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点任务 (一)全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市场文明水平 推进价格、税收、金融、监管联动的深度市场化改革,建立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减少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向成熟完善。
价格方面,改革重点要建立新的市场化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在资源性产品生产领域,破除少数大企业垄断供给的局面,降低准入门槛,引人竞争机制。减少政府对价格的行政干预,取消石油、电煤等的政府定价权,由企业在市场条件下自主确定价格,政府的职责放在监管上。取消政府对土地供应的数量限制,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
税收方面,改革的方向是使税制由以促进效率为主向兼顾效率与公平转变,主要任务:完善直接税制度,建立以家庭为对象、综合申报与分类扣除相结合的综合个人所得税制:尽快全面开征有利于调节财富再分配的房产税、遗产与赠与税等,建立财产税制:开征资本利得税:逐步降低增值税、营业税税率,动态调整消费税税目税率。
金融方面,坚持金融领域改革的市场化方向,进一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市场配置资金的有效机制: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给予运作较为规范、风险可控的民间金融机构合法地位,促进金融服务的多元化供给:放松资本市场管制,提高直接金融配置资源的效率:加快上海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监管方面,加快政府监管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步伐,从制度上避免计划管理手段的应用。要赋予监管机构相对独立的地位,彻底分离监管职能与股权关系、宏观调控职能,提高监管机构专业化程度,建立监管信息公开制度,促进监管透明化,并吸收公众参与。
(二)全面创新法治建设,提高政治文明水平 以法治建设促进党、政、法协调统一,形成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良好机制,提高政治文明水平,保障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法治建设方面,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建立健全立法后评估制度。维护法制权威,保障司法独立性,促进司法公正性。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廉洁执法。依法保护人民群众合法的财产权,注重弱势群体权益保障,加强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公众法制观念,提升公民法律素质。
在利益群体多元的状态下,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重要任务。要积极探索保障人民群众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有效方式,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大力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建立决策反馈纠偏和责任追求制度。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城乡群众自治机制。完善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要目标的城乡居民民主管理制度。积极发展社会组织,发挥专业性社会组织依法参政议政的积极作用。
(三)全面改革社会管理方式,提高社会文明水平 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缩小城乡间、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和福利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实现收入分配的基本合理,一是要健全有助于劳动者获得合理劳动报酬的一系列制度,包括劳资谈判和工资集体协商、工资支付监控、企业工资支付保证金等。二是要适度降低宏观税负,特别是通过降低流转税税率减轻居民的税收负担。同时,缩小居民内部收人差距,扩大中等收入阶层。
2.税收、社保等制度充分发挥再分配职能。一是要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度,尽快开征财产税和资本利得税。二是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低收人群体的保障标准要与居民收入总规模增长保持同步。
以公共财政制度作为支撑、形成全民福利体系。一是要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率,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所需资金。二是要协调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适当上移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责任至中央或省级,特别是要逐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为人口流动中的社保转移接续提供条件:培育财产税成为地方财政的主体税种,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占比,允许地方政府以市政债券、PPP等规范的融资模式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增强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三是要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形成由公共部门预算、社会保障预算、政府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组成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立编制、执行和监督“三权”分离、相互制衡的预算管理新机制,提高政府收支透明度,使公共财政服务于全社会的效果得到有效监督。
(四)全面繁荥文化市场,提高精神文明水平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把公民思想道德和文明素质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活动,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培育诚信和谐的文化氛围。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培育创新文化。
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繁荣文化市场。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统一起来,形成科学的评价标准。加大优秀文化产品推广力度,发挥其积极的示范、引导作用。以公共财政为支撑,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五)全面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以资源环境产权制度建设为基础,逐步建立起资源环境产权交易市场和价格形成机制,从制度上保障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
在生态环境方面,存在资源利用效率低和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两方面的问题。为此,要建立具有基础性作用的资源环境产权制度,要明确各级政府、企业和居民在矿产资源、水资源等开发利用及废气、污水、固废排放中的责权利,形成产权明晰、权责匹配、利益分配基本合理的制度。在此基础上,加快建立资源和环境要素产权交易市场,逐步形成市场化的资源环境要素价格决定机制。通过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价格调节功能,形成节约利用资源、控制污染排放的有效激励机制,调整资源利用、污染排放主体的行为模式。
同时,要加快完善资源和环境等税收制度,扩大资源税征税范围。在对现行矿产品征税的基础上,将资源税征税范围扩大到水、森林和草场等非矿产资源:及时推出环境保护税,向排放废气、污水、废渣及产生噪音和电磁波污染的企业征收。以具体的政策措施体现政府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的方针和导向,进一步加大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为的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刘国光.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陈东琪,邹德文.共和国经济6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陈东琪,强波经济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6]陈东琪等.双稳健政策——一中国避免大萧条之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