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农业与发展经济学 >> 正文

郭竞炎:增强坚持维护战略机遇期的自觉性——重温邓小平的国家和平发展路线图

http://www.newdu.com 2018/3/9 爱思想 郭竞炎 参加讨论

    当21世纪第二个10年拉开帷幕的时候,中国正以快速发展的雄姿站立在世界舞台上。 今天,中国的综合国力举世瞩目,GDP总量已排名世界第二;中国的国际地位举足轻重,日益成为国际战略格局中的重要一极;中国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最近美国“全球语言监测机构”(GLM)公布调查:“中国崛起”位列21世纪十大新闻之首。巨大的经济成就使我们不能不想起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不能不由衷地佩服和赞叹这位世界伟人给中国绘就的“国家和平发展路线图”。
    一、深刻洞悉世界大势、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的战略决断  
    时代主题是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内世界发展的总趋势和国际形势的总特点。把握时代主题,首先是怎么看待战争与和平,这是最高的战略判断。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对战争与和平关系的认识,一直受传统的“帝国主义就是战争”观点的影响,认为只要帝国主义存在,世界战争就不可避免,世界大战的危险始终存在。邓小平以超人的睿智和独具的慧眼,透过纷纭复杂的表象,深邃洞察并牢牢抓住事物的本质,对世界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了预见性的科学结论。他说:大战打不起来,不要怕,不存在什么冒险的问题。以前总是担心打仗,每年总要说一次。现在看,担心得过分了。我看至少十年打不起来。1985年邓小平再一次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是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根据对世界大势的这些分析,以及对我们周围环境的分析,我们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迫近的看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6—127页)邓小平预言:如果世界和平的力量发展起来,第三世界国家发展起来,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可能的。邓小平预测的 “两股力量”的发展和 “两个可能”,描绘出持续的世界和平态势,勾画出可以利用的世界和平机遇期。在此基础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震惊世界的“时代主题论”。他说:“现在世界上真正的大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同上,第105页)此后,邓小平多次在不同场合阐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这一极为重要的论断。
    根据邓小平的重要思想和科学论断,党的十三大明确把“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载入史册。此后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遵循这一时代主题部署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战略。邓小平崭新时代主题论的提出,为中国和平发展路线图判定了全新的历史坐标、找到了精准的逻辑起点、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
    二、实现“和平发展”伟大宏图的“总战略”和“总策略”
    邓小平“时代主题论”的提出,回答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要不要和平发展、能不能和平发展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的是中国怎样和平发展、如何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毋庸讳言,和平发展并非为了发展而发展。和平发展的目的、追求的最终结果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此,邓小平为中国绘制了包括极其丰富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政策、新举措的国家和平发展路线图。这个路线图涉及党和国家对内、对外一系列方针政策,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的领域,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如果我们从宏观的层次和角度来理解,其中蕴含着“两大法宝”:一个是它的“总战略”;一个是它的“总策略”。
    “总战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贯穿邓小平国家和平发展路线图的“统领之魂”和“揽总之纲”。其所以在战略前面加了一个“总”字,因为它不是一般普通的战略,而是在一系列战略之上统领全局的、最高顶层的战略。
    20世纪80年代,中国在世界上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当时的基本国情是:农村年人均纯收入仅为100多元人民币,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300多元人民币,全国有两亿多人口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这种情况下,我们“饿着肚皮”还有什么资格去“支援世界革命”?还有什么希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面对深刻变化的世情和令人忧虑的国情,邓小平经过长久思考和酝酿,一个贯穿国家和平发展路线图的“总战略”逐渐形成,这就是后来概括和上升为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实现和平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刚刚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的思维惯性还在“以阶级斗争为纲”轨道上运行的情况下,邓小平站在时代的高度,敏锐把握时代主题转换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实现全党工作重点的历史性转变。邓小平指出:“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做中心。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0页)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时代”最鲜明的特征,也是邓小平和平发展路线图最鲜活的血脉。邓小平把改革叫做“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把坚持改革开放视为“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他说:“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7页)要“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35—136页)从而使长期僵化的计划经济,变为有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封闭半封闭的经济运行和行政管理模式变为全方位对外开放;以意识形态划线的习惯做法变为主张各种社会制度发展模式和谐并存。邓小平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这样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走上了新的道路。这些政策概括起来,就是改革和开放。现在回过头来看,正是在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总战略”的统领下,邓小平的国家和平发展路线图迸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使中国经济创造了连续30年平均年增长9.8%的神话,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总策略”就是“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这是贯穿邓小平国家和平发展路线图的“指导方略”和“支撑之基”。其所以在策略前面也加了一个“总”字,因为这不是一般的小策略,而是在诸多策略之上的战略指导方针。
    国际政治的历史表明,后起大国的快速发展必然对现有的国际秩序和利益格局产生冲击影响,因而受到现存大国及大国集团的遏制打压。如何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邓小平深谋远虑地提出:要坚持“韬光养晦、善于守拙”, 他深刻指出:“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这个头我们当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够。当了绝无好处,许多主动都失掉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3页)这一极具东方智慧的宏观谋略,为中国能够在国际风云变化的复杂局势下实现持续和平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性指导方针。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重大国际问题采取灵活办法,必要时做出一些合理合适的利益让渡,是“韬光养晦”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持续和平发展的重要保障。邓小平说:“世界上有许多争端,总要找个解决问题的出路……不用战争手段而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这种问题……否则始终顶着,僵持下去,总会爆发冲突,甚至武力冲突……总要从死胡同里找个出路……找条新的路子来解决。”(同上,第49页)什么新路子?就是邓小平创造出来的、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有独创性的“一国两制”。按照这个超越传统做法的新思路,中国成功地解决了香港回归问题,既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又避免了严重干扰中国发展大局冲突的发生。“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也为解决台湾问题指明了出路,奠定了基础。
