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捷:印度早期国际贸易背后的传统网络——印度漫笔之十五
印度很多社会网络早在英人或葡人到来之前就已存在。这些社会网络大多通过族裔、族群和宗教维系,很容易超越地区边界和国界,有很强的信用,灵活又不乏稳固。英国人基本无力摧毁,倒更多利用这些网络来推动国际贸易。
1498 年,葡萄牙航海家和探险者达·伽马经过 10 个月的长途航行,到达印度西南部的卡利卡特,从此开启了印度与欧洲人的海上直接贸易。葡萄牙人吃尽苦头才来到遥远的东方,原本只是准备每次顺道带些香料回去贩卖,但葡人的到来,直接触动了印度洋地区原有贸易网络的利益,在红海不断遭到海盗袭击。葡萄牙人在这残酷的斗争中,发现了国际贸易的巨大潜在价值,这才开始认认真真规划与印度之间的贸易。
1511 年攻陷马六甲,又在 1515 年打败了波斯,葡萄牙帝国在亚洲迅速崛起。而印度无疑是其中的核心。1587 年,葡萄牙率先成立东印度公司,管理军事主导下的亚洲地区贸易网络。1600年,英国在伊丽莎白女王支持下也成立了东印度公司。随后,又有了荷兰、丹麦、法国等国一系列的东印度公司。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是英国与荷兰的东印度公司,贸易规模之大远非最初的葡萄牙东印度公司可比。但追溯到源头,还是葡萄牙人最早成立了东印度公司,提供了这套思路。
葡萄牙东印度公司的主要收益并非直接贸易,而是从区域贸易中抽取的税收。葡萄牙自己也做长途贸易,但始终面临中东黎凡特商人的激烈竞争。布罗代尔的研究指出,这些商人有机会直接通过地中海来开展贸易,无需绕过好望角。而葡萄牙始终未能有效打击这些对手,无法垄断印度洋地区的香料贸易。不过葡萄牙以武力维持亚洲区域之间贸易网络的和平运转,要求享受这些好处的商船都得付出代价。
到了 17 世纪,葡萄牙在亚洲的地位被新兴的荷兰取代。荷兰船数量多,又擅长航行在危险的航路上,很快就在爪哇建立起巴达维亚殖民地,即今天的印尼首都雅加达。荷兰在印尼群岛迅速扩张,垄断了丁香贸易,又在锡兰打败了葡萄牙人,开始侵占葡萄牙的香料贸易份额。
荷兰与英国的东印度公司都采取私人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都有国家在背后支持,允诺垄断特权。到 1659 年,荷兰已夺走了葡萄牙在印度沿海的所有据点,但荷兰始终没把印度作为经营重心,而更看重印尼一带的各个岛屿。英国来印度稍晚,但稳扎稳打,很快在印度西、东岸及孟加拉地区都建立了据点。英国联合莫卧尔帝国的皇帝贾汉吉尔打败葡萄牙,在金奈、孟买和加尔各答开辟据点,逐渐有了今天印度各大城市的雏形。
从 1652 年起,英荷战争延续了二十多年,互有胜败。荷兰同时还要面对法国入侵,最终不得不与英国停战,让出部分殖民地贸易特权。于是,英国基本确立了在印度贸易的垄断地位。当然英荷战争远未结束。18 世纪末期,两国又为了北美殖民地交战,荷兰战败,从此再也不是英国的对手。
梳理清主导印度国际贸易的势力变更,才能理解印度进入国际贸易的主要产品结构。印度出口产品一直在变化之中,早期是以胡椒为主的香料,十七世纪中期以后逐渐被纺织品所取代。荷兰在爪哇等地大肆发展香料种植和香料贸易,替代了印度市场的供给,这是理由之一。而印度在纺织品供给方面不可被替代,是理由之二。
从考古角度看,印度是棉花原产地,印度自然环境最适合种植棉花。在长达千年的纺织实践中,印度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织出各种炫目的花色。东南亚地区本就大量需要印度最普通的纺织品。在经历经济发展、阶级分化之后,东南亚上层社会对印度纺织品的需求进一步增加。所以,从孟加拉的科罗曼德尔海岸到西部古吉拉特海岸,印度沿海有无数小村庄、小作坊生产着各式各样的手工纺织品,然后被印度商人送往东印度公司的几个中转城市。
英国东印度公司采取股份制而获得成功的经验值得反思。不管经营香料,还是经营对英国人影响最大的纺织品,乃至后期经营鸦片,英国商人都面临极度分散的货物来源与相对分散的销售渠道。但东印度公司牢牢把握住了收购和转卖的中间环节,统一收购、规定标准,这既便于与印度商人合作,也能创造规模效应。
当时印度小农商户有两种生产纺织品的思路。一种是延续传统手工纺织,但能织出花色别致、与众不同的产品,无人可仿冒;另一种则是接大订单,生产花色单一但需求量巨大的产品,进而与现代机械化合作生产。这两种思路都未能超出东印度公司设定的框架。东印度公司在到来后的两三百年时间里,使得东西两岸的数以万计的小农商户的产品汇总到一起,构成决定世界贸易关系的重要力量。
除纺织品以外,印度还一直出口其他商品。比如孟加拉是重要的稻米出口地区,西岸的古吉拉特直接出口棉花;印度各地都还出口红糖。而印度进口的东西极少,除了偶尔要点马来西亚的锡或非洲象牙之外,基本都可以自己生产。这种情形与鸦片战争前英国面对大清帝国所感受到的困惑一样。
还有一点对认识印度国际、国内贸易关系也很重要,贸易一般通过社会网络进行,而很多社会网络早在英人或葡人到来之前就已存在。这些社会网络大多通过族裔、族群和宗教来维系,很容易超越地区边界和国界,还有很强的信用,灵活又不乏稳固。英国人基本无力摧毁,倒更多利用这些网络来推动国际贸易。所以,在看到东印度公司主导亚洲各区域间贸易的同时,还需要观察背后的传统网络。
从 17 世纪后期起,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没有遭遇任何竞争对手。随着美洲白银的流入,货币中介使英国-印度-中国的三角贸易成型。到了 1740 年前后,虚弱的莫卧尔帝国对印度很多地区已渐渐失去控制。而英国东印度公司在 1757 年普拉西战役中击败孟加拉王公后获得绝了对优势。不过后来的国际贸易与鸦片相联系,那是另一段历史了。
原稿刊于 上海证券报/2017 年/4 月/12 日/第 012 版
Tags:梁捷,印度早期国际贸易背后的传统网络——印度漫笔之十五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