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尔翔:农村养老保险----一种整体、发展、金融的视角(3月27日)
农村养老保险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不管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来看,农村养老保险问题都处于相对边缘化的状态。
养老保险资金转换机制的本质体现了该保险的金融特征,资金在诸多方面的非均衡性则强化了其金融特征。如果我们能借鉴金融理念,利用现有的金融创新产品,则可以提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制度效率。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农村养老保险的金融理念。
其一是账户的金融资产社会政策性质。该理论由美国华盛顿大学的麦克尔·史乐山教授在1990年的《穷人与资产》一书中首次提出。该政策注重个人资产的积累,培养穷人的自信心,刺激其自力更生的精神和行为,因而可以从根本上改善人的生活状况。美国的“美国之梦”工程、英国的为新生儿开户配款的政策、加拿大和乌干达等数个国家最近3年进行的资产社会政策示范工程、新加坡首创的个人账户基金存储制度、美国以401(K)、403(B)为标志的鼓励工作单位为员工投资退休金账户所制定的税收福利政策、世界银行提出的三支柱养老金模式的第二支柱等都是围绕个人资产积累展开的。我国也可以借鉴这一模式,为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兜底账户、赔款账户,帮助和诱导穷人积累金融资产。
其二是对多种金融制度的优化整合。将新型“基金”思想植入传统的养老保险基金之中,使其成长为新型养老保险基金。在此成长过程中,要对多种金融制度的投资功能和避险功能进行优化整合。所涉及的金融制度包括:传统养老保险制度、银行储蓄或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商业保险、投资基金等。
其三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账户的贷款权能。该权能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为了诱导参与“基本账户”者的积极性,收到“尽力参保”的效果,法律规定:凡是有资格在“机动账户”中存款者,政府允许其以该账户为抵押申请生产性贷款和应急性贷款,并按照一定比率配款,利率优惠。二是由于大数法则和养老问题的公共性,决定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强制性。为了减轻政府在“基本账户”中的兜底负担,法律规定:投保者有权利按一定利率获得政府专用贷款,以充实“基本账户”个人额定余额。
Tags:窦尔翔,农村养老保险一种整体、发展、金融的视角3月27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