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和中观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微观企业主体的高质量发展为支撑 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的鲜明特征,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迎来的历史性转变。高质量发展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随之而来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则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补短板”的重点。“高质量发展”虽然是以宏观层面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缘起而提出,但它必然也存在中观层面的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微观层面的企业高质量发展,形成贯穿微观、中观和宏观的高质量发展完整体系。特别是,企业是宏观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是中观产业发展的基本组织,经济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需要通过企业高质量发展予以实现。无论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动力转换,还是实施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都离不开企业的主体性作用,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企业,在于能否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然而,目前对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基本上都聚焦于宏观层面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甚少对微观层面的企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专门研究。
研究和推动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是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任务 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既是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结果,也对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新要求。长期以来,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重要方面,国有企业改革不仅在宏观上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保证了经济发展的稳定运行,增强了整体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强有力的支撑,而且在微观上培育和打造了一批具有较强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新型国有企业,同时催生与激活了一批颇具创造力、成长性与竞争力兼具的民营企业,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国有企业总体上仍然存在“大而不强”、布局偏“重”、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动力不足等现实问题,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步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目标方向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发展方式转变和强身健体,推动国有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创新,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
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国有企业发展进入到一个多重情境交汇的“历史关口”,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新情境,又有新一轮工业革命大幕逐渐开启和逆全球化倾向正在暗流涌动的全球新现象,既有世界一流企业竞争方式和发展范式不断迈向高端的演化新趋势,又有国有企业改革迈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并在争议中继续深化前行的探索新要求。时代新情境、全球新现象、演化新趋势和探索新要求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国有企业发展的情境新集合,对国有企业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和发展范式提出了新要求。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国有企业成功跨越“历史关口”和再上发展新台阶至关重要。
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状态性和过程性的双重内涵,并在三个维度下表现出七大特质 按照质量的本源涵义,所谓企业发展质量,就是“企业发展的优劣程度”。从企业发展质量概念推演到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解时,需要区分企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状态性概念和过程(行为)性概念的差异。从前者来看,企业高质量发展也可以认为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新状态,即企业实现或处于高水平、高层次、卓越的企业发展质量的状态。从后者来看,企业高质量发展亦可看作企业发展的一种新范式,即企业以实现高水平、高层次、卓越的企业发展质量为目标,超越以往只重视企业规模扩张、仅仅依靠增加要素投入的粗放式发展方式,走提供高品质产品和服务、强调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创造效率与水平、重视塑造企业持续成长的素质能力的道路。
结合企业发展系统、价值实现层次和价值对象范围三个维度,企业高质量发展表现出以下七大明显特质:
(1)社会价值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企业坚持社会价值本位而非纯粹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发展理念,以社会价值为引领,置身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定位自身的角色与使命,洞察、预知、挖掘社会需求,将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贡献社会进步作为企业存在与发展的出发点。
(2)资源能力突出。企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企业应当培育和具备异质性的战略资源、独特的核心能力和突出的动态能力,能够构筑形成竞争优势和适应于外部环境变化,保证企业持续有能力去将社会价值引领的理念落地。
(3)产品服务一流。企业存在的目的在于其核心社会功能,能够提供质量合意性的产品与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企业善于依托自身的资源能力优势去充分发挥核心社会功能,为社会提供高品质的、具有一流水平的产品与服务。
