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市场挤压效应的成因分析*
翁 鸣
内容提要:中国粮食价格刚性上涨与国际粮食价格不断走低,导致国内粮食价格明显高于国际粮食价格,并使中国粮食市场产生挤压效应。本文分析了中国粮食市场挤压效应的产生机理,以及中美两国小麦和玉米生产成本与国际粮食海运费用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挤压效应主要源自国内外粮食生产成本变化,特别是国内人工成本占比大而且增长幅度大,国内土地成本上升幅度明显,而国际粮食海运费用下降促使进口粮食到岸完税价格进一步降低。同时,鉴于粮食市场挤压效应的负面作用,本文测算了2015年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情况下粮食进口关税下调空间,其结果是,中国主要粮食品种进口关税下调空间非常有限。
关键词:粮食市场 挤压效应 生产成本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始终把粮食安全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2004~2014年,中国粮食产量实现了连续11年增长,保证了13.6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但与此同时,出现了“两增一涨”新情况,即粮食进口量和库存量增加,国内粮食价格刚性上涨。从2013年6月开始,国内外粮食价格出现倒挂现象,即国内粮食批发价格高于进口粮食到岸完税价格,国内粮食市场挤压效应逐渐显现。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科学分析国内外粮价倒挂的主要原因,解决显现的或潜在的隐患,以确保中国始终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一、 学术界对中外粮食价格变化的讨论
近年来,国内外粮食价格变化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讨论。中国粮食进口数量总体上升;玉米等粮食品种积压严重,库存压力凸显,财政负担加重;国内粮食价格明显高于国际粮食价格,并且价差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与此同时,以美国为代表的农产品出口国极力主张农产品进口关税大幅度下调,粮食进口关税下降是一个全球性大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粮食安全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粮食政策是否需要调整以及如何调整,理所当然地成为国内农经界和决策层讨论的热点话题。
一些学者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从粮食价格比较看,国内粮价远超过国际粮价,形成了价格“天花板”,这对未来中国整个农业产业的安全构成一个非常大的威胁(陈锡文,2014);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和生产成本“地板”抬升的挤压显现(韩俊,2015)。杜鹰认为,如果中国主要农产品价格高于关税配额外进口完税后的价格,国外农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将不可避免①。
从国内外粮价倒挂的原因看,国内粮食生产成本和最低收购价抬高、国际粮食价格下跌、人民币升值和国际能源价格暴跌导致货运价格下跌,是国内外价差扩大的四大推手(陈锡文,2015);短期内全球粮食和石油价格正在发生重要的周期性变化,特别是石油价格下跌较多,对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影响非常明显(韩俊,2015)。
从粮食政策调整看,现在更应关注粮食结构和粮食生产的可持续问题,要减少资源开发强度,在粮食结构上做文章,在粮食提质增效上下功夫(程国强,2015);未来中国粮食安全不仅取决于粮食生产数量,而且取决于粮食国际竞争力(翁鸣,2015)。
上述学术界讨论大致可归结为:由于国际粮食价格下降和国内粮食价格上涨,国内外粮食价格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其重要特征是,国内粮食价格上限下降、下限上升,导致国内粮食市场挤压效应逐渐显现。这是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但是,目前对中国粮食市场挤压效应的深入研究尚显不足,已有相关文献基本上以定性判断为主,有些概念缺乏学术规范。例如,中国粮食市场挤压效应的作用机理尚未得到详细的剖析;又如,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概念比较模糊,有待于准确定义。另外,有的学者认为,应该让粮食价格上涨得快一些,快过生产成本的上升速度,并能更好地反映农业资源的稀缺程度,这才是中国今后农业政策的长期目标(马晓河,2011)。显而易见,分析中国粮食市场挤压效应产生的原因和作用机理,有助于全面把握中国粮食安全及其政策调整方向。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拟从国内外粮食价格变化的特点、粮食生产成本及其结构差异等方面,探究中国粮食市场挤压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它们未来可能对中国形成的潜在冲击。