    但邓小平的“韬光养晦”也并不是一味地“示软”、被动地“藏拙”。在涉及国家主权、安全等核心利益问题上,邓小平的态度一向非常坚决,毫不含糊,绝不软弱,绝不无原则地退让。他多次发出这样铿锵有力的声音:“中国永远不会接受别人干涉内政”,(同上,第359页)不要指望中国人民吞下苦果,“要维护我们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同上,第320页)
    与“韬光养晦”共同构成邓小平和平发展路线图“总策略”的,就是“有所作为”。这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整体,不可分割,相辅相成。“韬光养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有所作为”,而“有所作为”的重要前提是“韬光养晦”。“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总策略”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闪烁着战略思想光辉、具有长期指导意义的战略性大政方针。正是因为这个“总策略”的指引,中国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形势下,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对,使现代化的巨轮规避各种风险,劈波斩浪,勇往直前。邓小平国家和平发展路线图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越来越展现出无限魅力。
    三、中国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领悟和坚定贯彻邓小平的国家和平发展路线图,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纵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驾驭中国现代化的航船战胜风险,破浪前行。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和继续坚持邓小平的国家和平发展路线图,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上郑重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而为我国“十二五”的发展确立了清晰而准确的战略方位,和平发展的中国稳中求进,续写辉煌。
    正是由于我们党一以贯之按照邓小平设计的和平发展路线图走,今天中国已然站在一个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历史新起点上。这时,一个严肃的问题就又摆在我们面前,即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大增强的情况下,还要不要继续坚持邓小平给中国设计的和平发展路线图?这条和平发展路线图还要走多久?
    历史的经验和事实告诉我们:邓小平制定的中国和平发展路线图,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决不能怀疑和偏废。
    首先,这是由当今世界处在经济全球化的全新世情决定的。今天的世界与二战结束后及冷战时期相比,已经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利益交融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中国同世界的关系也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尤其是随着全方位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同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正如邓小平指出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从另一方面讲,世界的繁荣稳定和发展也离不开中国。这种以“两个离不开”为鲜明时代特征的全新世情,决定了中国必须与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实现包容性增长;必须把和平、开放、合作、和谐、共赢奉为我们的主张、理念、原则和追求;必须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从而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是这样做的,今后也必须继续这样做。在处理国际关系中要继续坚持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关系,不搞干涉内政那一套,不搞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那一套。坚持各种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和谐并存;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注重共同利益、发展共同利益、维护共同利益;坚持求同存异,以对话协商的方式解决矛盾分歧。
    其次,这是由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但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城乡和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力不发达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总量虽然很大,GDP目前高居世界第二,但发展成果由13亿人分享,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800美元。中国的国防建设近些年有所加强,更新了一些武器装备,但与世界军事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中国是个地域和人口大国,也可以说是一个政治大国,但还不是一个经济大国和军事大国,更不是一个经济强国和军事强国。我们没有实力挑战以美国为主导的现存国际体系,更没有实力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集团冲撞对抗。否则必然会牺牲改革开放以来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宝贵资本,甚至葬送中华民族振兴的光明前景。
    再次,这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党情决定的。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根本上是由政党和国家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领导的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个本质决定了中国选择的发展道路截然不同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贪婪的本性,决定了西方大国的崛起必然伴随着侵略和扩张,必然充满着血腥和暴力。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必然不会选择通过军事扩张、掠夺资源、争霸或称霸实现发展的道路,而是要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实现民族复兴的全新道路。邓小平在设计国家和平发展路线图时就明确指出:“我们搞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 同上,第328页)“中国永远不会称霸”。(同上,第56页)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多种场合向世人公开宣布:中国过去不称霸,现在不称霸,将来强大了也不称霸。据此,中国着力营造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大国关系,实行睦邻、亲邻、富邻的周边政策,加强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全面合作,使中国与世界一同繁荣发展。
    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在方方面面,对内以民生为本,和谐为重,对外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可以说和平发展道路集中体现了对外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基本特征、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在对外领域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是一条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友好相处、共同发展之路;是一条依靠自身力量、挖掘自身内涵、注重全面协调之路;是一条通过制度创新、提高国民素质、实现社会自我完善之路;是一条在全人类共同利益基础上实现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光明之路。
    坚定不移地按照邓小平国家和平发展路线图走下去,坚持100年不动摇! 这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之路!
    (作者:国防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Tags:郭竞炎,增强坚持维护战略机遇期的自觉性——重温邓小平的国家和平发展路线图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