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 正文

金柏松:世界经济将进入“超主权时代”

http://www.newdu.com 2018/3/9 爱思想 金柏松 参加讨论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学术界一直都备受争议,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反全球化的声音再起。典型代表,德国学者格拉斯?博克斯贝格和哈拉德?克里门塔(2000),针对全球化的过分迷信和崇拜,以德国为例比较欧美发达国家,尤其是德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阐述了全球化过分强调市场作用的局限性,列举了全球化所可能带来的诸多弊端,如经济危机、社会福利削减、工人工资降低、失业率上升、世界贫富差距扩大等。颇有影响的经济专家阿兰?鲁格曼认为,迄今为止,被人们近乎滥用的“全球化”概念并无实在意义,全球化是一场经济运动,其性质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在鲁格曼看来,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国际性组织能够承担或推进所谓全球化的重任。经济学意义上的全球化,非但没有走向成功,而且已经走向终结,他的结论是:“思维地域化,行动本地化,忘掉全球化”。
    支持全球化观点的人也不在少数。如美国智库卡托研究所贸易政策中心主任、经济学家丹尼尔?格里斯沃尔德2010年在芝加哥举行的一次演讲中呼吁美国民众支持和重视全球化与自由贸易。萨缪尔森指出,也许我们应该使全球化进程放慢一些,但不能让全球化进程停下来,我们也不应该这样做。2012年12月31日他在《华盛顿邮报》撰文指出“全球化不会土崩瓦解,但会改变特征”。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丹尼?罗德里克认为全球化没有错,错的是我们推动全球化的方法,错的是我们追求全球化的程度。
    2012年世界各国大选候选人提出的政策主张基本上都与全球化有关。掌握全球化未来趋势,揭示全球化本质特征,对指导我国对外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经济全球化呈现七方面规律
    首先,全球化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通过研究经济全球化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全球化从十六世纪中叶起步至今,历经约460年,四个发展阶段,即资源贸易、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产品内贸易阶段。这四个发展阶段演变过程就是国际分工由粗到细的发展过程,每个阶段世界科技都曾发生重大突破,产业发生重大革命,经济全球化都会达到一个新水平。
    第一阶段世界发生航海革命,大规模的世界贸易从此起步;第二阶段发生机器工业革命,产业间交换成为当时开展贸易、投资的主要对象;第三阶段世界发生能源、电信、交通工具的科技与产业革命,极大地丰富了全球化发展的内容;第四阶段世界发生了电子信息和网络革命,诞生了产业链分工,产品内贸易大行其道。
    其次,通过设计一套数量指标体系,制定出衡量全球化发展的地域广度、领域宽度、层次深度、叠加形成的强度四大指标,以图形表达全球化发展的长期趋势,可以清晰地显示出全球化发展曾经遭遇过的各种危机和考验,经历过曲折和停滞,但一直向前的大趋势从未发生根本性动摇。
    再次,经济全球化由生产力全球化发展推动。研究全球化发展历史过程,发现每个发展阶段的科技进步、产业革命都曾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各个时代的强国,如第一阶段的英国,第二阶段英法德等众强国,第三、第四阶段美国均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宏观力量。企业在资本逐利驱动下开展跨国业务,其范围越来越广,规模越来越大,涉及领域越来越多,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微观动力。国际分工参与方不断提高专业化、精细化、链条化、网络化发展水平,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不断提高资本效率,这些都是推动全球化发展核心要素。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这些核心要素都属于人类开展生产力活动的基本要素。由此可以推论生产力全球化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纷纷要求建立全球经济体系、规则、秩序、搭建合理的结构等,显然这是构筑全球生产关系。不仅如此,在国际社会全球法律、安全、媒体、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领域同样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而前进。
    第四,发达国家长期致力于社会改革。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自罗斯福新政起,开始以凯恩斯主义等一系列现代经济科学为指导,展开全面改革。如今反映发达国家社会进步的主要特征,如中产阶级,就是发达国家资本实行股份制、证券化改革成就的,中产阶级人人有机会、有能力获取到资本和分享资本收益,同时也人人都依靠劳动获取工薪收入。再如发达国家企业实行管理权与所有权分离,企业管理者与员工都是企业雇员,是高级雇员与一般雇员分工合作关系。还如发达国家普遍注意缩小三大差别,现已经取得显著成就。