二、国内外粮价变化与市场挤压效应
中国粮食产量“十一连增”的同时,粮食净进口总体上也在增长。以谷物为例,2005~2014年,中国谷物净进口量从389.9万吨增加至1874.7万吨,10年间增长了380.8%。值得关注的是,现阶段中国玉米库存也达到了较高水平。粮食进口量与粮食库存量双增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际粮食价格低于国内粮食价格,甚至进口玉米等的到岸完税价格低于国内玉米等的批发价格,进口粮食的价格优势成为加工和流通企业选择使用进口粮食的重要依据。
(一)国内外粮价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2004~2014年,国际小麦、大米和玉米价格走势呈现明显的波动。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导致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粮食危机后国际粮食价格总体下跌;同期,国内粮食价格基本上呈现刚性上涨,其中略有波动,但可忽略不计(见表1)。国内外粮食价差反映了国内外粮食价格的相对关系,粮食价差值越大,表示国内粮食价格超过国际粮食价格越多。例如,2012~2014年,玉米和大米的国内外价差呈现明显扩大的趋势(见图1)。当国内外粮食价差达到一定程度,即国内粮食价格高于进口粮食到岸完税价格时,就出现国内外粮价倒挂现象。
表1 中国与国际市场主要粮食品种价格比较 单位:元/公斤
项目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国际小麦 | 1.26 | 1.15 | 1.32 | 1.80 | 2.40 | 1.59 | 1.63 | 1.89 | 2.06 | 1.94 | 1.87 |
中国小麦 | 1.54 | 1.50 | 1.44 | 1.54 | 1.74 | 1.84 | 1.98 | 2.07 | 2.15 | 2.44 | 2.50 |
价差(%) | 22.22 | 30.43 | 9.10 | -14.43 | -27.50 | 15.72 | 21.47 | 9.52 | 4.37 | 25.77 | 33.69 |
国际稻米 | 1.85 | 2.10 | 2.13 | 2.26 | 4.21 | 4.01 | 3.38 | 3.43 | 3.45 | 3.22 | 2.56 |
中国稻米 | 2.36 | 2.27 | 2.30 | 2.43 | 2.82 | 2.92 | 3.13 | 3.52 | 3.80 | 3.94 | 4.00 |
价差(%) | 27.56 | 8.09 | 7.98 | 7.52 | -33.01 | -27.18 | -7.39 | 2.62 | 10.14 | 22.36 | 56.25 |
(续表)1
国际玉米 | 0.96 | 0.81 | 0.97 | 1.25 | 1.55 | 1.18 | 1.30 | 1.90 | 1.87 | 1.61 | 1.25 |
中国玉米 | 1.25 | 1.22 | 1.30 | 1.53 | 1.62 | 1.63 | 1.89 | 2.16 | 2.29 | 2.26 | 2.33 |
价差(%) | 30.20 | 50.61 | 34.02 | 22.40 | 4.51 | 38.13 | 45.38 | 13.68 | 22.45 | 40.37 | 86.40 |
注:①价差率=[(国内粮食价格-国际粮食价格)/国际粮食价格]×100%;②小麦、玉米国际价格为美国海湾离岸价格,大米国际价格为曼谷离岸价格;小麦、稻米、玉米国内价格为全国平均批发价格。
数据来源:小麦、大米和玉米价格数据摘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15),第89页。
图1 中国与国际市场主要粮食价格差距
(二)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现象显现
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是指国内粮食价格高于进口粮食价格的现象。为了保证粮食安全,粮食进口国均设立较高的粮食进口关税,以冲抵出口国的粮食价格优势,使得国内粮食价格低于进口粮食价格。但是,如果国际粮食价格持续下降、国内粮食价格持续上升,国内粮食价格就可能高于进口粮食价格,即发生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现象。
中国主要粮食品种(小麦、玉米、大米)的进口关税有两种:一种是配额外关税,税率65%;另一种是配额内关税,税率1%。关税配额内的粮食进口是有数量限制的。2015年,中国粮食进口关税配额量为:小麦963.6万吨,玉米720万吨,大米532万吨①。当中国主要粮食品种的国内价格高于关税配额内粮食进口价格(1%关税)、但低于关税配额外粮食进口价格(65%关税)时,主要粮食品种进口按照配额内关税税率征收,且其最大进口量不超过上述配额量,这时的国内外粮食价格关系可称为国内外粮食价格“相对倒挂”现象。当中国主要粮食品种的国内价格高于关税配额外粮食进口价格时,这意味着关税保护的作用已经发挥到极致,可能发生国外粮食大量涌入国内市场的情况,这时的国内外粮食价格关系可称为国内外粮食价格“绝对倒挂”现象。
