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农业与发展经济学 >> 正文

张瑞敏:中国扶贫谱写了历史新篇章

http://www.newdu.com 2020/10/22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国扶贫谱写了历史新篇章


    张瑞敏  新时代新思想研究
    消除贫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变初心。新中国成立后,历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在实践中砥砺前行,为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旧面貌进行了艰辛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攻坚再上新高度,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扶贫道路,谱写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类反贫困新史诗。
    摆脱贫困是新时代最出彩的乐章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的那天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与使命,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内容。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年里,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致力于解决“挨饿”的千年难题,当时主要以推动中国走工业化道路和农村走向集体化等方式来缓解中国的整体贫困问题。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我们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行动,中国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普遍贫困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以“精准扶贫”为方略,用顶层设计塑起扶贫工作的“四梁八柱”,着力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样扶”“如何退”四大难题,形成了“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基本思路。以势在必得之志,吹响“集结号”,在扶贫脱贫领域聚集起千军万马,发挥政治与制度优势,以卓越的组织领导力、广泛的动员力,超强的执行力和改革创新力,向贫困发起最后的冲击。从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到深度贫困地区,再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脱贫攻坚战以磅礴之势一路高歌猛进,从根本上破解了农村贫困的深层次问题。消除绝对贫困指日可待,一个没有温饱之虞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纵观历史,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情,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大规模消除极端贫困的成功典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憧憬将变为现实。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每年都保持了千万以上的减贫人数,贫困群众从吃不饱饭到住上了砖瓦房、用起了互联网,这是新时代中国最温暖的印记。中国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减贫同步的双赢局面,经济增长直接惠及贫困人口,使之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世界经验表明,贫穷从来都是社会动荡、民族分裂等不安定因素的祸根。可以想象,在中国这样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如果一边是经济强国的繁荣与雄起,一边是数以千万计衣食不保的贫困群众,那么社会的公平正义、社会主义的荣光将无从言及,也难有社会的长期稳定。应该说,摆脱贫困是新时代中国所演绎的最出彩的时代乐章。
    脱贫攻坚践行了党的初心和使命
    从“人民万岁”,到“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勾勒出了“人民至上”这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几十年来中国大规模的反贫困行动让数亿困难群众摆脱了贫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披肝沥胆,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完胜,与贫困作坚决的斗争。为加强一线扶贫力量,全国累计选派近300万县级以上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参加驻村帮扶,包括目前在岗的第一书记20.6万人、驻村干部70万人,加上近200万乡镇扶贫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为开展全国性的贫困识别,仅2014年党和政府就组织了80多万人逐村逐户登记造册,共识别出12.8万个贫困村、2948万贫困户、8962万贫困人口,基本摸清了我国贫困人口分布、致贫原因、脱贫需求等信息,建立起全国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在这场伟大斗争中,大批党员干部下沉到最艰苦的农村地区,密切联系贫困群众,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克服困难,与他们患难与共。在经年累月的苦干实干中,党的干部队伍经受了考验、得到了锤炼,党的基层组织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取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民心铸成了我们党最牢靠的执政基础。
    扶贫脱贫实践检验了党的领导力与执行力。中国的扶贫脱贫工作是一项超大规模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党中央的运筹帷幄,也需要上上下下各个层面的步调一致,协调运转。其运作的好坏是对党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的一场“大考”。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就已经认识到,在扶贫领域“平均分散使用力量,一般化的领导方式”是贫困地区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为此,专门成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扶贫组织,从制度建设方面把扶贫工作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蓝图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从党的总书记到农村最基层的驻村书记、村委干部都尽锐出击,齐抓共管脱贫工作。22个省区市一把手立下“军令状”,以非常之举办非常之事,大手笔开展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会战。哪里有贫困群众,哪里就是扶贫脱贫的战场。中国共产党再次用行动证明,是一个对人民负责,有能力有担当、能够大有作为的执政党。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上下贯通、运转高效、联系广泛、执行有力的党组织系统,令行禁止的严明纪律等等,是赢得这场胜利的关键要素。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与梦想、信心与斗志、情怀与担当在此间得以淋漓体现。可以认定,中国反贫困的成就决不是经济增长、市场机制自发而为的附属品,它是中国共产党成功转化政治优势为领导力、执行力,自觉作为、努力引导的结果。
    消除贫困打造反贫困治理的中国模式
    贫困治理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对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执政党来说都是严峻而长期的考验。党的十八大以来,数亿贫困人口中容易脱贫的大多已经摘掉了贫困帽子,剩下的多数是深度贫困者,是最难啃的骨头。他们大多生活在基础设施薄弱、致贫原因复杂、公共服务不足,发展严重滞后的广大农村地区,这意味着越往后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能否“不留锅底”大获全胜,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大挑战。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直接指挥下,强化顶层设计,陆续召开会议、出台文件,运用宏观全面的政策工具,及时调整扶贫政策与战略战术。譬如减少户籍制度对教育产生的不平等,把教育作为阻击贫困发生的有效手段等。采取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等多种举措;制定脱贫时间表、路线图,不断应时而变、因势而动,高效推进。在扶贫布局上从普惠到重点区县村、再到户到人,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注重扶贫目标的分解,层层抓落实;及时总结实战经验,例如把在脱贫攻坚中已经形成的有效组织资源和机制对口帮扶、定点帮扶等转化为长期性体制。在扶贫的手段途径上不断摸索,以提高扶贫效益为导向,因地制宜,多方施策,创新扶贫的有效样式。经过多年的扶贫实践,我们逐步地摸索出了一条自己的治贫之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贫困治理模式。脱贫之战的成功实践,无疑是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走向现代化的一次宝贵演练。
    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1997年,联合国把反贫困定义为国家最基本的功能之一。2000年召开的联合国千年峰会上,190多个成员国通过了“千年发展目标”,共同承诺为缓解全球贫困而继续努力。不过,从世界范围看这些年来减贫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当今世界上还有14多亿贫困人口不得温饱,反贫困依然任重而道远。反观中国进入新世纪以来,为世界贡献了70%以上的减贫率,成为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减贫目标最好的国家。2020年,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即将彻底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这本身就是对国际反贫困事业的重大贡献。“中国的成功证明了,世界各国能够摆脱大规模的贫困”,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对构建一个没有贫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极具价值的选项,对国际减贫产生了有益的启迪,得到了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的欢迎。
    (作者系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心中南民族大学分中心研究员)
    来源:人民网
    

Tags:张瑞敏,中国扶贫谱写了历史新篇章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