    第五,只有实行社会改革才能跻身发达行列。世界上多数发展中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前进中摸索发展至今还没有取得如发达国家般成就,寻找其中差距就会发现没有学好先进国家改革的经验。如将发展经济权利放归民间,实现经商自由化,治理经济、社会实现法治化。还如兼顾公平与效率,制定合理的分配体制,坚决杜绝腐败等等一系列做法。
    第六,建立起全球化多领域合作体系,引领社会发展。在美国、欧、日等发达国家主导下,全球建立了经济体系、规则、制度、秩序,搭建了生产关系,还在全球法制、安全、媒体方面等构筑了上层建筑。这些硬约束和软约束机制、导向机制、援助机制保证了发达国家全球利益,同时在全球逐步构筑起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体系,以适应全球生产力发展。如凡加入世贸组织的国家,必须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必须将这些规则纳入本国法律体系,形成法律约束机制。需要指出的是,发达国家搭建全球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确保自身利益同时也保护了全球公共利益,中国虽然仅仅加入了其中部分体系,也可以搭乘安全“便车”,享受全球公共安全利益。
    第七,未来经济全球化还将持续发展。既然生产力全球化推动经济全球化,由此推理人类社会发展生产力的动力不止,经济全球化就不会止步。故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处于低潮,不过是在进行调整,在孕育新的发展时期。
    当前全球化面临主要障碍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主要经济体正进行发展模式和结构大调整,全球化面临着世界生态危机等全球议题挑战。全球安全保障体系与经济体系存在不匹配问题。即美国等发达国家建立起全球安全保障体系,其目标是保障发达国家在全球的利益。其他国家可以搭乘“顺风车”。美国主导、发达国家共同组建的全球安全保障体系以往主要服务于东西方冷战结构,服务于因意识形态对立的国际关系结构。凡是美国同盟国、准同盟国家可以享受安全保护,除此以外的国家只能搭乘“便车”,其安全保障处于“空缺”状态。凡是与美国主导建立的体系存在意识形态差异、属于不同宗教文明的国家,在全球安全保障方面也处于“空白”状态。这种状态延续至今,理论上称之为国际关系结构性缺陷,对全球化发展形成巨大障碍,也是协商全球议题,开展全球治理的巨大障碍。
    近期中国对外发展遇到的障碍,一是有些经济体或是没有将市场规则纳入法制体系,或是法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没有此类约束,中国企业在当地的利益就不能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得到保护;二是中国在全球没有建立安全保障体系,美国主导构筑的保障体系没有义务保护中国利益,当中国利益与国际公共利益一致时可以搭乘“顺风车”得到保护,在发达国家利益薄弱,而中国单独利益突出的地方,如在利比亚、湄公河、缅甸等地中国利益就得不到安全保障。
    未来全球化发展趋势
    全球生产力持续发展,全球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将实现变革与进步。未来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将呈现如下特征。
    其一,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生态危机,人类需要采取一致行动,抑制温室气体排放,治理环境。未来全球将掀起一场世界科技革命,低碳革命,及产业革命。
    美国著名学者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指出,“为赢得未来竞争的主导地位,需将新能源与信息技术结合,发明一种新型模式。这一模式的理想状态就是每个家庭、每个建筑不再是单纯的能源消费者,而是能够参与能源生产,甚至能够通过‘能源互联网实现能源共享’。分散型可再生能源将跨越国界自由流动等等”,作者在书中提到的所有重大技术发明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正如以往历次工业革命一样,将再次把全球化推向一个全新发展阶段。
    其二,伴随未来新兴经济体崛起,世界格局将展开新一轮重组,全球化将增添新的动力和新的成员。按照一些国际组织的预测,2020年,主要新兴经济体成员经济规模将与发达国家相当。新兴成员崛起对世界影响力增加,与时代强国共举,推动经济全球化,则全球化发展宏观动力将更加充足,结构将更加完整,也更加具备代表性。
    其三,迎接新一轮生产力革命,全球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将发生变革,具体变革形式就是酝酿建立强有力超主权机制。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人类社会跨国交易活动常态化、规范化,对国家权力发生“侵蚀”现象,也可称为“超主权现象”。随着全球化发展,超主权现象日益普遍,超主权机制也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弱到强,不断成长,特别是二战以后得到全面发展。迄今超主权机制已经极其庞大,可以归纳为七类:
    综合性的机制如联合国;经济类的机制如世贸组织、IMF、世界银行等;区域性的机制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专业性机制如国际能源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行业性组织如国际钢铁行业协会;国际标准、认证组织如ISO14000;各种峰会论坛,如G20峰会。
    其四,未来将进入超主权时代。如今能承担综合性重任,发挥强有力作为的机制却还没有诞生。原本战后由世界五大国家发起组建的联合国机制可以发挥巨大作用,但由于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往往存在较大分歧,即便是冷战结束后的今天仍然是艰难运行。所以,许多全球议题,全球治理都无从做起。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20国集团峰会应运而生,在拯救世界经济危机,研究金融体系改革方案,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调整结构、实现再平衡,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起步阶段G20机制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未来,最有希望首先在经济领域孕育出强有力的超主权机制。比较即将到来的低碳经济、科技革命及工业革命,及未来新兴经济体崛起等发展趋势,即将诞生的强有力超主权机制将处于世界经济舞台的核心,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转折意义。所以,应该说未来世界经济将进入“超主权时代”。
    其五,超主权机制与全球治理。国际著名学者赫尔德(英)和麦克格鲁(英)等学者撰写的《全球化理论:研究路径与理论论争》一书对实现全球治理做出了比较详细的描述。赫尔德提出“重构全球治理:有三项紧迫任务,希望寻找一条路径顺利完成。
    第一,在管理全球气候变暖的可持续框架方面,目前取得的进展非常小,希望取得重大进展。
    第二,在完成千年目标方面取得的进展很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第三,核灾难的威胁暂时消除了,需要从根本上消除。
    显然解决全球紧急问题的前提条件就是:建立起强有力的全球超主权机制。只有在超主权机制可以有效运作,才能研究全球议题,明确全球公共利益,实现全球治理。这说明我们多么需要迎接超主权时代尽早到来。
    专家:中国对外发展应有新思路
    专家提出中国对外发展八点建议:
    第一,揭示出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和规律,必然引发我们对世界发展趋势和规律的全新认识,我们应该与全球公民共同努力,提出一系列新的认识和观点。
    第二,根据新的认识,寻找解决我国对外发展过程中一系列问题的答案,如海外利益得不到保障,核心就是结构性矛盾。即我国对外发展,与国际开展经济合作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在司法、安全、媒体等一系列相关领域对外发展却显著滞后,没有配套的跟进动作。我们对外发展更大程度上是“搭乘”发达国家建立的全球安全体系“便车”。中国海外利益受损原因是“中国作为世界大国,拥有全球利益,却没有全球安全保障体系保护我们的利益”。
    第三,提出对外新主张。如果我们信奉坚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理论,按照“民生为大,民生为天”原则,需要消除与他国的一些误解,增加与他国的互信,加强与各国的全球合作,建立全球安全保障机制,迎接全球挑战,实现全球共治。
    第四,制定全球全领域合作新战略,提出多项选择。中国或是倡导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团结一致,或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一致行动,或是与一些世界主要大国为伙伴,开展全球全领域国际合作。合作内容应优先从经济领域做起,着手研究组建全球安全保障体系。
    第五,制定全球经济合作新战略应该发挥台港澳作用。以台港澳为经济伙伴,以海外华人企业为重要基础,以中华文化为价值观,兼收并蓄各大文明,开展全球民间经济合作,文化合作,构建结构均衡、惠及广泛的全球开放式经济合作新秩序。
    第六,开展法制、安全合作,我们有责任通过全球制度安排维护全球公共利益,通过组建全球法制体系和安全体系建设,保障全球公共利益。同时也将强有力地维护中国在全球的利益。
    第七,建议改革对外体制,组建全领域统一对外新体制。
    第八,制定长远战略。对照美国崛起历经了50-100年的实践,我们中华民族复兴同样需要“百年战略”,当下我们已经面临一些刻不容缓的严重形势,任何拖延和回避的做法,都可能误入歧途,丧失百年一遇战略良机。制定百年战略,主张发展和谐外交,顺应全球化发展大趋势,倡导超主权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金柏松)

Tags:金柏松,世界经济将进入“超主权时代”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