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工业经济学 >>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成就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

http://www.newdu.com 2018/7/23 《经济论坛》2018年07期 黄群慧 参加讨论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极大提高,从工业化初期发展到工业化后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经济发展又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在看到中国经济发展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应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还存在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产业发展结构不平衡、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增长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需要以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增长实现由高速向高质量的根本转变。
    关键词:改革开放;经济增长;高质量;不平衡
    1978年我国开启了波澜壮阔、伟大的改革开放事业,迄今已经整整40年。经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目标到框架、从建设到完善的40年的艰辛探索,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渐进改革发展之路,中国经济增长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未来中国经济将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基于改革开放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是推进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取得的成就与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以美元计算,中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综合国力极大提高,工业化进程从工业化初期快速发展到工业化后期,到2020年将基本实现工业化。在1990年,中国GDP总量国别排序处于第10位,落后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巴西等国。到2010年,中国GDP总量已经超越日本居世界第2位,迄今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巨大,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最强大的“发动机”。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并进一步走向“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在前30多年发展的基础上,又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中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2017年已达到827122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30%。虽然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但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仍达到了6.9%、6.7%和6.9%,远远高于世界平均经济增长率。伴随着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动力逐步转换,总体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增长作用日益凸显,2017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57.5%,比2012年提高5.3个百分点。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十八大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了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
    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从经济建设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之所以所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至少得益于以下几方面探索:一是坚持不断解放思想推进理论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二是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逐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三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改革开放进程的连续性,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四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断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无论是三次产业结构变动,还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主导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主导转型,都体现了经济结构高级化趋势。五是坚持改革与开放双轮驱动,以开放促进改革,以改革深化加速开放,从而构建全面的经济发展动力机制。六是充分调动地方发展的积极性,允许地方因地制宜探索自己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七是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法论,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产品市场改革到要素市场改革,从先行先试到总结推广,从沿海到内地,先易后难、统筹推进改革。
    二、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表现
    在看到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一些区域发展不充分。由于经济梯度发展战略,以及各个区域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差异等原因,中国经济在不同地区发展极不平衡,总体上呈现出东部、中部和西部逐步降低的梯度差距。例如,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在不同地区发展极不平衡,总体上呈现出东部、中部和西部逐步降低的梯度差距。到2015年,中国总体已经处于工业化后期,而上海、北京、天津已经步入到后工业化阶段,其他大部分东部省份处于工业化后期,但大部分中西部省份基本还处于工业化中期(表1)。
    表1 2015年中国工业化水平指数
    资料来源:黄群慧、李芳芳等:《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1995~2015)》,第47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二是产业发展结构不平衡,创新能力和高端产业发展不充分。由于长期的低成本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战略主导,中国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这造成我国产业结构高端化水平不够。一方面,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的低水平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并长期存在,存在大量的“僵尸企业”;另一方面,高端产业发展不够和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占有不足,关键装备、核心零部件和基础软件等严重依赖进口和外资企业,如2015年中国芯片进口额高达2307亿美元,是原油进口额的1.7倍。最近在中美贸易战中,美国对我国中兴公司的制裁恰恰暴露了我国严重依赖进口、缺少核心技术的弊端。
    三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不平衡,高质量实体经济供给不充分。这主要体现在近年来经济出现“脱实向虚”趋势,制造业总体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产品档次偏低,标准水平和可靠性不高,高品质、个性化、高复杂性、高附加值的产品供给不足,缺乏世界知名品牌。如表2所示,近年来,无论是核心层面实体经济制造业(R0),还是一般层面实体经济R1(包括制造业、农业、建筑业及其他工业),或者是广义层面的实体经济R2(包括R1以及除房地产、金融以外的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逐年下降,而金融和房地产占比逐年上升。2015年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例已经超过了美国金融危机时的占比。
    表2 中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在国民经济占比变化情况比较(2012~2016)
    资料来源:黄群慧:《论新时期中国实体经济发展》,《中国工业经济》,2017年第9期。
    四是经济增长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平衡,绿色经济发展不充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客观上给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资源约束日趋紧张。虽然我国一直倡导实施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但客观上资源环境还是难以承受如此快速的大国经济快速增长,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资源约束日趋紧张。为了解决工业化带来的环境资源问题,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是必然选择。绿色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从社会及其生态条件出发,将环保技术、清洁生产工艺等众多有益于环境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是一种环境可承受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在绿色经济发展方面,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产业规模,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五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民生领域发展不充分。这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
    巨大的经济总量与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国情,表明我国经济社会主要问题已经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转为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如果说,依靠投资驱动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追求经济高速增长是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矛盾的需要,那么,随着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与新时代相适应的则是创新驱动的集约式经济发展方式和高质量经济发展。推进经济发展的高质量、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我国经济需要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三、促进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意味着新的经济发展阶段需要新的经济体系支撑和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所谓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具有现代性的经济系统,当今时代对现代性的要求是要与现代化进程中高质量发展阶段相适应,从系统论视角看,这种适应性具体可体现在经济体系的增长动力、要素结构、运行机制、系统环境、发展目标五个方面。从经济的增长动力看,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以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依靠创新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经济体系要素结构看,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高端要素集聚和现代产业主导的特征,而且其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各个生产要素以及各个产业、区域、城乡子系统呈现结构协调性;从体系的运行机制看,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高效配置资源的成熟的市场化体制机制,体系内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具有活力,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科学有度;从系统环境看,现代化经济体系面临的是全方位开放、高度不确定性的国际化环境,这要求经济系统也必须具有动态开放特征,从而对环境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从发展目标看,现代化经济体系追求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目标,保证国家经济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性、包容性的发展(黄群慧,2018)。
    建设与高质量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其具体战略举措包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改革新格局六个方面。如果我们把现代化经济体系划分为产业体系、区域体系和动力体系,实际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创新性国家建设是针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具体战略举措,主要针对性解决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实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以及绿色经济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针对建设现代化区域体系的战略举措,主要针对性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而要推进这两大现代化体系建设,其根本动力在于深化改革开放,也就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开放新格局两大战略,而这两大战略也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经验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深化。这六大战略相互协同会促进企业、产业和区域三个层面的高质量发展,最终推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群慧,李芳芳等.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1995~2015)[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2] 黄群慧.论新时期中国实体经济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17,(9).
    [3] 黄群慧.浅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J].经济与管理,2018,(1).
    
    

Tags:改革开放4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成就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