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入世十年看中国的市场化改革
十年以前我们正在热烈地讨论入世以后中国所面临的问题,那时候大家所担心的和今天我们看到的非常不一样,对于入世不入世,那时候有不少争论,主要理由是中国幼小的工业经不起世界发达国家的竞争,而且我们的农业也没有优势,所以最不放心的一个是外国的农产品进来会使中国农民的收入受到影响,还有一个是中国靠高关税维持的汽车业(格局)要被打破了。
但今天看来情况完全不是这样,农民没有降低收入,由于入世,农民反而有了更多就业机会,我们的汽车业失去了关税保护,现在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强,从原来进口变成了现在的出口,所以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当时怎么看、十年以后怎么看,差别非常大,今天我们看问题,和十年以后看问题,大概也会有很大差别。
中国入世十年以来,我们的出口进口增长了五倍,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本来是不起眼的角色,现在排名第一第二,这个变化给全世界造成了什么影响呢?那就是全世界的财富极大增加,许多国家的老百姓享受了中国价廉物美的出口商品,我们到世界上不管哪个国家的超级市场中都能看到中国商品的影子,改善了这些国家老百姓的生活。
对中国来讲好处就更大了,一方面我们的关税一倍倍增加,进口税增值税也增加了很大数量,我们的农民因为出口加工的机会大批进城,政府的税收不仅仅靠增值税和关税的增加,整个中国经济的活跃也使得中国政府的税收增加了好几倍,这些变成都是由于贸易造成的,所以贸易是创造财富的,不管是国内贸易还是国际贸易,它都能创造巨大的财富。
贸易不是等价交换,如果它是等价交换,那我们干嘛要做贸易?交换来交换去也只有那么多钱,大家都知道,交换是可以赚钱的,买房赚钱,卖房也赚钱,中国的出口商赚钱,美国的进口商也赚钱,作为正常的贸易,它能使各方都赚钱的原因就是因为发挥了比较优势。
而衡量这个比较优势的核心数据就是汇率,如果汇率扭曲,就会把比较优势的测量搞错了,对这个问题,大多数经济学家,包括今天上午讨论的几位都看到了中国汇率人民币估价太低,这样造成了很不好的后果,本来贸易是利人利己,但如果我们把比较利率的测量尺度搞错了,那就变成损人损己了。
所以我说,汇率要么是利人利己,要么是损人损己,不可能存在损人利己的汇率,中国没可能搞一个汇率靠它损害我们的对手自己得到好处,美国也没可能搞一个汇率让中国吃亏,美国得好处。不管是对谁,不存在损人利己的汇率,只有利人利己或损人损己,中国目前的汇率是损人损己的汇率,赶紧要把它调高一格,(调到)合理水平上来。
交换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财富创造,我们的实际生活一时一刻都离不开交换,也就说明了市场对生活的重要性,我们的生活一时一刻都离不开市场,离不开交换,我们口袋里的钱随时随地都能买东西,而且几乎不受限制,随便什么都买得到,设想有一天我们的钱不能买东西,你想后果是什么?那就非常可怕了。
交易看似简单,其实有非常深刻的含义,钱能买到东西,能买到一切,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整个市场制度的安排,其中包括人身权、财产权、自由交换的权利、公民之间定合同的权利等等所有这些权利都是受保护的。而且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市场安排,供不应求会涨价,供过于求会降价,这个道理用不着人教,也用不着政府贯彻,市场自动就会实现供不应求涨价和供过于求降价,这样的结果使得我们一切东西都能买得到,所以不存在什么“粮食危机”,不存在“水危机”,不存在“能源危机”,通通都是假的,只要有市场,这些东西永远买得到,不可能缺货,价钱倒有可能贵一点,这也很自然,一个东西缺了当然价钱会贵,如果缺了价钱还便宜,大家随便用,那不是更糟糕吗?所以,价格的调整使得供需均衡,这是市场最最重要的机制。
可我们是不是这么想问题的呢?我想很多人都不是这样想,为什么大家能买到粮食?是因为有18亿亩红线保护耕地,所以才能买到粮食,我们在超市买粮食,什么原因?有18亿亩的红线在保障。很多人都是这么想,请问我们在超市买刷牙的牙膏,那个牙膏有什么红线保障吗?超市有好几千种商品,(难道)有好几千条“红线”吗?
