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 正文

扩大消费需求 拉动经济增长

http://www.newdu.com 2018/3/8 《经济师》2012年第2期 肖锐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扩大消费需求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也一直是我国政府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手段。在当前条件下,我国进一步实施扩大消费需求有着内在必然性,并且需要切实采取措施将其落到实处,充分挖掘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巨大潜力,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关键词: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作者简介:肖锐,中共兖州市委党校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现“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一项重点任务就是千方百计扩大内需。我们搞经济、发展生产,唯一的目的就是满足亿万群众的生活消费需要,所以形成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扩大消费需求的必要性

1.投资回报率下降,经济增长缺乏后续动力。消费需求作为国民经济的最终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高于投资。一直以来,我国走了一条高储蓄、高投资的“赶超”战略之路。投资带动经济增长,高储蓄率、高投资率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投资热潮不断涌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较高,对经济增长的确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我国投资一直延续着粗放式的经营模式,严重地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突出表现在投资的回报水平持续偏低。许多投资主体争相上马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这种用过量的物质资源投入推动的经济增长方式消耗了大量的能源、水和矿藏等不可再生的资源,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而且不利于资源的深层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由于要素投入存在可替代性,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本投入和出口低端产品带动,必然对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形成挤出效应。对劳动的挤压表现为高投资和出口加工贸易型产品所带动的产业对劳动需求较少,或者需要的是素质相对较低的劳动者,不利于我国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由于投资回报率的持续下降和投资结构的不合理,我国对若干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进行紧缩成为必然的政策基调。这样一来,原来过分依赖投资带动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而寻求新的增长动力成为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

2.外部需求出现波动,经济增长需要新市场。在当代,一般说来,经济增长都要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驾马车”拉动。美国、日本、印度等是市场经济的开放型大国,那么它们的经济发展应由三驾马车同时拉动,且以国内消费为主、投资和出口辅之。美国和日本虽然出口总额不小,但其外贸出口依存度也不过10%左右。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消费市场之大无与伦比。因此,我国必须确立并始终坚持以消费为主,以消费为第一驾马车拉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国策。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一个日益突出的特点,就是对于外需过分依赖,其中进出口规模占GDP的比值近几年均为60%以上,外贸依存度达30%~35%,相当于美国和日本的2~3倍。全球化背景下,出口导向战略是比较成功的。亚洲采用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和地区都成功实现了经济起飞,在短期内实现了赶超先进国家的目标。我国采用这一战略支撑了过去3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同时也出现了产业升级缓慢、技术创新乏力、流动性过剩等问题。大国能否长期采用这一战略,需要重新思考。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像中国这样的一个经济大国,只有靠自身消费水平的增加,让公众充分享受经济增长的成果,才能有效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过分集中地依赖外部的消费需求,必然导致一系列的政策冲击。从国际上看,主要靠内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经济波动幅度比较小,美国便是如此。作为一个经济大国,过度依赖出口拉动,会增大经济增长的脆弱性。

由此可以看出,外需在为我国发展提供市场支撑、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自主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资源禀赋条件也正在发生变化,人口红利很快消失,资源环境约束硬化。

3.消费需求开始启动,国内市场前景看好。“十二五”时期,我国启动国内消费需求具有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这种基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城镇化进程将快速推进。2009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为46.6%,不仅远低于高收入国家70%以上的水平,而且低于世界50%的平均水平,城镇化率的提高还有很大的空间。推进城镇化发展有利于大批农民进入城市,变农民消费为市民消费;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使农村潜在的消费需求变为现实的有效需求;有利于加快城镇的交通、供水、供电、通信、文化娱乐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给建筑和房地产市场带来巨大需求,并带动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二,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我国产业结构正处在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的过程中,服务业比重将不断提高,制造业内部结构将不断升级,高附加值和高技术产业比重将不断上升。“十二五”时期,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步伐的加快以及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将会形成。

第三,资金较为充裕。中国扩大消费的潜力巨大,我国储蓄率始终居高不下,与巨额储蓄相对应的是1990年至2004年最终消费率的走低,十多年来,中国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8.8%。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统计,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率水平高于我国水平将近20个百分点。支撑“十一五”时期资金供给的因素仍将继续发挥作用,而且还会出现新的推动因素。我国储蓄率比较高的情况不会改变;由于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仍将是外资的理想投资地;特别是资本市场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将多方面、多方式提供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十二五”时期资金的供应将更为充裕。与此同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力度的加强将促进投资结构优化,资金将更多地向服务业和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倾斜,而消费也可以成为拉动经济的真正和持久动力。

投资、出口、消费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然而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出口和投资这两驾马车,消费所占比重相对较低。从横向上看,按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低收入国家居民消费率平均达到75%,高收入国家平均达到62%,中等收入国家平均为57.5%,全球平均为61.5%,而中国仅为35.1%,差距非常明显。从上面的数据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消费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相对投资和出口,消费需求潜力巨大。在解决如何挖掘消费潜力之前,笔者认为必须先了解是什么因素制约了国民的消费。

