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振兴要因地制宜
【摘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务必要立足国情、根据地方特色,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最终实现乡村产业与乡村文化、乡村社会、乡村生态以及农民自身的发展协同共进、相得益彰。
【关键词】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 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A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各地掀起了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的高潮。农业产业招商引资、农业产业大整合、各种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应该说,各地为振兴乡村而千方百计发展产业,这并没有错。但在振兴乡村产业的过程中,需要全面理解和落实中央对产业兴旺提出的要求,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所提出的,“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根据国情,要将确保粮食安全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础和底线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程度大幅提高,但基础依然比较脆弱。在连续十多年农业农村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粮食产量稳步快速提升,粮食供应能力持续增强,近3年来,粮食产量稳定维持在1.2万亿斤的历史高位。应该说,我国粮食安全已经有了基本保障。但根据国情判断,吃饭的挑战依然长期存在,粮食安全远没有到高枕无忧的时候。从粮食生产能力来看,虽然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取得明显成效,但粮食产能并不存在过剩问题,相反基础还不是很稳定。从粮食产销总量来看,“紧平衡”依然存在,总量上并没有供过于求,而且结构性短缺还较为严重,尤其是粮食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不平衡、优质产品供应不充分,需要从国外进口。从长期趋势来看,随着人口总量继续增加、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民众对蛋奶肉等产品的需求将不断上升,对粮食总量的需求在相当长时间内会保持攀升趋势。
在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的同时,我们还面临粮食库存高、收储财政补贴压力大、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等诸多问题。据此,一些地方简单认为现在粮食过剩了,将压减粮食种植面积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不二法门,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殊不知,粮食种植风险大、收益低,许多经营主体之所以选择种粮,主要是因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以及变更种植作物成本高,并不完全是市场行为。在乡村产业振兴的大潮中,如果地方各级政府持续关注和重点支持的是大招商引资、大产业整合、大园区建设,对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一旦趋弱,这种弱质产业将不可避免地迅速被边缘化,给粮食安全带来难以短期逆转的伤害。
提高粮食产能、确保粮食安全,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础和底线。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推进乡村产业兴旺的首要措施和任务就是“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其中主要内容就是切实保障粮食的生产能力。为防止在振兴乡村产业过程中出现忽视粮食安全的问题,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耕地质量,不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开展土地整治和土地复垦,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加强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建设,同时研究和应用良种良法,提高粮食单产,也就是中央文件要求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第二,要稳定和完善粮食生产补贴和支持政策。要想保证粮食不出问题,针对种粮农户的政策支持和补贴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第三,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减少低品质粮、增加优质粮。随着粮食数量问题的解决,大众对优质绿色粮食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更多种植优质品种,以牺牲部分可承受的产量为代价,换取粮食质量的提高,同时紧跟市场需求变化,积极优化粮食产品的供应结构。
根据地方特色,发展高效农业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产业升级和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持久动力。随着全社会需求结构的快速升级,人们对乡村产业发展的需求不仅仅是种和养,而是呈现出特色食品、休闲旅游、文化、生态等多种功能的拓展,这给乡村产业振兴带来巨大空间。
乡村产业振兴要立足各地独特优势,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乡村产业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产生持久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立足不同乡村资源禀赋和独特优势,实现差异化的产业发展。像农产品原材料丰富的乡村,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产业发展,不断延展农业产业链,生产优质特色加工产品,把农业附加值留在农村;农业生态资源丰富的乡村,可利用生态优势,合理开发利用农村空置住房,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乡村养老养生等产业;交通条件好的乡村,可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特别是要鼓励和支持发展“一村一业、一村一品”,推动不同乡村立足不同优势资源、形成不同的产业和专业特色。
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要引导和支持农民在特色产业发展中找到收入增长的途径,针对不同的农民群体要有不同的带动方式:对于独立经营能力较弱的小农户,可引导其加入合作社或者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使其投身到特色产业链上的某一环节,实现抱团发展、联合发展;对于经营能力较强的农民,特别是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在大城市打拼多年的农民工,可加强扶持引导服务,帮助其有效开发本地特色资源,推动文化、科技、旅游、生态等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紧跟科技发展潮流,将农业发展与乡村其他方面发展结合起来
科技创新是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动力。新时代乡村振兴要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在乡村产业发展、农民日常生活、乡村环境保护、乡村治理等领域充分利用一切先进和适用科技成果,破解资源、环境、市场、人才等多方面的瓶颈制约,完成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多方面任务,加快提高乡村全面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差距,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乡村振兴果实。
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乡村产业实现高水平发展。从农作物种植、畜禽和水产养殖、林木和良种培育等传统农业业态来看,生产过程的高效、最终产品的优质,都离不开现代农业科技保驾护航。从新时期乡村产业中不断涌现的新业态、新行业、新模式来看,包括互联网农业、“田园综合体”、农业特色小镇等,不仅对农业生产领域的科技有新需求,而且从加工流通、产业融合、营销方式、管理运行等各个方面,对物流技术、信息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等提出了更高层次、更多方面的需求。新时期,围绕乡村农业振兴面临的短板和关键共性技术瓶颈,既要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也要整合资源、产业、金融、人才等要素,推进全产业链的科技发展。
借助科技实现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促进乡村生态发展。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之一,就是生态环境的破坏。围绕这一关键问题,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环境等方面,既要注重科技支撑,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也要根据区域生态环境的不同和乡村文化特点,寻求清洁能源供给、乡村规划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等有效技术,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创新示范,为现代乡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同时,要科学协调乡村生态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增加农业绿色产品和生态服务供给,促进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
总之,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务必要立足国情、根据地方特色,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最终实现乡村产业与乡村文化、乡村社会、乡村生态以及农民自身的发展协同共进、相得益彰。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国政府网,2018年2月4日。
②邹定斌、宁娇丽、方金梁:《我国粮食安全隐患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对策》,《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年第3期。
Tags:乡村产业振兴要因地制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