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奇:充分发掘乡村振兴的民间力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天时合地利应人心,万众翘首,百姓期待。正在萌生的民间各种力量闻鸡起舞,应时而动,顺势而为,积极投身于这场前无古人、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建设。这是一个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动力群体。回望40年前, 按下红手印的小岗人,挑着货郎担的义乌人,偷摆地摊的章华妹, 私炒瓜子的年广久,是他们大梦先觉,身体力行,成为那个时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人群。寻找发现这个群体,总结推广他们的实践创造,是一个时代凝结新动能的高屋建瓴、具有前瞻性的远见卓识。
一是热心乡建的力量。近年来,“晏阳初遗风”乍起,一大批有识有为者,热心乡村建设,他们从不同视角,采取不同方式,为改变乡村面貌发挥各自的特长,进行诸多有益的实践探索。孙君以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的理念坚守,用艺术的眼光、美学的追求,从事乡村规划、建筑设计、景观造型,多年来一直坚持驻场设计,只做落地项目,充分与农民和基层组织合作,创作出许多颇具特色的典型范例,其中的标志性作品安徽巢湖的三瓜公社,吸引十数省来此参观学习考察,该村已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景点,高潮期游客日达数万人。目前,孙君团队名噪社会,是各地争聘的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的热点人才,足迹遍及许多省区市。生于沧州献县西蔡村的海归女研究生陈立雯致力于教村民做垃圾分类。她留学海外,“看过世界”后回到故乡,见到的是满眼垃圾,她亲历亲为,并与NGO环保组织合作,想闯出一条解决乡村垃圾问题的新路。乡村振兴留住传统文化是重要内容,以冯骥才为代表的一大批古村落保护者,到处奔走呼号,为留住世界最大的古村群落,争取政策,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争取时间。其他诸如致力于探索农业综合发展、农村三产融合、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以及乡村非遗挖掘等等方面的一大批有识之士,都在不同的领域,以独特的方式自觉推进乡村振兴,虽悄然自愿,润物无声,其能量、价值、作用、意义不可低估。留足制度空间,不予求全责备,做好监督指导,应是各级政府的责任。
二是衣锦还乡的力量。“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达之后衣锦还乡,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是一份荣耀。衣锦还乡除了乡土情怀外,更多的是成功人士回馈家乡,投资、建厂、修路、办教育等等。安徽万朗磁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时乾中,经过多年打拼,使公司成长为一个年营销收入达数十亿的企业。事业有成,他一直热心公益,为改变家乡教育落后的状况,捐资5000 万元兴建一所民办非盈利学校,并计划在家乡建设一座6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加工业,为家乡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 打造“就业+教育”相互支撑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把家乡建设成生态宜居、就业与生活和谐统一的特色小镇。帮助家乡脱贫致富一直是京东集团刘强东的心愿。他专门在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设立了扶贫基金,补贴贫困村民和家庭;为来龙镇小学购置了多辆校车接送孩子们上下学,还设立了奖学金和图书馆。发挥好成功人士回报乡梓、建设家乡的作用,促进自身优势和家乡资源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强大物质动能。
三是留住乡愁的力量。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乡愁情结最浓厚的民族,每个人都有乡愁,乡愁不单是一种情怀,它更能产生巨大的力量,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从乡村走出来的一大批精英人士,“少小离家老大回”一直是他们魂牵梦绕的心愿。他们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乡村有着不可割舍的依恋。只要条件允许,他们大多会选择落叶归根,回归故土,发挥自身优势,把先进的发展理念和科学技术带回家乡,成为支撑乡村社会,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自古以来,乡村中的历史遗存大多是他们的贡献, 皖南的古民居、山西的大院、湘赣的大屋等多是这些走出去的成功人士乡情的凝结。今天许多退休的行政官员、科技人员和文化工作者内心都有深厚的乡愁乡情,他们希望发挥自己的余热,能在有生之年为家乡作出自己的贡献,回报故土的养育之恩。但是现实中存在的种种樊篱阻碍了部分离退休人员的回流,比如户籍制度、农村宅基地制度以及乡村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条件的不完善等。对此,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实业。”促进城市有乡愁情结者向乡村流动,政策的闸门已经打开,为他们留住乡愁的情结创造条件,让他们的乡愁情结落地生根, 是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四是自我组织的力量。农民是乡村发展最主要的参与者,更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中国农业文明史就是一部一江一河的治水史,黄河流域的旱作农业与长江流域的稻作农业,都是上下游、左右岸的地理大协作,这种经过长期磨砺出的自我组织治水范例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关键。