市场条件,科学制定规划,加强分类指导。
    (作者: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文章出处:中国发展观察
    

Tags:宋洪远,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