恰好,我们能买到一些东西是由于价格的自由流动,土地、资金、劳动……一切的一切都能自由流动,你才能买到东西,你设立一条红线就不能自由流动了,我们的计划经济到现在还是不死心,到处都表现出来了。市场的机制是不容破坏的,破坏了就会危险,大难临头,我们为什么在五六十年代饿死了三千万人?没有市场啊,北朝鲜为什么饿死人?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要饿死人,而且是大规模的,不是少数,有了市场,可能也会有少数人饿死,因为没有钱,买不起粮食,所以没有市场不行。
但现在我们对市场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刻,市场不仅仅保障了我们买到东西,而且增加了财富,由于市场的交换,财富增加了,因为买卖双方都认为自己合适,两方都合适,那就一定会有财富增加,如果没有财富增加,一方得利,另一方就会吃亏,赌博就是这样一种行为,赌博是没有财富创造的,赢的钱和输的钱相等,加起来等于零,但贸易不是这样,贸易是双方都赚,双方都赚,毕竟是因为财富的创造,因为双方都赚了,才财富的创造,因此,一个企业家赚取了100万,不是因为这个社会少了100万,恰好相反,这个社会上还有另外一些人也得到了100万或80万。一个人赚钱是值得欢迎的,因为他还帮助别人赚钱了,市场的奥妙就在于此,不可能损人利己,只有利人利己才能赚到钱。
市场的好处还不仅仅在于财富的创造,它还改变了人类历史,在市场经济出现以前,人要得到享受必须有权力,皇帝的权力最高,所以得到的享受最大,故宫这么大的地方皇帝一个人住,皇帝的权力最高,下面有一品官、二品官,都有不同的特权,都能得到享受,但当官也好、做皇帝也好,都是有排他性的,一个国家只有一个皇帝,只有几个一品官,因此,你要得到享受,只有把别人搞下去才能爬得上去,几千年的人类历史,要得到享受就是争权,争权就是排他性的,人们的聪明才智完全用在了把别人搞下去、自己爬上去以得到享受。
市场经济出现以后这个规则完全改了,我要得到享受,就得帮助别人享受,我想发财,也要让别人发财,你不可能通过损人利己发财,这个改变是整个人类历史的巨大变化,200年以来市场经济的普及化使得人类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1820年为止人类过去的几万年中,人口只有10个亿,以后的200年,人口增加了60亿,现在是70亿,几万年只有10个亿,200年增加了50亿,什么原因造成的变化?就是市场制度。人的寿命本来在1820年是26岁,现在是68岁,人类奋斗好几万年只活了26岁,而这200年,人类活到了68岁,增加了40多岁。
人口的增加,寿命的延长在这200年里起了突然的变化,本来差不多是水平的,有了市场,突然上去了,有人说,这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这话是对的,但只有商品化科学技术才能造福人类,而商品化是要靠市场的。
市场不仅仅延长了寿命、增加了人口,增加了财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而且还有重要的一条,最近50年第二次大战以后逐渐出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争夺资源的战争永远不会再有了,在此以前,很多战争都是因为争夺资源,在中国历史上,每到秋天,西部匈奴就到中原大地来抢粮食、抢牲口,争夺资源会引起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人首先是在1931年侵占了我们的东三省,后来在1937年发动了对华战争,1941年有了太平洋战争,为什么日本要占领我们的东三省呢?就是为了争夺资源,日本是一个资源穷国,没有粮食,没有煤没有铁,日本的粮食到现在都是50-60%靠进口,它要想发展,必须要有资源,看上了东北又有粮食又有铁矿,还有煤矿,所以它侵占了我们的东三省,靠着东三省的资源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所用的钢铁都是鞍山的,日本没有钢铁,当然,最后它失败了。
现在日本还是一个资源穷国,但它是经济上的强国,不用打仗就可以得到全世界的资源,因为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中国也一样,现在中国有很多都靠进口,粮食没有进口,但大豆进口得非常多,一年三千多万吨,我们的铁矿石靠进口,我们的木材靠进口,中国缺的东西多着呢,但我们的发展没有受到任何障碍,因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有了全球性的市场,所以说,由于经济一体化,消灭了争夺资源的战争,谁也不会那么傻,靠打仗去夺得资源,打仗不但要死人,而且还要花好多钱,交换不但不花钱,而且还赚钱。因此,全球经济一体化就消灭了争夺资源的战争。
但战争现在还有,现在的战争跟资源无关,这是我的判断,不知道大家认同不认同,从逻辑上讲,绝没有理由为了争夺资源使人花钱,与其使人花钱,还不如赚钱去买资源。这样一个重大变化使得全世界的历史发生了改变,因此我认为全世界政治家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市场,保护国内市场,保护国际市场,它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可惜的是,世界各国的领导人未见得对这个道理有那么深刻的认识,他们经常自以为是地发出阻碍市场的规则,外国粮食涨价时,中国的粮食价格低,我们要不要出口?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我们应该出口,但我们的商业部说“不许粮食出口”,为了保护国内市场。出口能赚钱却不许出口,出口赔钱就更不许出口了,赚钱也不出口,赔钱也不出口,总而言之就是不出口呗,这是什么理由?很滑稽的。进口不安全,出口又不允许,那就不要贸易了。
中国有这个毛病,俄罗斯也有这个毛病,经常拿政治上的理由来干预市场,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中国的粮食现在不靠进口,我们有足够的粮食,但事实上进口粮食是对我们有好处的,许多人担心中国进口粮食是不是会不安全,确实,我们不光进口粮食安全,最大的进口是石油,现在我们粮食够吃,但石油绝对不够用,有一半要靠进口,但我们对石油安全考虑的很不够,对粮食安全考虑得太多了。
最彻底的办法,全世界的领导人都要懂得保护市场是世界和平的前提,有了这个基础,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美好,今天正好入世十周年,我们回顾这十年以来中国人享受的市场好处,非常多,但我觉得总结还不够,使得我们对市场的认识远远达不到该有的水平。
这就是我的发言,谢谢大家。
(12月19日在2012年网易财经年会上的发言)
Tags:茅于轼,入世十年看中国的市场化改革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