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南方谈话,邓小平首次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划等号。这是理论上的巨大突破,可以用石破天惊描述。正是这一重大理论突破,中国选择了市场经济,这是中国社会取得了巨大历史进步的动力之源。
但社会主义为什么要与市场经济划等号,邓小平没有详细说明。按照笔者提出的新社会主义理论观点,市场经济天然具有社会主义性质,计划经济则与社会主义不相适应。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划等号,正是社会主义具有旺盛活力的动力之源,也是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历史必然性的根本。而民营经济则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主要是以民营经济作为基础的市场主体活力释放所致。对民营经济认识上的偏差,影响了民营经济活力的进一步释放,影响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因而正确认识民营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正确认识民营经济的巨大作用十分重要。本文就此分析和阐述。
一、理论准备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划等号,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作家的理论是难以找到答案的。因而需要理论创新,理论只有建立在鲜活的实践基础上,理论之树才可以常青。
(一)社会主义因素
社会主义在中国有着70多年丰富实践。这其中,既有照搬苏联模式所作的艰难探索应汲取的惨痛教训,更有通过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社会主义因素所获得的成功经验。
社会主义因素是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相联系的内容。笔者以为,就全球范围看,社会主义因素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
1.社会的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旗帜是公平正义。这是社会主义五百年之所以有凝聚力的原因。公平正义平不是空洞的大话,需要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日常生活中都能够体现公平正义。这包括全社会的意识形态对公平正义价值观的清晰认识、高度认同和努力追求;更包括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为公平正义提供健全完善的制度保障。而这种制度保障十分重要。关乎到公平正义能否得到落实,不仅涉及到社会主义政治架构,还涉及到司法公正、市场公正,社会公正等一系列内容。
2.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随着人们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人权保障成为社会保障制度重要内容。如果一个国家宪法和具体法律赋予了公民的基本人权和公民权利,国家就需要为实现基本人权和公民权利提供保障。不然,这个国家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无疑大打折扣。因而,人权保障实际是现代国家社会保障的2.0版。
3.社会所有
社会是天下每一个独立个体的一个集合。社会主义作为天下人的社会,自然是天下每一个人的社会。这或许是社会主义最宽泛的理解。既然是天下人的社会,人人生来平等,都公平地享受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政府公权力来自天下人的赋予。社会所创造的一切财富,无论物质的或精神的,也自然归天下人所有。但如何让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为人民服务,如何让天下人都能够公平地占有属于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的财富,这是很复杂的学问,人类为此做出了艰辛的探索,取得了重要成果。当然也有挫折,甚至不尽人意。
需要说明的是,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历史必然性,对一个国家来说,无论是否实行社会主义,无论是否自称社会主义,都程度不同包含上述社会主义因素。特别是对那些生产力发展水平高,科技发达,法治环境优越,市场经济体制较为健全完善的国家,社会主义因素无疑更加丰富。
(二)天下人社会
需要对天下人社会有一个详尽阐述。这涉及对市场经济为何能够与社会主义划等号这一问题的理解。
天下人的社会是笔者创新的一个概念。何谓天下人社会?天下每一独立的个体,平等有序地参与社会活动,进而形成分工协作、相互依赖的社会,这就是天下人社会。这其中重要的是,每一独立个体平等有序地参与社会活动,进而提升自身社会性。社会性是指每一独立个体参与社会活动时所表现出的有利于集体和社会发展的特性。一个独立的个体,例如漂流在孤岛上的鲁滨逊,显然不构成社会。如果不是漂流在孤岛,而是居住在孤岛,或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由于社会沟通和联系十分有限,因而其社会性程度显然较低。只有到了近代工业社会以后,人们的沟通联系愈益频繁和紧密,人的社会性也因此大幅提升。
通常把那些对人类整体运行发展有利的基本特性称为人的社会性,如利他性、协作性、依赖性、以及更高级的自觉性等。人的社会性中,实际上也有一部分对社会不利的内容。如损害公众和社会利益的行为。人的反社会性实际是把人的自然属性发挥到对社会发展不利的地步。因而人的社会属性包括了社会性和反社会性两个方面。可以把前者定义为正向的社会性,后者定义为负向的社会性。当社会成为一种“主义”,意味着整个社会的正向的社会性大幅度提升,人们通过平等有序地广泛参与社会各项活动进而实现社会公正。
人的社会性是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实现的,进而成为社会中的一员。个体参与社会活动愈多,愈频繁,其社会性也就愈强。社会主义是天下人广泛参与的社会,这个参与过程中更多体现了社会公正。而要体现社会公正,社会治理需要天下人有序广泛参与。社会治理的核心要义是克服人的负向社会性一面,进而扩展和放大人的正向社会性。社会治理内容十分丰富。例如在经济治理方面,促进经济增长,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这两者的社会性程度会有很大区别。在政治治理方面,不同的利益群体能否通过合法途径反映自身的利益诉求和利益表达,共享社会创造的财富,实际是是衡量真假社会主义的试金石。因而,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利益表达和利益诉求机制的健全完善程度,实际是反映社会主义自身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准。
社会性的关键词是“共”。包括共有、共商、共治、共言、共享等内容。正因为此,“共”也就成为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以共有为例,共有也就是社会所有。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庄严宣示,也就是权力为社会所有,即权力共有。问题是,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通过赋权让他人代表,还是人民直接掌握权力,这有很大区别。社会主义在各国的实践说明,通过赋权让让他人代表,如果不能够通过一整套科学的制度设计,实际难以完整准确反映人民的意愿,甚至有可能背离人民的意志。再以共治为例,天下人社会,需要很好地设计为天下人参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和社区治理的制度平台,需要设计为天下每一个人能够积极参与治理的方法和形式。例如促进经济增长,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还是兼而有之,含义完全不同,哪一种治理更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呢?只有通过分析才能够得出结论。
