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农业与发展经济学 >> 正文

党国英:城镇化的成败在于农民出路

http://www.newdu.com 2018/3/17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当前,中国社会转型产生的舆论焦点之一,便是城镇化引起的农民利益得失问题。解释与解决这个问题,既要有大局观、历史观,又要有局域观、现实观。失去前者,可能使城镇化在方向上摇摆不定,不敢大胆祛除阻碍;忽视后者,则不能把握好城镇化的节奏,也不能处理好城镇化过程中的利益关系,以致造成社会不稳定,最终中断我国现代化的进程。本文拟扼要讨论这个问题。
    城镇化:农民进入现代化的唯一路径
    城镇化是国家迈向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侧面,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比重的增大和城市经济部门比重的扩大。我国因以往长期实行城乡分割政策,致使城镇化过程与别国有很大不同。具体说,我国的城镇化目标达成要讲五条。一是城乡统一市场的基本建立,特别是统一要素市场的建立;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基本一致,农民收入甚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三是城乡居民公共服务水平基本一致,特别是社会保障的城乡差异完全消除;四是农业高度发达,农业GDP比重下降到5%以下,全国恩格尔系数平均降到15%左右,专业农户成为农村的主体居民;五是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如果上述目标实现了,中国的城乡二元体制将不复存在,城镇化的任务也就基本完成了。
    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证明,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中国经济要保持长期健康发展的态势,需要有一个清晰可靠的大思路,但这个问题过去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好在我们有了一个开放度较高的市场,地方政府又有一定的发展自主权,这就使我国资源配置调整大体能反映资源的稀缺性,使经济发展长期保持了活力。中国资源配置调整的根本特点,就是城市比农村更缺乏廉价劳动力。于是,在大体自由的市场环境下,农村廉价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这是中国资源配置效率得以提高的根本源泉,也是中国经济成长的核心“秘密”。没有过去的城镇化,就没有今天的经济成就。就大国经济成长历史看,中国的城市化速度创造了新纪录。近10年左右,中国的城市化率每年大约提高1个百分点,超过了美国发展最快时期的城市化速度——每年大概提高0.5个百分点。我们比一些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快,直接原因是我们的城镇化步伐快。
    让占总人口数多半的农民呆在农村享受现代化的成果,是一句空话。我国农村五六十万个村庄,要把每个村庄改造得像城市一样,至少要投入30万亿左右,这个钱国家投不起,农民更投不起,即使投得下去,也极不经济。某地一个干部告诉我们,他们为了让农民使用政府支持修建的农家新厕所,不得不把农民的旧厕所毁掉,否则,农民还是愿意使用旧厕所。这种“荒唐”的事情其实有其道理。农民不仅算如厕方便与否的账,还要算如厕以后是否方便的账。城市的卫生间连接一个大系统,而在一两千人的村庄建造一个这样的大系统是很不经济的。近5年之内,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大大超过农村,其中公共投入也是如此,这意味着农村社会经济还是跑不过城市。只有靠农村大量人口转移,剩下少许村庄和少数专业农户,农民富裕水平达到城市平均水平之上,才谈得上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现代化成果。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也不可能例外。
    中国半数以上的人口要靠农业收入增长来赶上城市居民收入,完全违背经济规律。按我的计算,目前已有1亿5千多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的基础上,农村的隐形失业率仍然接近50%。农民收入总量低,但日工资单价并不很低,按2007年的数据,仅比城市平均工资低34%左右。农民总收入低,是因为农民的总劳动时间少于城市劳动者。这个道理城里人好像不大懂,但农民懂。农民脑子里有一台计算器,他们发现单位劳动时间里的收入很难增加。要让农民收入提高,必须让农民的总劳动时间赶上城市劳动者。为此,自然要使更多的农村居民转移到城市,使留在农村的居民有更多的土地资源可以利用。
    文章出处:《同舟共进》2011年第11期
    

Tags:党国英,城镇化的成败在于农民出路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