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仁:幸亏国家没有包揽一切
现在的经济下行是高位下行,而在高位的时候,人们的普遍心理就是会把未来看得更好。但现在,很多行业和企业在总结教训的时候,都会认为:当年太不够谨慎了!
无论我怎么解释“新常态”,它跟在座各位有什么关系吗?这30年来,有哪一个词能让你们在听过之后,就决定自己的行为吗?根据我对浙商的理解,他们从来不是这样的。这就是我为什么说“新常态”不重要的原因。我不认为未来可以预测,未来只是行动的结果,而行动除了受到预测的影响之外,也受到一些直觉和冲动的影响。所以,经济学家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观察人们的行为,然后“猜测”未来,而不是“预测”未来。
很巧,我最近观察过浙商。南通和常熟,这两地都是传统产业的大本营,那里有很多浙商。每年,南通大概有1千亿产值的床上用品,常熟大概有1千亿产值的服装——当然,都不是高端的。这次经济下行,对这两地的传统产业冲击非常大,实际上增长数字很低,与前几年的情况相比,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在这么糟糕的经济形势下,很多企业都做不下去了,我却发现一个浙商还在辛辛苦苦地做服装。她使用新的技术,雇用自己的模特,开始跟互联网接轨,然后跟欧洲的一家企业(也可能是浙商投资的企业)联合起来开发面料。我就问她,你是哪里人?她说,我是浙江温州人。我问,你们温州企业不是都炒矿炒房和放贷了吗,你怎么还在这里做服装?她说,自己在西部的矿业投了2600万,现在完全收不回来,就开始做别的事。
这个事例给了我很大启发,这个启发也与刚才提到的“新常态”有关。上周政治局开会提到,中国经济有“韧性”,我认为“韧性”就是关键词。我观察的浙商就有韧性。作为北大的教书人,我觉得2600万是好大一笔钱,她却说2600万就2600万,没了照样在那里辛辛苦苦做服装。我原本以为,炒过矿的人回不到实业了,但是她回去了,这个例子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中国人、浙江人、浙商,有韧性。
他们为什么有韧性,这些韧性来自于什么地方?我认为原因有二。
第一,奋斗。大多数中国人、大多数浙商再富有,即使富可敌国,也没有人会保证给他们发钱,他们只能自己奋斗。
我原来在农村时知道一个故事。曾经有人问是不是要把中国的农业都变成国营农场,由国家包下,国家来发工资。据说毛主席派陈伯达调研过以后说:中国搞不起,包不下来。我认为,这恰恰是中国能发展到今天这种程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如果一个人有稳定的收入,哪怕不高,他的奋斗精神就会减弱。幸亏那时国家没有把所有人都包下来,没有把农村包下来,也没有把民营企业包下来。这是韧性的一个根本:即使再富有,如果你放弃奋斗,那就可能什么也没有了。
这也是中国的缩影。从全球来看中国,谁能给你的经济包下来?因为你历史长、人口多、就该富有吗?没有这个道理,上帝也做不到。中国要富起来,当然要受国际环境的影响,但主要还是靠自己。这也是韧性的最为可靠的根基。
第二,竞争。你放弃了,只要别人不放弃,再过五年十年,你就得后悔。中国好在人多,即使一个不干,一个退出,一个懈怠,一个放弃,但总还有很多人没有放弃。观察了中国经济这么多年,每年都会有问题,当时看起来都像是过不去的坎。如果以五年、十年为单位,回过头看,就会发现:谁放弃谁后悔,五年以后就没你的事了。如果是整个国家经济都完蛋,那也行;可偏偏每一个五年以后中国都会再上一个台阶。你就会想:当年要是不放弃会怎样?万一真成了怎么办?而放弃以后怎么见江东父老,怎么交代?
这两个力量是观察研究分析中国经济的根基,也是我要表达的一个观点。
当然仅有这两个根基还不够,我们要搏、要奋斗,还要有冷静的观察,要有分析能力,要看你今天奋斗跟五年前奋斗有什么不同。借这个机会,我想讲一个观点。因为我们现在的经济下行是高位下行,而高位的时候我们犯了很多错。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人的普遍心理就是会把未来看得更好。现在,我们很多行业和企业在总结教训的时候,都会认为当年太不够谨慎了,所以现在要谨慎一点。也有人把这个谨慎一点解释成为“新常态”,但我不同意。
我认为,现在要当心另外一个误差:经济不好的时候,人们容易把未来看得更不好,这是主观和客观不吻合的两种状态。现在我们回顾和总结2007年和2010年的情况,就能明白,当经济有一点飙起来的“劲儿”时,要注意相反的误差,在这样经济普遍下跌、周围左右坏消息很多的情况下,就容易把未来看得不好。所以,我们要进行反向调节。一些优秀的企业家,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有反向调节能力。你说好的时候,他仍然会谨慎一些;而周围的人都说不好的时候,他们也会努力找到未来更好的机会。
12月7日,我在浙江商会第九次会员大会暨2014“全球经济新常态与企业发展之道”高峰论坛上做了演讲。以上为演讲全文。
Tags:周其仁,幸亏国家没有包揽一切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