从中国实际情况来看,2015年,中国不仅继续呈现国内外粮食价格“相对倒挂”现象,而且该年有的月份还出现了国内外粮食价格“绝对倒挂”现象。以广州黄埔港到港的小麦为例②,2015年1~12月关税配额内美国小麦到岸完税价格、国内小麦到港价格和关税配额外美国小麦到岸完税价格三者的关系如图2所示。国内小麦平均到港价格低于关税配额外美国小麦平均到岸完税价格0.12元/公斤,高于关税配额内美国小麦平均到岸完税价格0.98元/公斤。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5月,国内小麦到港价格高于关税配额外美国小麦到岸完税价格0.12元/公斤。上述情况表明,关税配额外美国小麦到岸完税价格已经非常接近国内小麦到港价格,甚至有的月份还低于国内小麦到港价格。
图2 2015年广州黄埔港国内外小麦价格比较
注:价格1为关税配额内美国小麦到岸完税价格;价格2为国内小麦到港价格;价格3为关税配额外美国小麦到岸完税价格。
再以广州黄埔港到港的玉米为例,2015年1~12月关税配额内美国玉米到岸完税价格、国内玉米到港价格和关税配额外美国玉米到岸完税价格三者的关系如图3所示。国内玉米平均到港价格低于关税配额外美国玉米平均到岸完税价格0.11元/公斤,高于关税配额内美国玉米平均到岸完税价格0.78元/公斤。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5月和6月,国内玉米到港价格分别高于关税配额外美国玉米到岸完税价格0.19元/公斤、0.17元/公斤。上述情况表明,关税配额外美国玉米到岸完税价格已经非常接近国内玉米到港价格,甚至有的月份还低于国内玉米到港价格。
图3 2015年广州黄埔港国内外玉米价格比较
注:价格1为关税配额内美国玉米到岸完税价格;价格2为国内玉米到港价格;价格3为关税配额外美国玉米到岸完税价格。
(三)国内外粮价倒挂形成挤压效应
从价格因素看,国内粮食价格与进口粮食到岸完税价格相比,如果前者高于后者,就形成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这种粮食价格关系变化引发了中国粮食市场挤压效应。所谓粮食市场挤压效应,是由粮食价格上限(也称粮食价格“天花板”)下降与粮食价格下限(也称粮食价格“地板”)上升共同形成的。
这种粮食价格“天花板”是指由粮食进口到岸完税价格形成的国内粮食价格上升限制,主要由国外粮食离岸价(FOB)、进口国关税和国际运输成本等构成。在不考虑非关税壁垒的情况下,如果国内粮食价格超过“天花板”,将发生国外粮食大量进口的情况。粮食价格“地板”是指由粮食生产成本等形成的国内粮食价格下降限制,在一般情况下,国内粮食价格不应低于“地板”,否则粮食生产者的种粮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损害,中国粮食平均批发价格可视为重要的国内粮食价格“地板”。
国际粮食价格持续走低,必然导致进口国粮食价格“天花板”不断降低,即在国际粮价下降的压力下,国内粮食价格上涨的上限随之下降,这种情况称为粮食市场“下压效应”。国内粮食生产成本和收购价格不断上涨,引发国内粮食批发价格连续上升,这种情况称为粮食市场“上挤效应”。如果在一个时期内,粮食进口国同时发生上述“下压效应”和“上挤效应”,则可将它们合并称为粮食市场“挤压效应”,其后果是,国内粮食价格的调整空间和粮食政策的调整空间均被压缩。挤压效应基本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见图4)。
图4 粮食进口国市场挤压效应的基本机理
图5 中国主要粮食品种市场挤压效应状况
数据来源:农业部网站(http://www.moa.gov.cn/zwllm/jcyj/);中国农业信息网(http://www.agri.cn/V20/SC/jcyj_1/);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15)。
粮食市场挤压效应的强弱程度,主要来自关税配额外进口粮食到岸完税价格与国内粮食批发价格之间的差值,该差值与挤压效应成反比,即差值越小,挤压效应越大。差值减小为零,说明挤压效应已使关税保护作用发挥到极致。为了使挤压效应的方向与其数值的方向一致,本文用上述差值的倒数来表示挤压效应①。2012年以来,中国主要粮食品种市场挤压效应趋于增强(见图5)。2013~2015年期间,这种挤压效应增强尤为显著,小麦市场挤压效应值从0.745上升至3.333,玉米市场挤压效应值从0.775上升至3.125,大米市场挤压效应值从0.532上升至3.703。当中国粮食市场挤压效应达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对国内粮食收储政策做出相应调整,以保证国内粮食市场免受国外粮食冲击。
三、粮食市场挤压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
本文分别从中国主要粮食品种(小麦、玉米、大米)生产成本、中美主要粮食品种生产成本比较和国际海运费用三个方面,剖析国内粮食市场挤压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中国粮食生产成本上升,收益下降
2003~2014年,中国主要粮食品种的亩产值都呈现增长的态势(除2005年、2013年外)。与2004年相比,2014年粮食亩产值实际增长了33.15%①;同期,每亩生产成本均比上一年增长。与2004年相比,2014年粮食每亩生产成本实际增长了51.86%②。这表明,粮食每亩生产成本增长比亩产值增长更快,粮食生产成本增长较快是粮食价格上升的直接和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在生产成本增长快于产值增长的情况下,自2004年开始,三种粮食的亩收益率呈现徘徊和下降的态势,尤其是在2012~2014年,三种粮食的亩收益率明显下滑(见表2)。
表2 三种粮食每亩成本效益的变化情况 单位:元
