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毅:乡村振兴:背景、目标、路径
10月27日,主题为“创新价值·绿色繁荣”的2022首届SEE基金会公益发展论坛在北京顺利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晓毅发表了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一直在思考的乡村振兴围绕这样几个问题:首先,为什么要乡村振兴?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为什么要谈乡村振兴?其次,乡村振兴究竟是什么?第三,如果有这样一些目标,我们怎么实现?最后,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公益组织、或者说社会组织究竟应该起到什么作用?承担什么角色?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中国的事情,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在谈乡村振兴。举个例子,大家一直觉得美国的农业农村发展得很快,大型现代化农场是农业现代化的标杆。但是美国最近几年一直在谈乡村振兴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知道美国社会学家已经很多年不研究农业问题了,但最近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写了一本讲美国农村的书,叫做《Left Behind》,讲的是美国乡村落后于城市。奥巴马时期美国就开始有了乡村振兴的战略。欧盟也有制定很庞大的乡村振兴计划,要在2040年实现欧洲的乡村振兴。
所有这些发达、先进的世界都在谈乡村振兴,中国从十九大开始也在谈乡村振兴战略,为什么呢?我想可能有这样几个理由:
首先是城乡差别。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系提出的Left Behind,城乡之间的差距一直都是存在的,乡村落后于城市在全球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美国2015年乡村人口收入增长只相当于城市人口的一半,而在中国二十世纪乡村贫困状态是非常严重的,到了二十一世纪,我国开始支持乡村的发展,以工哺农,以城哺乡,乡村居民收入开始增加,很多年来增长速度要快于城市。但即使是这样,到2021年也就是最新的数据,乡村人口的收入仍然低于城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乡村人口可支配收入的2.5倍。
欧洲和美国谈乡村振兴首先是改善基础设施和增加就业,城乡之间的基础设施差距非常大,互联网在很多美国乡村却有很大差距,更重要是在乡村找到一个就业机会太难了。普遍的城乡的差别是不公平的,只有通过乡村振兴才能提高乡村发展水平。但是应该怎么提高?简单的想法是把农民全转移到城里,农村剩下的人越少,人均占有土地面积越大,农民不就收入高了吗?所以有人说农村不需要人回去,只需要几个专家回去,让农业成为高效农业,有无人机撒农药,有GPS拖拉机在耕种,农民收入就提高了。
这样一种乡村发展的思路在实践上和价值的两个方面都受到了重大挑战。从实践的角度看,现在社会发展是没有办法消灭乡村的,乡村将与人类社会共存。美国乡村应该人口很少了吧?实际上美国现在乡村人口占美国人口总数的17%,尽管美国的农业人口可能不到3%,但是乡村人口70%。德国现在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22%,农村人口占比最少的是我们东边的邻居日本,日本七十年代以后就一直想减缓空心化的问题,但一直没有成功,到现在为止只有8%的人口留在农村。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城市化率达到63%,大概还有36%左右的人口在农村,也就是五个多亿。即使城市化达到70%,我们仍然有四亿农民,如果把他们丢在后面,那就不是全面的现代化了。
城市和乡村的价值长期以来都有很多争论,到现在也没有解决,比如美国一个著名学者雅各布写了一本书叫做《大城市的生与死》,讲过度的城市化会带来很多问题。哈佛大学格莱泽教授也写了一本书叫《城市的胜利》,书中说为什么雅各布那么不喜欢大城市,那么喜欢小地方?因为从小就在小地方待着,我是出生在曼哈顿的,我就特别喜欢城市,城市代表了人类文明。其实这个争论到现在一直没有,也不会有一个结论,但从价值上来讲,我们应该看到,乡村在农业,在生态环境,在整个文化中有特殊价值和特殊地位,是没有办法被取代的。
无论是从社会公平还是从社会现实,乃至从后工业社会和生态文明的角度讲,乡村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乡村振兴也就成为非常重要的目标。可以说乡村振兴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也是人类共同的。
到了二十一世纪,我们开始重视农村的发展,停止征收农业税,不再向农民要钱,还要给农民钱,所以开始大规模扶贫,农村开始一步一步好起来了。乡村振兴之前有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运动,就是提升整个乡村的发展水平。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大家经常谈的五个方面: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九大以来,我们讲乡村振兴。比如产业兴旺,一个地方要想过好日子一定要有产业,但乡村的产业是什么?过去几年我们对乡村产业有了很多新的认识,比如有了高效农业的发展,除了农业还会强调城乡融合,很多乡村现在不再仅仅从事农业,现在乡村产业发展是混合的,不再是单一的农业。政府推动把农业加工企业放在乡村。现在提出县域内的城乡融合,过去县以下是作为农村,现在以县为单位尽可能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中国目前正在全面推进现代化,乡村振兴其实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也是两个工作中的难点:十九大提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结合,过去欧美走出了一条大型工业化的农业发展之路,无论是从生态角度还是从投资角度讲都是不合算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也在推动专业化和适度规模经营,但是中国目前仍有98%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还是小农户,这些小农户经营70%的土地,所以如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结合是我们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另外一个特点跟会议主题特别相关的就是人与生态、人与自然友好的现代化过程,特别体现在我们的乡村振兴中,而且也是我们现在乡村振兴最难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知道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生产模式,但如何在一个低碳的情况下减少地膜、化肥、农药的使用?怎样在这种情况下推进高效农业?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还刚刚开始,还处于摸索之中。比如农村的人居环境,我们认为可能是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实践中非常复杂。
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我们需要文化建设、人才建设、组织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这些就不多讲了。
公益组织应该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什么作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开始扶贫和乡村发展,公益组织一直是走在最前面的,主要起着什么作用?首先是率先发现新的议题,看一看过去农村发展过程中教育问题、环境问题、儿童营养问题,所有的这些问题都是率先由公益组织发现。其次,公益组织进行创新式的农村发展,无论是机制还是模式。最早的希望工程就是公益组织做的,也是农村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现在学校的营养午餐,那是公益组织做的,小额信贷也是公益组织最先做起来的。如何实现发展和保护的结合,要在一个村庄做可持续生计,也是许许多多公益组织在进行探索,产生了社会创新。乡村振兴离开公益组织的话就缺了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或者说缺了一条腿。
国家高度重视公益组织或者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民政部和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关于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通知》,就是搭建平台推动公益组织更多地参与乡村振兴。因此在乡村振兴、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过程中,如SEE基金会这样的公益组织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职责,就是找到新方法,实现新目标。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农村与产业研究室主任)
Tags:王晓毅,乡村振兴,背景、目标、路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