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山:新农村建设要处理好几个重要关系
●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太低,是导致工业生产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要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增进农民福祉。
●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建设新农村是农民群众需求导向型的战略举措,必须满足农民最迫切的需求,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建设新农村,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包括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为确保这一历史任务的顺利完成,有必要对新农村建设涉及的几个重要关系进行探讨。
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关系
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和城镇化进程滞后,是制约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人口聚集将带来对第三产业消费的增长,但这种聚集需要有产业的依托和更多就业机会的创造,最根本的是需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目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着国内需求不足和城乡发展失衡的突出矛盾。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症结在于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太低,农村市场还没有完全启动起来,这是导致工业生产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城市工人下岗的深层原因是农民收入太低。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就可以启动和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建设新农村需要大量的水泥、钢铁等原材料,能够有效解决这些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为城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人口聚集,为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要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增进农民福祉。
我们过去的一个教训是,将农村发展和城镇化、工业化作为两个独立的系统,对城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重视不够。新农村建设则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一个系统工程,它将农村和城镇置于城镇化、工业化的同一框架之中,有助于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共同繁荣的格局。
“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
新农村建设可以创造大量的对水泥、钢铁等原材料的需求,解决这些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更好地支撑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但切勿将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新村建设,盲目地搞工程,强迫农民集中建房、盖楼。通过新农村建设,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保证。目前,我国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比较低,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7年,提高农民素质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占全国总人口近60%的农村居民仅享用了20%左右的医疗卫生资源,全国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6人,而农村只有1.02人。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更应注重“软件”建设,通过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公共卫生和医疗事业以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将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素质较高的人力资本。
政府的主导作用与农民的主体地位的关系
从我国国情和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看,改变农村面貌仅靠农业自身的积累不行,单靠市场配置资源也不行,它需要通过政府主导和制度安排,使投入更多地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新农村建设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并不矛盾。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体现在落实全局性的政策措施上。而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首先要明确建设新农村是农民群众需求导向型的战略举措,必须满足农民最迫切的需求,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调动农民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既要解决农民的切身利益问题,又要教育和引导农民。一方面,发挥农民的决策和行动主体作用,采取农民容易接受的方式,从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而又有条件做好的事情入手,不刮风,不搞形式主义,不劳民伤财,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另一方面,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农民自觉投身到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建设美好家园。
新农村建设与深化农村改革的关系
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同时,取消农业税对县乡财政体制和乡村治理结构形成了新的挑战。乡镇和村应有适合其规模的为群众提供基本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如果税费改革的结果影响了基层政权和基层自治组织的正常运行,该履行的职能不再履行,该为群众做的事情不做了,从而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短缺,影响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这就与税费改革的初衷相悖了。因此,建设新农村,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包括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取消农业税后引发和凸显出来的一些问题和矛盾,使得深化农村改革势在必行,同时也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转换基层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的职能创造了新的契机。
文章出处:人民日报
Tags:张晓山,新农村建设要处理好几个重要关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