项目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产值 | 411.2 | 592.0 | 547.6 | 599.9 | 666.2 | 748.8 |
成本 | 377.0 | 395.5 | 425.0 | 444.9 | 481.1 | 562.4 |
收益 | 34.2 | 196.5 | 122.6 | 155.0 | 185.2 | 186.4 |
收益率(%) | 8.3 | 33.2 | 22.4 | 25.8 | 27.8 | 24.9 |
项目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产值 | 792.8 | 899.8 | 1041.9 | 1104.8 | 1099.1 | 1193.4 |
成本 | 600.4 | 672.7 | 791.2 | 936.4 | 1026.2 | 1068.6 |
收益 | 192.4 | 227.2 | 250.8 | 168.4 | 72.9 | 124.8 |
收益率(%) | 24.3 | 25.3 | 24.1 | 15.2 | 6.6 | 10.5 |
注:成本包括物质费用、劳动用工和期间费用,期间费用包括土地承包费、管理费、销售费、财务费等;产值包括副产品产值;收益率=收益/产值×100%。
资料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编):《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9年、2015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二)人工、土地成本是引起粮食生产总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
从成本结构来看,在中国三种主要粮食(小麦、玉米、大米)的总成本中,人工成本、土地成本、机械作业费和化肥费分别占有较大比重。2014年,人工成本、土地成本、机械作业费和化肥费分别占粮食总成本的41.81%、19.09%、12.55%、12.39%,这4项费用合计为917.19元,占总成本的85.83%(见表3、表4)。从成本增加情况来看,2004~2014年,上述4项费用分别实际增长了87.35%、123.50%、151.58%、9.83%③。从总成本构成来看,2004~2014年,化肥费占比从18.06%降至12.39%,表明中国粮食生产中科学施肥有所加强;机械作业费占比从7.99%增至12.55%,加之粮食生产中用工天数有所减少,表明中国粮食生产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这有助于未来中国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人工成本不仅占粮食总成本的比重最大,而且其占比从35.73%增至41.81%,表明人工成本增加是导致中国粮食总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2014年中国粮食总成本中,土地成本占比仅次于人工成本,2004~2014年,该占比从13.67%增至19.09%,土地成本上涨是导致中国粮食总成本上升的另一个主要因素。由此可见,在中国粮食总成本不断上升的过程中,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是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因素,进而推动粮食价格上涨。
表3 三种粮食每亩成本及分项情况 单位:元
项目 | 2004年 | 2006年 | 2008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总成本 | 395.50 | 444.90 | 562.40 | 672.67 | 791.16 | 936.42 | 1026.19 | 1068.57 |
种子费 | 21.06 | 26.29 | 30.58 | 39.74 | 46.45 | 52.05 | 55.37 | 57.82 |
化肥费 | 71.44 | 86.81 | 118.50 | 110.94 | 128.27 | 143.40 | 143.31 | 132.42 |
农药农膜费 | 13.18 | 18.25 | 22.98 | 24.73 | 26.01 | 29.00 | 29.96 | 30.61 |
机械作业费 | 31.58 | 46.73 | 68.97 | 84.94 | 98.53 | 114.48 | 124.92 | 134.08 |
排灌费 | 15.01 | 16.79 | 16.28 | 19.08 | 23.97 | 21.99 | 23.44 | 25.62 |
人工成本 | 141.30 | 151.90 | 175.00 | 226.90 | 283.05 | 371.95 | 429.71 | 446.75 |
土地成本 | 54.07 | 68.25 | 99.62 | 133.28 | 149.73 | 166.19 | 181.36 | 203.94 |
7种成本之和 | 347.64 | 415.02 | 531.93 | 639.61 | 756.01 | 899.06 | 988.07 | 1031.24 |
资料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编):《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9年、2015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表4 三种粮食每亩成本构成 单位:%
