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博鳌亚洲论坛自创建以来,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全球化进入新阶段、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博鳌亚洲论坛亦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通过进行必要的结构优化与功能完善,精心构建和打造“2.0”升级版,从而不断提升论坛的生命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变动中的国际与地区局势注入更多确定性,同时为新时期的全球化不断增添新希望和新动能。
关键词: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化;优化与完善
20世纪70年代后,伴随着多极化时代的到来,世界范围内涌现了以达沃斯论坛为代表的诸多非政府国际会议组织,它们在全球治理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进入21世纪,在全球化浪潮加速的进程中,博鳌亚洲论坛应运而生,并在十多年时间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获得了世人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赞誉。
一、博鳌亚洲论坛成立回顾及取得成就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亚洲各国普遍认为,相较于欧盟和北美的一体化进展,亚洲地区整体上缺乏组织性,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风险,亚洲国家尤其需要加强区域经济协调与合作。因此,建立一个亚洲人讨论亚洲问题的对话场所就变得十分迫切。在此背景下,1998年9月,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和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等国际政要,在马尼拉倡议成立一个类似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亚洲论坛”,旨在为亚洲各国提供一个共商亚洲发展问题的高层次对话场所,以期推进基于对话和理解的相互合作。
“亚洲论坛”的概念提出后,得到了相关各国的高度认同。此后,他们分别致信中国领导人及海南省领导,建议将亚洲论坛永久会址设在海南博鳌,并希望得到中国政府和海南省政府的支持。1999年10月,拉莫斯和霍克应邀专程到海南访问,商讨博鳌亚洲论坛创建事宜,随后专程前往北京,时任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会见了他们,并表示中国一贯重视和支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地区合作与对话,这种合作与对话有利于本地区国家间增进了解、扩大信任和加强合作,中方将对拟议中的“亚洲论坛”设想予以认真研究和积极考虑,并尽力提供支持和合作。[1]
2000年11月18日至19日,博鳌亚洲论坛专家学者会议在在海南博鳌举行,为论坛正式成立做了务实性的准备。2001年2月26日至27日,博鳌亚洲论坛成立大会在海南博鳌举行。会议通过《博鳌亚洲论坛宣言》、《博鳌亚洲论坛章程指导原则》等纲领性文件,至此,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会议组织正式宣告成立。作为一个非政府、非营利、定期、定址的国际会议组织,博鳌亚洲论坛(Boao Forum for Asia,缩写BFA)以平等、互惠、合作和共赢为主旨,既立足亚洲,促进和深化本地区内的经济交流、协调与合作;又面向世界,推动和增强亚洲各国与世界其它地区的对话与联系。
博鳌亚洲论坛成立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6届年会,得到了亚洲各国的普遍支持,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它不仅建立起跨越政、商、学、媒各界的联系机制,更成为亚洲以及其他大洲就地区与全球事务进行对话交流的高层次平台。[2]展望未来,博鳌亚洲论坛致力于通过区域经济与政治的进一步整合,推动亚洲各国以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并为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团结合作起到桥梁作用。作为国际多边合作组织的有益补充,博鳌亚洲论坛将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稳定、和谐共生的世界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推进博鳌亚洲论坛结构优化与功能完善的举措 应该看到,博鳌亚洲论坛在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如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体制与机制创新、资金与智力支持、主题与议题设置、综合支持与保障、发展动力与方向等。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政治和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调整期,国际和地区形势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冷战结束以来的全球化进程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在此情势下,作为永久定址中国的国际会议组织以及中国开展多边外交的重要平台,博鳌亚洲论坛亦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进行必要的结构优化与功能完善,精心构建和打造“2.0”升级版,深层次、全方位助推论坛生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一)适时引入和打造论坛的“双名称制” 博鳌亚洲论坛成立的背景和初衷,主要是作为一个整体发出亚洲的声音,构建亚洲人讨论亚洲事务的平台和场所。