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农业与发展经济学 >> 正文

冯兴元:要搞什么样的农业,做什么样的农民?

http://www.newdu.com 2018/3/17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我国农业占GDP的比重大约接近11%,美国则仅仅为1%,德国如是,日本也如是。我国的农业人口占比还极高,美国不到2%,德国大约4%,日本大约3%。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未来: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化,农业增加值虽然还可能增加,但是农业占GDP的比重将会持续下降,农业人口占比也会持续下降。
    在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投入主体较多,主要包括小农户,大农户,村组集体,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股份制组织,股份合作制组织,国营农场,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等。
    我国的农业以传统农业为主,与现代农业的要求相距甚远。政府早就提出过要推行“四个现代化”,近年来则更有针对性地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与投入方式在总体上正从传统方式朝着现代方式逐步转型。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完成了总体上朝着现代农业投入方式的转型,传统农业投入方式仍将会部分存在。
    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投入方式的主要特征包括:一是农业生产投入以分散农户自行投入为主,其资金来源主要为农户自有资金和民间借贷;二是大型农业基础设施(比如大型水利设施)投入主要由政府组织提供,其资金来源往往是政府税费收入和来自本地大量村庄的自筹资金和农民投工投劳折款;三是小型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则由村庄集体或者农户自行组织提供,其资金来源主要为农户自有资金和民间借贷。
    我国现代农业生产投入方式的主要特征包括:一是农业生产投入以较大型或大型农场或农业企业为主,其资金来源主要为自有资金(含股本)、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甚或债券发行收入;二是大型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主要由政府组织提供,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税费收入;三是小型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主要由较大型或大型农场,农业企业,股份化或合作化实体组织提供,其资金来源是这些实体自行组织的自由资金、借贷或其他债务资金,但很少包括民间借贷资金。
    正因为我国处在总体上从传统农业朝着现代农业转型阶段,我国当前的农业生产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投入方式,包括传统的农业生产投入,现代农业生产投入方式,以及混合型农业生产投入方式。
    在直接农业生产方面,通过梳理各种现存农业生产投入方式,可以把典型的农业生产投入模式区分为如下五类:
    传统农业生产投入模式:即主要涉及大量分散小农的典型小规模传统农业生产投入方式。体现这种模式的生产投入活动目前还属多数。在这种传统农业生产投入模式下,没有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农户增收空间限制严重,农户的土地和劳动力没有朝着回报更大的方向配置,即便单位土地生产效率较高,农户收入仍然无法大幅提高,甚至面临很多自然和市场风险。
    现代农业生产投入模式:它们体现了上述我国存在的现代农业生产投入方式,包含了各种农业规模生产投入方式、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投入方式。它们主要涉及大农户集中土地之后的农业规模生产投入方式,村组集体改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合作制)后主导的农业规模生产投入方式,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等实体的农业规模生产投入方式。
    国营农场农业生产投入模式:国营农场是国有农场,实际的经营方式种类较多,既有国营,也有民营,即一些土地承包到农户。总体上,国营农场的运作在表面上总体上实现了规模经营,但存在产权主体不到位的问题,以及与这一产权结构缺陷有关的治理结构问题,从而容易导致低效经营,因而往往不能真正实现规模经营。
    混合型农业生产投入模式:它们既包括部分传统农业生产投入因素,又包括部分现代农业生产投入因素。比如在各种各样的订单农业模式,包括“公司+农户”模式,“合作社+农户”模式,“协会+农户”模式,“农信社+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等等。尽管那些公司,合作社,协会等实体实现了规模经营,但农户仍然进行一家一户的小农型小规模生产,整个农业生产投入模式往往呈现为混合型农业生产投入模式。而且在这种框架下,农户收入即便有保证,回报率较高,但由于农户只涉足小规模生产,其收入规模仍然会有限,增收也有一定的限度,而且还面临着收入损失风险:比如市场风险可以通过影响收购企业的收益,进而影响企业的守约和农户的收入。