项目 | 2004年 | 2006年 | 2008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总成本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种子费 | 5.32 | 5.91 | 5.43 | 5.91 | 5.87 | 5.56 | 5.40 | 5.41 |
化肥费 | 18.06 | 19.51 | 21.07 | 16.49 | 16.21 | 15.31 | 13.97 | 12.39 |
农药农膜费 | 3.33 | 4.10 | 4.09 | 3.68 | 3.29 | 3.10 | 2.92 | 2.86 |
机械作业费 | 7.99 | 10.50 | 12.26 | 12.63 | 12.45 | 12.23 | 12.17 | 12.55 |
排灌费 | 3.80 | 3.78 | 2.90 | 2.84 | 3.03 | 2.35 | 2.28 | 2.40 |
人工成本 | 35.73 | 34.14 | 31.12 | 33.73 | 35.78 | 39.72 | 41.87 | 41.81 |
(续表4)
土地成本 | 13.67 | 15.34 | 17.71 | 19.81 | 18.92 | 17.74 | 17.67 | 19.09 |
7项成本之和 | 87.90 | 93.28 | 94.58 | 95.09 | 95.55 | 96.01 | 96.29 | 96.51 |
注:根据表3数据计算。
(三)中美两国小麦、玉米生产成本变化对比明显
中国粮食市场挤压效应的产生,不仅源自国内粮食价格上涨,而且受到国际粮食价格下降的影响。对比分析中美两国小麦、玉米生产成本,有助于深入认识中国粮食市场挤压效应。尽管中美两国粮食生产成本分类并非完全相同,但是,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和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ERS)分别公布的统计资料,为中美小麦和玉米生产成本对比分析提供了依据和条件。
首先,从2007~2014年中美小麦生产成本比较可知(见表5、表6):第一,美国小麦总成本及生产价格有涨有跌,呈现波动状态;而中国小麦总成本及生产价格基本上呈现出单边上涨的趋势。2007~2014年,中国小麦总成本的上升幅度远大于美国小麦,以2007年为基期,分别按照中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美国CPI进行平减,前者实际上升了31.89%,后者实际下降了3.84%。第二,中国小麦总成本中人工成本占比最大,2014年该项占比高达38.55%;而美国小麦总成本中家庭劳动机会成本仅占5.58%,这是两国小麦总成本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三,中国小麦总成本中土地成本的增长幅度远高于美国小麦总成本中土地机会成本的增长幅度,按照可比价格计算,2007~2014年,前者为80.02%,后者仅为7.02%。这是两国小麦总成本差距变大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表5 中国小麦成本变化情况(每50公斤) 单位:元
项目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4年/2007年 实际增减(%) |
平均售价 | 75.58 | 82.76 | 92.41 | 99.01 | 103.95 | 108.31 | 117.81 | 120.59 | 29.78 |
总成本 | 58.79 | 62.23 | 73.03 | 81.58 | 89.19 | 105.60 | 119.48 | 110.53 | 31.89 |
种子费 | 4.53 | 4.76 | 5.20 | 6.04 | 6.59 | 7.29 | 7.95 | 7.47 | 15.68 |
化肥费 | 13.13 | 14.28 | 17.90 | 16.01 | 16.85 | 20.09 | 20.97 | 17.05 | -3.95 |
农药农膜费 | 1.28 | 1.27 | 1.51 | 1.77 | 1.73 | 2.07 | 2.29 | 2.04 | 11.83 |
机械作业费 | 9.32 | 10.56 | 10.95 | 12.41 | 12.90 | 14.64 | 15.98 | 14.79 | 17.37 |
排灌费 | 3.19 | 2.50 | 3.43 | 3.42 | 4.53 | 3.81 | 4.31 | 4.03 | -4.29 |
人工成本 | 17.33 | 17.15 | 19.26 | 24.16 | 29.00 | 38.07 | 45.92 | 42.61 | 72.48 |
土地成本 | 9.57 | 11.16 | 13.74 | 16.41 | 16.61 | 18.60 | 20.55 | 21.18 | 55.26 |
其余成本 | 0.44 | 0.55 | 1.04 | 1.36 | 0.98 | 1.03 | 1.51 | 1.36 | 116.91 |
资料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编):《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13年、2015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表6 美国小麦成本变化情况(每50公斤) 单位:元