(4)透明开放运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企业着眼于实现一流的产品服务提供,对利益相关方和社会保持足够的透明度与开放度。一方面,企业应当加强利益相关方沟通,开展透明运营;另一方面,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利益相关方参与,实施开放运营。
(5)管理机制有效。充沛的活力是企业竞争优势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而活力来源于主动求变的创新和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企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企业与时俱进地开展管理模式创新,需要建立具有一定先进性、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管理机制。
(6)综合绩效卓越。企业高质量发展都要求企业不是仅仅关注自身的财务绩效,而是强调范围更广、内容更全的综合绩效,成为卓越综合绩效的创造者。综合绩效卓越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从企业自身来看,企业应当具有高水平、行业领先甚至世界一流的经济绩效;从利益相关方层次来看,企业应当创造可观的利益相关方价值,增强利益相关方的价值获得感,满足利益相关方的多元价值偏好和诉求;从社会层次来看,企业应当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水平的社会绩效,包括对经济发展的间接贡献、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和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与间接效应。
(7)社会声誉良好。企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企业高度重视社会形象与品牌声誉的塑造,努力获取社会高度认同、长期赢得广泛尊重、形成良好社会声誉,将自身打造成为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提升具有重要影响力、拥有强大行业领导力和广泛社会带动力的企业
研究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必须重视其三个特殊性:多层次性、多样性和多重约束性 一是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多层次性。无论是谈及国有企业改革还是国有企业发展,都需要区分四个层次或概念,即国有经济、国有资本、国有企业整体和国有企业个体,它们往往意味着不同层次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思路、重点和方式的差异性。相应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也应当包括和区分出四个层次,即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国有资本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整体高质量发展和国有企业个体高质量发展,这与一般性企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意指企业个体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不同。
二是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多样性。企业的使命性质和功能定位会直接决定企业运行的制度逻辑,而制度逻辑则会进一步影响到企业发展质量。尽管国有企业整体上都具有“国家使命”,但“国家使命”所赋予国有企业个体的内容也千差万别,这意味着国有企业个体的“国家使命”和功能定位是外部赋予的、多样化的,在国有企业个体的现实运行中不得不考虑其差异性。使命性质和功能定位的异质性一方面使得国有企业分类成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推动国有企业发展的逻辑起点,另一方面也导致国有企业个体运行的制度逻辑差异,从而引起国有企业个体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化与多样化。作者分别探讨了公益类、商业一类和商业二类国有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七个特质上表现出的差异性。
三是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多重约束性。企业高质量发展既是一个具有一定标准设定的绝对概念,又是一个与以往发展状态或范式相比较的相对概念,这意味着企业需要从原有的相对低质发展状态演进到新的高质量发展状态,从以往相对粗放的发展范式转变为新的高质量发展范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过程实际上是企业成长从量变向质变的跨越,而这一过程受到企业发展动力与阻力相互作用强度的影响,特别是形成阻力的制约性因素往往更需要关注。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约束条件来看,国有企业由于历史成因、现实制约和特殊性质,相对一般性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更多重的制约因素,突出表现为更强的路径依赖、制度依赖和社会依赖。
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系统性实现路径:全面的企业变革与合意的支撑环境 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在理念和实践上具有合意性,在逻辑和思路上具有自洽性,是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高度契合的前瞻性发展思想和发展范式。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颇具挑战性,需要国有企业个体、政府和社会共同投入、相互协作、共克困难,尤其需要各个主体各安其身、各就其位、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共同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在个体层面和整体层面得到真正实现。
一方面,需要全面的企业变革。全方位变革要求国有企业个体积极改变思维惯性和行为惯性,打破“惯性枷锁”,推动组织惯例由自我复制转向新的搜寻,从而实现从以往发展范式的“低端锁定”中脱离出来,转向高级形态的企业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个体的全方位变革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动力转换,打造高自我驱动型企业;(2)战略转型,打造高站位前瞻型企业;(3)效率变革,打造高价值集约型企业;(4)能力再造,打造高层次创新型企业;(5)管理创新,打造高品质活力型企业;(6)形象重塑,打造高认同共益型企业。
另一方面,需要合意的支撑环境。相对一般性企业,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更强的路径依赖、制度依赖和社会依赖特点,国有企业个体变革和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需要企业同时“利用依赖”和“摆脱依赖”,特别是要通过配套改革和制度优化,让国有企业在合意的外部支持下打消顾虑、破除束缚、“轻装上阵”,以更大的自主权集中精力谋取企业高质量发展。
原文刊发:《中国工业经济》2018年第10期,原标题为《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下载附件查看PDF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