    其他农业生产投入模式:比如改制前的村社集体经济的农业生产投入模式。它们与国营农场投入模式有着类似之处,也存在产权主体不到位问题,容易导致效率低下。不过,改制后的村社集体经济属于现代农业生产投入模式的组成部分,有助于解决效率低下问题。
    我国农业直接生产的投入主要是农户的自行投入,政府的农业补贴占比很小,即便考虑到我国政府2006年全面废除农业税费相当于农业补贴,政府农业补贴总额占比仍然很小。因此,不能把政府视作为农业直接生产的主要投入者。
    在传统农业生产投入模式下,由于分散小农小规模生产即便在单位土地收益率高的情况下,其总收益有限,这决定了若要提高农民收入,无法依靠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国营农场投入模式和村社集体经济投入模式也因产权主体不到位最终导致效率倾向于低下,规定了这些模式需要转型。
    我国目前存在的混合型农业生产投入模式即传统农业投入方式和现代农业生产投入方式于一体,越来越多的地方出现了采纳这种混合型投入模式的做法,显示了很大的活力,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不过,农户虽然被整合入混合型投入模式当中,但在订单农业生产中,农户户均面积很少,即便积极参与订单农业生产并获得较高单位土地回报,仍然解决不了各户较大幅度创收的问题。因此从提高农户总收入角度看,基于与小农户签约的订单农业有其局限性。
    与上述四类相比较,现代农业生产投入模式通过土地集中、农业工人雇佣和资本运作,实现农业生产投入的规模经济,大大提高了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的资源配置效率。不过,现代农业生产投入模式的隐含特征是产权明晰,不能简单地把国营农场和改制前村社集体投入模式与现代农业生产投入模式混同。
    国营农场和未改制村社集体若要真正推行现代农业生产,需要作出以下转型努力:一是国家和集体产权尽量不以全资国有和集体企业形式出现,最多以国有和集体股份的形式在现代公司制(主要是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中存续;二是即便以股份形式存续,最好不应对这些改制企业控股,否则仍然造成产权主体不到位的问题以及衍生的其他一系列问题,最终容易导致效率低下问题。
    预计上述几种农业生产投入模式将长期并存。但是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和混合型农业生产模式将越来越频繁地涌现。尤其是只有现代农业生产投入模式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因为其他几类农业生产投入模式均不能真正解决农户人均收入的大幅提高。
    如此看来,如果要提高农户户均或者人均收入,现代农业生产投入模式将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大方向。现代农业也意味着大量农户需要从农业转移出去,大量土地需要集中经营,大量农民需要转型为农业工人,大量资本需要从外部进入。古人云,“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我们国家当前的农业政策就是把农民拴在小块农地上。但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大势如此,政策之螳臂实际上无以挡车,逆天者乃属自虐。
    至于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方面,政府和市场主体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这里需要区分政府投入和私人投入,而农业基础设施的修造也就是生产也需要区分政府生产和私人生产。在方面,需要引入新公共管理理念,提高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和生产效率。为此,需要让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到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和生产过程当中来,让市场主体发挥基础性的资源配置作用,让政府主要发挥辅助性支持的作用。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只有允许土地,劳动力和资本自由地朝着回报率更高的地方配置,农民收入才能真正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政府需要在农业直接生产方面提供一个授能环境,包括以辅助性支持的方式参与提供农业基础设施。
    这里,相应的制度转型、政策转向、技术提升和观念转变至关重要。我国有些地方先于全国各地在这些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改革探索,有必要加以总结其经验。这里尤其包括成都市近年来的改革探索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更需要总结推广。
    总之,今后的农民的出路是:要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要么不搞农业;要么成为农场主,农业企业主,几乎不搞农业的兼业农户,要么干脆不当农户。
    文章出处:作者博客
    

Tags:冯兴元,要搞什幺样的农业,做什幺样的农民?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