项目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4年/2007年 实际增减(%) |
平均售价 | 73.40 | 100.36 | 68.01 | 59.08 | 87.23 | 88.02 | 80.63 | 72.64 | -13.31 |
总成本 | 87.75 | 89.04 | 89.93 | 71.03 | 89.25 | 78.52 | 91.22 | 96.32 | -3.84 |
种子费 | 3.65 | 4.95 | 4.91 | 3.06 | 4.18 | 4.38 | 4.70 | 4.83 | 15.92 |
(续表6)
化肥费 | 13.21 | 16.23 | 18.99 | 9.00 | 13.85 | 12.19 | 13.49 | 13.36 | -11.40 |
农药费 | 3.30 | 2.88 | 3.14 | 3.81 | 4.22 | 3.73 | 4.16 | 4.55 | 20.78 |
机械作业费 | 14.73 | 14.36 | 12.03 | 12.28 | 15.51 | 13.35 | 14.92 | 15.75 | -6.34 |
家庭劳动机会成本 | 8.42 | 7.12 | 7.40 | 4.43 | 5.11 | 4.47 | 5.08 | 5.37 | -44.13 |
固定资产折旧 | 20.08 | 18.23 | 19.54 | 20.26 | 23.87 | 21.30 | 24.25 | 26.20 | 14.29 |
土地机会成本 | 16.28 | 15.12 | 16.90 | 12.93 | 16.28 | 13.75 | 18.62 | 19.89 | 7.02 |
税金与保险 | 2.95 | 2.80 | 3.12 | 1.63 | 1.99 | 1.70 | 1.89 | 2.02 | -31.53 |
管理费 | 3.27 | 2.82 | 2.86 | 2.85 | 3.38 | 2.92 | 3.27 | 3.46 | -7.31 |
其余成本 | 1.86 | 4.52 | 1.04 | 0.78 | 0.86 | 0.73 | 0.84 | 0.89 | -58.08 |
注:美国小麦成本数据按照以2007年为基期的美国CPI进行平减。
资料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编):《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13年、2015年,中国统计出版社),附录四:美国主要农产品成本收益情况;2007~2014年美国CPI数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http://www.imf.org/external/data.htm)。
其次,从2007~2014年中美玉米生产成本比较可知(见表7、表8):第一,美国玉米总成本和生产价格有涨有跌,呈现波动状态;而中国玉米总成本和生产价格基本上呈现单边上涨的趋势。2007~2014年,中国玉米总成本的上升幅度远大于美国玉米,以2007年为基期,分别按照中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美国CPI进行平减,前者实际上升了41.03%,后者实际下降了7.75%。第二,中国玉米总成本中人工成本占比最大,2014年该项占比高达45.73%;而美国玉米总成本中家庭劳动机会成本仅占3.59%。这是两国玉米总成本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三,中国玉米总成本中土地成本的增长幅度远高于美国玉米总成本中土地机会成本的增长幅度,按照可比价格计算,2007~2014年,前者为46.01%,后者仅为7.47%。这是两国玉米总成本差距变大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表7 中国玉米成本变化情况(每50公斤) 单位:元
项目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4年/2007年实际增减(%) |
平均售价 | 74.76 | 72.48 | 82.01 | 93.62 | 106.07 | 111.13 | 108.81 | 111.85 | 21.71 |
总成本 | 51.68 | 55.58 | 62.21 | 67.89 | 78.91 | 91.55 | 101.07 | 103.86 | 41.03 |
种子费 | 3.19 | 3.12 | 3.71 | 4.23 | 4.82 | 5.28 | 5.64 | 5.53 | 28.22 |
化肥费 | 10.48 | 13.19 | 12.69 | 11.97 | 13.71 | 14.50 | 14.56 | 13.05 | -7.90 |
农药农膜费 | 1.25 | 1.36 | 1.46 | 1.55 | 1.69 | 1.80 | 1.94 | 1.97 | 10.60 |
机械作业费 | 4.06 | 4.72 | 5.50 | 6.42 | 7.43 | 8.55 | 9.77 | 10.52 | 81.83 |
排灌费 | 1.48 | 1.06 | 1.41 | 1.34 | 1.51 | 1.47 | 1.45 | 2.17 | 11.07 |