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迅猛推进,尤其是在中国整体实力迅速提升的背景下,亚洲议题日益具有世界性的影响与配重,并与世界其他地区产生深度关联与互动。换句话说,亚洲的全球化以及全球化的亚洲是博鳌亚洲论坛的新底色。因此,当前就亚洲谈亚洲或者脱离全球化谈亚洲,越来越不切实际甚至成为自言自语。另一方面,作为论坛永久会址所在地的中国,也需要在自身成长为世界大国的进程中,借助各种平台对区域与全球事务,发出强有力的声音,提出建设性的方案,彰显新兴经济体的存在。从长远来看,“博鳌亚洲论坛”这一名称,在空间范围上有必要逐渐从亚洲拓展到亚太乃至全球,以使其更具生命力与影响力、延展性与包容性。
就目前而言,可继续沿用“博鳌论坛”这一简称,事实上,博鳌亚洲论坛的官方网址就是这一名称① 博鳌亚洲论坛的官方网址为:http://www.boaoforum.org/。但与此同时,有必要适时引入和打造论坛的“双名称制”,即“博鳌论坛”是约定俗成的“非正式名称”,这样便于延续以往的媒体传播效果以及受众已经形成的视听习惯;另一方面,可考虑逐渐赋予博鳌亚洲论坛特定的“正式名称”,这一名称要凸显论坛的精准定位与核心功能,同时具有更广阔的地域涵盖范围和议题设置空间,如“亚太和平与发展论坛”或“世界和平与发展论坛”② 清华大学于2012年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和平论坛,此后“世界和平论坛”每年在清华大学召开。此论坛是唯一一个由中国非官方机构组织举办的国际安全高级论坛,旨在为国际战略家和智库领导人提供探讨国际安全问题、寻找建设性解决方法的平台。论坛主席为前国务委员唐家璇先生,协办单位为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等诸如此类。这样既拓展和深化了论坛的主旨所在,便于更多的政府与非政府、区域与全球力量参与其中,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外交一以贯之的理念和主张,契合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与整体趋势。
从国际经验借鉴来看,无论是达沃斯论坛还是香格里拉对话等,都具有正式与非正式双重名称的特性。以达沃斯论坛为例,其前身为日内瓦大学教授、现任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Klaus Schwab)1971年创建的“欧洲管理论坛”(European Management Forum)。1987年,随着影响越来越大,施瓦布适时而变,将“欧洲管理论坛”更名为“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缩写为WEF)。由于论坛年会在风景胜地达沃斯召开,故媒体更多使用“达沃斯论坛”这一名称,“世界经济论坛”反而沦为其次。与此相类似,每年5月底6月初在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Shangri-La Dialogue,缩写为SLD),其正式名称为“亚洲安全峰会”① 有时也被媒体译作“亚洲安全大会”等。。香格里拉对话缘起于“9.11”事件后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的新变化,尤其是二轨(一轨半)外交的发展和防务外交的兴起,由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发起、在新加坡政府支持下于2002年开始举办的亚洲安全会议,并因首次正式会议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举行而得名,至2017年已经连续举办了16次对话会。然而在媒体的报道中,“香格里拉对话”的使用率同样远远超过“亚洲安全峰会”。
(二)不断创新论坛的体制机制与办会形式 总体而言,国际会议组织的整体架构,大多由会员大会、基金会、理事会、咨询(顾问)委员会、秘书处、思想库等部门组成,其中理事会、基金会和秘书处发挥着核心作用。理事会负责论坛发展的方向、目标及宗旨等,基金会负责论坛的资金来源和运作,秘书处负责管理论坛的活动和资源,并对执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负责。但就博鳌亚洲论坛而言,自创建以来其运行主要还是依托政府的力量,在体制机制上都显得较为封闭和单一,未能给市场和社会力量提供有效参与的空间与通道,这与论坛最初成立时的宗旨有所偏差,并不利于博鳌亚洲论坛的可持续发展。有鉴于此,博鳌亚洲论坛应充分发挥政界、商界和学界三驾马车的作用,使市场力量、社会力量等充分参与其中,并发挥各自不可替代的角色和作用。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政府的负担和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注入更多的资金、智慧与活力,同时也有利于澄清国际上对中国政府主导和掌控博鳌亚洲论坛而产生的种种猜疑。
除此之外,博鳌亚洲论坛还可以采取异地办会、多地办会、海外办会、申请办会、竞争办会等更加灵活多样的形式,在年会之外还可以根据需要举办特定的主题会议、专题会议,以及针对重大和突发事件的临时会议等。另一方面,博鳌亚洲论坛还可以借鉴其他国际会议组织的做法,举行富有特色的区域性、专题性高峰会,如东亚一体化高峰会、亚非合作高峰会、亚欧合作高峰会、金砖国家高峰会等。论坛的区域性、专题性高峰会不同于年会的一大特点是,其得益于会议所在国家和区域的政府、公众和企业组织的领袖针对当地情况与参会代表进行的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这是高峰会的关键竞争力之一。再如,博鳌亚洲论坛可否借鉴“丝路基金”的方式,建立面向亚洲或者亚太的专项基金,聚焦扶贫、教育、环保、公共外交、反恐合作、海上救援等热门议题,通过机制化的方式和切实的项目合作,将论坛的功能拓展到实务合作或事务性领域。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