二、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高度契合 社会主义是天下人的社会。因而社会性就成为社会主义的核心要义。社会性的关键词是“共”。经济上的共治,能够吸引天下人积极参与的就是市场经济。
(一)计划经济不适合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几十年的实践说明,计划经济是一种管控经济。这种经济形态的特点是社会流动性弱。无论是地理上流动,还是阶层的流动,都受到严格限定。人是整个机器中的一个螺丝钉,其巨大潜能被束缚在狭小的空间,以减弱人的社会性为主导,以个体被动地服从为特征,不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利于社会活力的释放,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升。由于没有天下人积极广泛参与,整个社会的活跃程度十分有限,没有体现社会主义共治特点。计划经济在全球的实践及其失败,说明这种经济治理模式不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符合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不符合社会主义共治特征。
(二)市场经济更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相比较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更具有社会主义性质。这主要有以下理由:
1. 天下人的社会得到较为充分体现
市场经济,是由无数市场主体自然、主动参与的经济。马克思把由社会分工所造成的劳动的私人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理解为商品生产产生的原因。商品交换的过程,也就是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社会化”得以完成的过程。生产越是“社会化”,商品交换程度就越高。私人劳动转换成社会劳动,是通过参与市场经济而实现的。无论什么性质的市场主体,作为市场要素的拥有者,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科技、管理等生产要素,只要参与市场活动,参与交换,他们的劳动,就成为一种社会劳动。因而市场经济能够极大调动天下人主动地参与市场的积极性,进而使人们的沟通联系分工协作更加紧密,整个社会活力因而得到极大释放,天下人社会性质得到提升,并能够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2. 市场经济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空间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揭示了人的发展的最高形式,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超越了阶级和时代。市场经济是一种鼓励人的自由发展的经济,有利于人的潜能和活力的释放。不同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对每一个个体的强有力的管控。由于每一个人都享有平等的经济自由权利,进入市场后只遵循市场规则而不受他人或机构的控制,正是在此情况下,市场对个人劳动成果的认可,与个人的努力,包括智力和体力的付出程度密切相关。因而能够极大调动人们广泛参与的积极性。
3. 市场经济为市场公正提供了条件
人类社会各种经济形态中,市场经济是唯一能够让社会所有成员在平等法治的市场环境中依据生产要素投入获取相应报酬,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丰厚财富的体制。一个健全的市场经济体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市场公正。而市场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基础。市场经济是一种权利平等的经济,而不是一部分人享有特权的经济。这里的权利平等是指在制度规则和法律规定面前的平等。因此,由个人在市场上自主配置资源,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它是实现个人经济自由权利的重要保障。并因此提升了社会公正。
上述分析说明,一个较为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提升天下人社会属性,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公正,因而市场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社会主义因素,与社会主义高度契合,更具有社会主义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高度契合,这里所说的市场经济,自然是比较健全和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由于各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平等的法制的市场环境建设有别,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完善程度存在差异,这也使得即使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其社会主义因素无疑也存在很大差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如何结合自身实际与市场经济一般相结合,在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过程中,真正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同时探索一条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建设体制,以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就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方向。
三、民营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 既然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高度契合,那么,参与市场活动的主体,特别是成千上万的民营经济,他们的参与属于经济上的共治,提升了市场的社会性,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社会主义性质。主要内容有:
(一)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以人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落实
民营经济作为市场经济主体 ,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最具生命力的内容。他们是市场基础,他们的存在,提升了天下人社会性,提升了社会主义共有共治共建共享水平。
党的19大提出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意义重大。成千上万的个体经济和私营企业汇聚成的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基础?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市场经济中的体现。市场经济要求经济自由和经济平等,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力量。