人工成本 | 18.91 | 19.35 | 22.23 | 25.96 | 31.29 | 40.44 | 46.65 | 47.49 | 76.17 |
土地成本 | 10.79 | 11.28 | 13.66 | 15.12 | 16.97 | 18.40 | 20.18 | 22.45 | 46.01 |
其余成本 | 1.52 | 1.50 | 1.55 | 1.30 | 1.49 | 1.11 | 0.88 | 0.68 | -68.61 |
资料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编):《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13年、2015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表8 美国玉米成本变化情况(每50公斤) 单位:元
项目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4年/ 2007年实际增减(%) |
平均售价 | 48.99 | 59.65 | 48.27 | 58.64 | 72.87 | 84.25 | 56.17 | 42.79 | -23.48 |
总成本 | 46.51 | 50.30 | 47.11 | 49.90 | 55.08 | 67.28 | 52.84 | 48.98 | -7.75 |
种子费 | 5.13 | 5.70 | 6.80 | 7.65 | 7.94 | 9.46 | 7.62 | 7.18 | 22.60 |
化肥费 | 9.75 | 13.22 | 11.42 | 9.29 | 12.24 | 16.64 | 11.98 | 10.61 | -4.68 |
农药费 | 2.55 | 2.39 | 2.43 | 2.47 | 2.47 | 2.89 | 2.23 | 2.08 | -28.55 |
机械作业费 | 6.01 | 6.55 | 4.89 | 6.07 | 6.77 | 7.71 | 5.92 | 5.49 | -19.98 |
家庭劳动机会成本 | 2.55 | 2.39 | 2.21 | 2.42 | 2.41 | 2.51 | 1.91 | 1.76 | -39.54 |
固定资产折旧 | 7.31 | 7.25 | 7.02 | 7.91 | 8.12 | 9.90 | 7.57 | 7.06 | -15.40 |
土地机会成本 | 10.18 | 10.40 | 0.01 | 11.70 | 12.63 | 14.78 | 13.10 | 12.49 | 7.47 |
税金与保险 | 0.78 | 0.79 | 0.82 | 0.77 | 0.81 | 0.98 | 0.72 | 0.67 | -0.15 |
管理费 | 1.45 | 1.35 | 1.25 | 1.36 | 1.41 | 2.03 | 1.53 | 1.41 | -14.82 |
其余成本 | 0.80 | 0.16 | 0.26 | 0.26 | 0.28 | 0.38 | 0.26 | 0.23 | -74.82 |
注:美国玉米成本数据按照以2007年为基期的美国CPI进行平减。
资料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编):《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13年、2015年,中国统计出版社),附录四:美国主要农产品成本收益情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http://www.imf.org/external/data.htm)。
(四)海运费用下降扩大了中外粮食价差
2015年,国际石油价格大跌,导致国际粮食海运费用明显降低,进而使进口粮食到岸完税价格进一步下降。以美国墨西哥湾运至中国广州黄埔港的玉米海运费用为例,2015年,该航线的海运费用分别是2014年的68.03%、2012年和2013年的69.44%、2008年的30.39%(见表9),尤其是2015年,这条航线的海运费用仅为2008年的1/3。这是因为国际海运费用不仅与石油产品价格的周期性波动有关,而且与国际粮食海运是否繁忙有关。由此可见,国际海运费用也是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进而中国粮食市场挤压效应产生的原因之一。
表9 国际粮食海运费用(美国墨西哥湾至中国广州黄埔港) 单位:元/公斤
项目 | 2008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国际海运费用 | 0.658 | 0.288 | 0.288 | 0.294 | 0.200 |
资料来源:中国玉米网(http//www.yumi.com)。
四、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一)主要结论
中国粮食市场挤压效应是由国内外因素共同造成的。从国际因素看,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国际市场上粮食、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国际海运费用明显降低,导致进口粮食运至中国的到岸完税价格处于周期性低位阶段。从国内因素看,中国粮食生产成本持续刚性上涨,尤其是粮食生产成本中的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不断上涨,拉大了国内外粮食价格差距并成为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的重要原因,最终产生了粮食市场的挤压效应。这种挤压效应的强弱程度,主要取决于关税配额外进口粮食到岸完税价格与国内粮食批发价格之间的差值,该差值与挤压效应成反比,即差值越小,挤压效应越大。