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应通过赋予农民权利和责任, 强化村民的自主意识和发展意识, 唤醒农民的参与热情,释放出农民自主发展的力量,使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真正主角。在山东省新泰市龙廷镇,曾经“靠天吃饭”的掌平洼村,如今成为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1967年,为彻底解决农田灌溉和村民饮水,村民自发组织,经过近10年的努力,建成井口直径18米,井深26米,井壁建有台阶108级,共用石料30000多方的古井,取名“螺旋井”。如今螺旋井不仅是一处特有的景观,更是掌平洼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精神的见证,同时激励着全体村民拼搏前进、干事创业。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掌平洼人整修环山公路,打造出了观老井、住石屋、采林果、吃农饭为一体的乡村特色旅游路线。乡村振兴,根在农民。把根扎深,乡村振兴方能走得更快、更稳。
五是下乡追梦的力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名校高材生甚至海归研究生正紧跟时代步伐,怀揣到乡村发展的梦想,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选择扎根乡村创业,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也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成为乡村振兴一股强大的力量。全国人大代表吴彦?便是一名投身乡村振兴的海归人才。2003年,在美国留学的她回到重庆忠县“种柑橘”,投身乡村发展至今,吴彦?所创立的重庆派森百橙汁有限公司已经建成标准化柑橘果园22万亩,免费培训果农6万多人次。从规划建园到引进生产设备,从组织农户到科技创新,公司形成了“从一粒种子到一杯橙汁”的完整产业链,产业覆盖带动13万果农增收致富。从海口市秀英区博学村走出去的大学生陈统奎辞去城市优越的工作,怀揣“再造故乡”的创业梦想,带领乡亲掘金乡村,成功改造火山林,并带领返乡大学生团队,创立不用化肥和除草剂的“火山村荔枝”品牌,销往全国,如今这个小山村已成为可游可食可住的旅游热点。“下乡追梦”是乡村振兴中闪耀着现代文明光芒的最强动力,尤其对于产业兴旺的助推,功莫大焉。
六是精神激励的力量。中国农村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时代给艺术家的创造提供了丰富营养。面对中国农村的深刻改变,社会主义文艺需要以建设性的态度表现中国农村的发展,帮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情感支撑与文艺想象,是文化艺术创作者应该承担的使命。一大批文化艺术工作者正以其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创作精神,找到自己独特的审美角度和生活发现,创作出从不同侧面反映农村生活现实,反映时代主旋律的好作品。通过文艺作品塑造出个性鲜明、富有时代精神的新农民艺术形象,培养城市受众对乡土社会、对乡村振兴的关注,激励农村群众建设乡村的信心与热情,形成全社会共同发力振兴乡村的氛围。电视剧《青恋》通过讲述以林深为代表的主角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奋斗、个人价值的实现如何与国家和时代的梦想有机结合的故事,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青年回乡创业,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等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有机融入剧中。中央及各省电视台不断推出的一个个反映三农题材的热播剧,从不同侧面给人们以激励鼓舞,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七是公益组织的力量。社会公益组织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有益补充,社会公益组织最大的特征是非盈利性。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能够发挥其在农村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和传统文化传播等方面作用。以“服务农村社区、推进村社发展”为宗旨的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简称村促会) 成立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为各地“村官”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 为各地村庄提供资源互补、合作发展的机会。近年来,村促会发起实施了“红石榴”帮扶项目。通过强村带弱村等方式,帮助少数民族以及贫困地区基层干部,到经济强村文化名村实地挂职学习、培训交流经验;通过项目推进、资源共享等方式,帮助贫困村发展了特色产业,提高了贫困村庄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了贫困村庄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举措使强村更强,弱村快上。强村中已有两个村收入超过千亿元,五个村收入超过500亿元。数百弱村在强村带动下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
以全新的理念、独特的视角、切实的举措,充分发掘各类民间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是各级决策者的使命和职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让每一股有志乡村振兴的力量都有用武之地,是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源。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2019年第9期
Tags:刘奇,充分发掘乡村振兴的民间力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