(二)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基础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高度契合,而民营经济是市场的基础。这极大提升了民营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
民营经济量大面广,是市场经济主体中最活跃的部分。正因为此,市场对资源配置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才有其土壤和条件。并由此带来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带来了整个社会生活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以中国2017年数字为例,民营经济贡献了中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如果作更详尽分析,特别考虑到一些国有企业通过对行业和资源的垄断,所创造的GDP中实际含有大量民营经济成果,上述数字只会更高。
民营经济是市场的基础。何谓基础,就是在数量上占据了市场主体的大多数。民营经济占全部企业90%以上,就是市场的基础。不然,市场对资源配置所起决定作用的土壤和条件就发生了根本变化。如若如此,就使得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一般规律所发挥作用的空间受到很大扭曲。正因为此,党的18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
(三)民营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在于共有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
1. 生产的社会化推进了社会共有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企业资产在初创时期,相当大的比重属于企业家个人的。但随着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企业的社会性质愈益体现,企业主所占比重愈益缩小。生产的社会化必然要求在生产关系上实现对生产资料的社会共同占有。而这需要通过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市场公正进而通过诸多手段实现社会公正才能够实现。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从生产资料的社会化、生产过程的社会化和劳动产品的社会化等方面,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特征。而这种生产的社会化,显然不属于资本主义特有,而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过程。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生产资料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成为那一时期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但资本主义几百年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也在不断调整,私人占有也越来越具有共同占有特征。包括生产社会化所创造的巨大财富,很大比重也越来越社会化,越来越为社会共有。
2. 微观分析
社会所有对一个企业而言,意味着真正把企业职工作为企业主人落到实处。任正非的华为公司可以看作是社会所有的一个类型。上个世纪80年代初,浙江温岭市探索出的股份合作制模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种股份合作制无疑也含有丰富的社会主义因素, 也是一种社会所有的形式。上述社会所有形式,在民营经济中所占比重愈益增长,说明民营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愈益突显。
(四)“公”“私”转化
民营经济的股份合作、公司全员持股都是社会所有的重要形式,含有丰富的社会主义因素,属于社会主义共有性质。也就是说,民有经济可以姓“公”,也可以姓“共”。国有经济,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实现形式问题,国有经济也有可能姓“私”。
国有经济相对应民有经济,公有制相对应私有制。国有经济或许意味着是公有制,但是否一定是“共有”,需要作具体分析。很多情形下,国有经济,由于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天下大多数公民是否有直接关联,与社会所有是否有直接关联,需要具体分析。如果不能够很好地解决共治的问题,不能够让天下人参与对国有经济,包括对国有企业的有效治理,国有经济,或国有企业很有可能演变成少部分官僚特权阶层的的“私”有。2020年8月11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报道了天津市第二中级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华融公司原董事长赖小民受贿、贪污、重婚一案。针对赖小民的起诉书指控,2008年至2018年,被告人赖小民直接或通过他人索取、非法收受相关单位和个人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7.88亿余元。赖小民曾经担任董事长的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是属于财政部控股,进入了中国500强的大型央企。赖小民的贪腐显然不是个案。类似的贪腐案例也时有所闻。赖小民的贪腐案例说明,国有企业如果不能够很好地解决共治问题,不能够找到天下人参与治理的有效形式,即真正有效的民主监督形式,那么“国有”就有可能演变成纯属的私有,或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私有。
现实情形下,国有可以“公有”但并不意味着一定“共有”。民有经济,如果组合方式发生改变,民有经济可以成为共有经济,成为社会所有经济。
民营经济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并不意味着,民营经济完全属于社会主义。民营经济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些不属于社会主义因素。例如,企业主对财富的过度挥霍,员工合法权益得不到尊重,等等。因而,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变动的需要做出相应调整。例如,如何真正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在保护企业员工合法利益的同时,保护企业主的合法利益。就整个大环境分析, 中国民营经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 了巨大贡献。现在的问题是,民营经济在练好自身内功的同时,政府和社会如何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平等的法治的市场环境,严格保护民营企业家合法财产,进而使民营经济对未来发展有清晰的预期,以提升民营经济的信心,进而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
1. 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
2. 陈剑:我的新社会主义观(上),学习俱乐部,2020年1月7日;
3. 陈剑:我的新社会主义观(上),学习俱乐部,2020年1月21日;
4. 陈剑:利益表达和利益诉求机制——社会主义基本特征重要表现形式。学习俱乐部,2020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