随着中国粮食市场挤压效应趋于增强,国内粮食市场面临国外粮食冲击的潜在危险也在增大。根据笔者对国内粮食贸易行业和粮食加工行业的调查分析,当关税配额外进口粮食到岸完税价格与国内粮食运至同一港口价格之间的差值达到一定程度时,即综合考虑海关通关、检验检疫等手续成本及相关风险后,企业就会选择以进口粮食替代国产粮食。假定上述中外粮食价差为200元/吨,并以2015年小麦、玉米进口到岸价格和国内小麦、玉米到港价格(广州黄埔港)为依据,选择进口关税为唯一变量时,可求得小麦、玉米进口关税税率分别为47%、43%①,这是实际发挥保护作用的关税税率。计算结果表明:中国小麦、玉米配额外进口关税(税率为65%)中,分别尚有18个、22个百分点可供进一步发挥保护作用;这同时提示:未来中国小麦、玉米关税税率下调的空间非常有限,如果中国粮食市场挤压效应继续增强,进口粮食对国内市场冲击的潜在危险就会变为现实危险。
(二)政策启示
本文研究表明:中国粮食市场挤压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国内粮食生产成本持续刚性上涨。虽然国内粮价上涨激发了中国农民种粮积极性,但在国际粮价下行的压力下,必须综合考虑国内外市场变化,调整国内粮食收储政策,这是未来中国农业政策的长期目标。解决上述挤压效应困境的关键,应将一味强调粮食生产数量的政策导向,调整到粮食生产数量与生产效益并重的政策导向。
第一,探索不同经营主体在粮食规模化生产中降低粮食生产成本的路径。例如,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土地入股方式实现规模经营,而家庭农场、种植大户采取土地转租方式,前者的土地成本远低于后者。
第二,调整现有的粮食政策,改变粮价刚性上涨趋势。从改革的方向看,坚持粮食价格由市场决定,实行价格与补贴分离、福利性补贴与生产性补贴分离,生产性补贴应向粮食规模化生产倾斜,既有利于保护农民的正当利益,又有利于降低粮食生产成本。
第三,增强服务“三农”实效,有效降低粮食生产成本。要切实解决粮食价格下降与农民种粮收益之间矛盾,包括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业技术服务、粮价信息发布、职业农民培训、基础设施和市场建设、生产资料供给等多种途径,既降低了粮食生产成本,又不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陈锡文:《中国农业发展形势及面临的挑战》,《农村经济》2015年第1期。
2.韩俊:《中国农业进入高成本时代 粮食补贴逼近承诺上线》,中国经济网(http://finance.ifeng.com),2015年3月21日。
3.程国强:《中国粮食安全的真问题》,财新网(http://opinion.caixin.com),2015年2月5日。
4.马晓河:《中国农业收益与生产成本变动的结构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11年第5期。
5.翁鸣:《TPP将冲击我国农业》,《环球时报(国际论坛版)》,2015年7月21日。
6.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4~2015),社科文献出版社,2015年。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农产品市场与贸易”的部分研究成果。
①资料来源:凤凰网资讯(http://news.ifeng.com/a/20150307),2015年3月7日。
①数据来源:《2015年粮食进口关税配额申领条件和分配原则》,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 cn/article/b/gl)。
②为了便于在相同地点、相同时点比较,国内外小麦、玉米(见下文)价格均以运至广州黄埔港为准。资料来源:《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月报》,农业部网站(http://www.moa.gov.cn/zwllm/jcyj),2015年12月。
①挤压效应值=1/(关税配额外进口粮食到岸完税价格-国内粮食批发价格)。挤压效应值越大,表示挤压强度越大;挤压效应值越小,表示挤压强度越小。
①产值数据按照以2003年为基期的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进行平减,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
②成本数据按照以2003年为基期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进行平减,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
③成本数据按照以2004年为基期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进行平减,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
①计算公式:国内粮食到港价格-[进口粮食到岸价格(1+%)+增值税+损耗+装卸费]=200(元/吨)。其中,%为实际发挥作用的关税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