二、制约国民消费的因素

第一,民生的基本保障不够。社会保障体系历来被称为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社会运行的“稳定器”、收入分配的“调节器”。目前,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如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制度不健全等,人们受心理预期的影响,不得不控制即期消费,增加储蓄,以应对未来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费的增长。住房、医疗、教育成本依然居高不下,对于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家庭而言仍然感到畏惧,并为此勒紧裤腰带。尽管我国的社会保障在这些年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生活几乎还是得靠自己打拼,脑海中似乎没有也没奢望过基本生活都靠国家,因此大部分人还是将钱存入银行,认为存钱才是硬道理。这种现象在农村显现得特别明显,由此也导致了目前我国居民储蓄率高达49%,居世界首位。我国的经济发展依旧缺乏常惠于民,无法带动我国的经济,反而可能导致国富民贫,就长远而言会严重阻碍国家的经济发展甚至社会稳定。

第二,居民收入水平低,贫富差距严重。居民收入水平偏低,特别是农民收入平偏低是制约国民消费的重要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们的收入已有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前些年居民的收入增长普遍偏缓,低于整个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导致居民消费增长缓慢;尤其是广大农村居民的收人增长更是缓慢。在我国,农村居民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是否合理,消费水平能否提升,直接关系到全国的总体消费水平和增长程度。从有关数据中可以看出,农村居民收入远远低于城市居民,且增长缓慢,直接导致全国消费增长乏力,从而抑制了消费率的上升,极大地限制了消费升级。贫富差距是一个一直存在的问题,经济发展并没有形成贫富均匀化的局面,而是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形成了一种少部分人一辈子花大部分人的钱,而大部分人一辈子控制自己的消费。显而易见,这样的局面称不上是大消费,只有绝大部人都敢于并能够进行消费,才称得上是大消费。

第三,消费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消费是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共同协调而形成的,有消费,必有买方和卖方。因此,除了要刺激买方的购买欲望以外,卖方也要做好相应的准备。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变苹,需求结构在变化,供给结构在变化,整个消费结构也在变化,产业结构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升级、优化,才能适应并促进消费结构演变,尤其是要挖掘消费的潜力。只有这样,两者才能互相促进,互相影响,最终促进经济发展。

第四,消费观念的影响。由于我国传统文化提倡“去奢从简,量入为出”,人们受“积谷防饥”、“存钱防老”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宁愿将近期的消费能力转为远期的消费意愿,不敢多消费,更不敢超前消费。人们往往把多年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用于买房子、就医或供子女上学等,余下的钱继续存人银行,以防应急之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致使消费率低下。

三、扩大消费需求的路径

针对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结合“十二五”规划建议的相关内容,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解决途径。

第一,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了扩大消费,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一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范化,进一步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二要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三要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城市继续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保尽保;在农村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政府还要加大力度,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使广大农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消除后顾之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居民的消费信心,从而促使边际消费倾向的提高。

第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收入分配领域也存在着诸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一些行业收入水平过高,分配秩序比较混乱等问题。而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增加居民的收入。目前我国的收入分配状况已经明显地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着力解决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

由于多年来我国在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环境、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减灾防灾等方面的投入不足,造成社会急需的这些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严重不足,从而抑制了消费需求的增长。所以只有通过扩大公共投资、降低公共产品价格,才能建立起启动城乡消费的长效机制。积极财政政策的启动,政府要增加对健康、教育、社会保障体系等公共产品的支出。增加基础设施的投资,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城乡消费条件,改善消费环境,降低储蓄意愿,从而带动消费的增长。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增加对农产品的补贴,从而使农民收入增加,最终实现启动农村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这样才能有效扩大消费内需。

第三,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助于开发新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我们一定要适应消费结构变化趋势,主动地进行供给结构调整,由此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我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研究认为我国已经进入到了新的自主性的经济增长周期。那么,在上面两个方向着手刺激居民消费的基础上,我们优化产业结构,能够对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和机遇,比如企业可以向绿色产业等新兴领域发展,这样可以给消费带来新的方向。可以说,刺激消费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产业结构得到升级又能带来新的消费需求。两者的共同进步才能使消费拉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第四,转变消费观念。教育消费者充分认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引导和拉动作用,鼓励人民群众放心消费,大胆消费,增加消费性支出,实现经济增长与消费需求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既然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已经指出要把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作为重点任务,我们就必须克服一切困难,最终改变对出口的过度依赖,达到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相协调的局面。总而言之,真正的刺激消费要从国家福利化人手,这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消费拉动经济。

 

责任编辑:夏雨


    

Tags:扩大消费需求 拉动经济增长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