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本身不能创造新价值的论调实际上仍是值得商榷的。金融市场的增长本身不仅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其本身也构成现代经济的财富内容,其自身的增长和扩张也构成现代经济增长的内涵。越来越多的实证和理论研究认为,金融市场已经形成独立于实体经济的价值增值机制。有学者强调,金融市场同样具有“生产性”,通过及时将各种相关的信息反映在有关金融工具的变动中,让市场上的各行为主体(金融交易的当事人)在交易过程中加以消化,从而使实际资源的配置更少发生浪费,减少“沉没成本”,使资源的配置更有效率。这便意味着,随着金融工具的交易,市场上同一资源所生产的东西增加了,此即经济的“增加值”或“增量”,构成了所有从事期权或期货交易的收入来源。不仅如此,金融市场通过带动一系列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通过资本的优化配置使资本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从而创造出新的财富。实际上,金融资产占私人财富的比例越来越大,占居民总财富的比例甚至将远远超过有形资产的比例。如果放弃对这部分私人财富的征税,将造成国家税基的巨大收缩,也将大量削减国家财政收入的取得。
“租税法所重视者,应为足以表征纳税能力之实质的经济事实”,金融交易无论是改变了财产在交易双方的配置状态,还是通过资金的重新配置使用创造新增的价值,都改变了金融交易参与者的税收负担能力,因此,应有必要重新评估金融交易参与者因其参与金融交易而发生的经济力量的变化,从而确定其应当承担的纳税义务。就所得税而言,金融市场的投资所得,包括资本利得,应当与其他类型的收入如勤劳所得适用相同的税率,而不应当给予过多的优惠。就流转税而言,对金融交易仍应课以一定的增值税或交易税,考虑到金融交易本身的特殊性,为保证金融市场的适度流动性,其税率可以适当低于对实体经济课征的增值税的税率。
(三)金融领域的国际税收竞争的消除
对各国政府而言,放弃对金融交易的税收优惠规则,依照金融交易所引起的经济负担能力的改变对交易主体进行课税,实现从事不同金融交易的主体之间、从事金融交易与实物交易的主体之间的公平课税,其最大的隐忧在于由此可能导致的本国金融市场国际竞争力的降低。如果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内,金融交易与实物交易实现公平课税,税收利益不再增强金融市场对逐利性的资本的吸引力,资本则可以在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维持大体的均衡。但当前的金融市场已经置身于开放的、全球化的经济体之下,一国如果贸然放弃对金融交易的税收优惠,从而提高交易主体的税收负担,则从一国金融市场流出的资金并不必然流入该国的实体经济中,而是撤出该国,进入具有同质性的他国金融市场中,反而可能降低本国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因此,要推动各国在金融市场税法规则的制定中真正遵循量能课税原则,必须在全球范围内消除各国在金融领域的税收竞争,在全球范围内对金融市场的税收课征进行协调,消除各国在金融领域的恶性税收竞争,确定并保持对金融市场的合理宏观税负水平,各国对本国境内发生的金融交易课以相同或大体相当的税收,并尽量消除资本跨国流动中的双重征税,进行广泛的税收合作,从而减少从金融市场挤出的资金向其他金融市场流动的机会,迫使其进入实体经济领域中。
五、结语
金融业的发展在各国都受到了普遍的关注,甚至被视为关系本国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正是在这一理念之下,一味以促进金融市场发展为目标的金融交易的税收优惠措施将在降低金融交易主体税收负担的同时,诱发金融市场的过度膨胀。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固然促使各国反思其金融监管体制,所奉行的金融税法实际上也值得各国予以重新审度。税收在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扮演何等角色值得关注。在减税浪潮中,实现对金融交易的量能课税,以恢复被扭曲的收益率差异,尽管是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之所必需,但仍可以预见,这必然面临诸多的经济或是政治的压力,加之这一原则在金融税收立法中的确立和遵循更需各国政府携手与共,其实现过程的艰辛与漫长并不难预见。
参考文献:
[1]Avinash D.Persaud.流动性黑洞:理解、量化与管理金融流动性风险[M].姜建清,译。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207.
[2]张亦春,王先庆。国际投机资本与金融动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85.
[3]葛克昌。行政程序与纳税人基本权(增词·版)[M].中国台北:翰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2.
[4]陈清秀。税法总论[M].中国台北:翰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1:47.
[5]张智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非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79-80.
[6]路瑶。资本利得税制度与创业资本的发展[J].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6)。
[7]张忠军。论金融法的安全观[J].中国法学,2003.(4)。
[8]Tobin,J.A Proposal for International Monetary Reform[J].Eastern Economic Journal,1978,(7):153-159.
[9]Tobin,J.International Currency Regimes,Capital Mobility and Macroeconomic Policy [R].Crowels Foundation Discussion Papers,No.993,London:Yale University:420-443.
[10]Tobin,J.On the Efficiency of the Financial System[J].Lloyds Bank Review,Vol. 153(7):1-15.
[11]向文华。金融自由化与金融风险相关性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局,2005:250.
[12]王曙光。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发展(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78.
[13]黄茂荣。税法总论(第三册)[M].中国台北:植根法学丛书编辑室,2008:356-357.
[14]M.宾斯维杰。股票市场、投机泡沫与经济增长[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15]Frank Partnoy,The Shifting Contour of Global Derivatives Regulation [J].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2001,(22):444-445.
[16]Mary Zaehariah. Derivatives Almost Like Gambling:PM [J].Business Time(Malaysia), 1995,(3)。
[17]凯恩斯。货币论:上卷[M].蔡谦,范定久,王祖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18]阿尔弗雷德·施泰因赫尔。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与监管[M].陈晗,张晓刚,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248.
[19]马宇。金融体系风险分担机制研究——基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68.
[20]王国华。金融课税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6:68.
[21]葛克昌。证券交易所得免税与违宪审查[J].月旦法学杂志,2005,(1)。
[2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及关键性政策问题[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67.
[23]弗朗索瓦·沙奈。金融全球化[M].齐建华,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5.
[24]王爱俭。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研究[J].现代财经,2003,(1)。
[25]孟颖。虚拟经济运行的独立性特征研究[J].开放导报,2009,(3)。
[26]张晓晶。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7]王国忠,王群勇。经济虚拟化与虚拟经济的独立性特征研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动态化过程[J].当代财经,2005,(3)。
[28]林进富。租税法新论[M].中国台北:台湾三民书局,1999:70.
作者简介:汤洁茵(1980-),女,福建漳州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讲师,法学博士,德国马克斯一普朗克税法与公共财政研究所研究人员(北京10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