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 正文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http://www.newdu.com 2018/3/8 行政管理改革 杨晶 参加讨论

    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抓好的重点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蓝图已经绘就,路线图、时间表已经明确,一定要认真抓好落实。
    一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我国国土空间多样、陆海兼备,各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一。如何前瞻性地谋划我国未来十几亿人口、上百万亿元GDP在国土空间的分布,并与有限的水资源、耕地以及其他资源相协调,把该开发的区域高效集约地开发好,从源头上堵住生态环境先破坏后恢复的口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巨大挑战。为此,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统筹好各类空间规划和开发建设,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城镇是国土空间的重要形式。据统计,目前我国城镇建成区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虽然只占国土面积的千分之五左右,却承载了全国近60%的人口和大部分的经济活动,也是消耗能源资源、排放污染物的主体空间,因此必须实现绿色发展。要认真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同时,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县域村庄规划,治理农村和农业污染。
    陆地国土空间与海洋国土空间既有统一性,又有相对独立性。随着陆地空间资源的减少和土地红线制度的实施,部分沿海地区过度向海洋要土地、要空间、要资源,带来了海洋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自然岸线保有率已不足40%。当前最紧要的是突出陆海统筹,实施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控制海洋开发强度,强化自然岸线保护管理,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
    二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生态环境问题,是不合理的发展方式造成的。根本改善生态环境状况,必须改变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的发展模式。无论是改造提升传统动能,还是培育壮大新动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要着力建立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大幅提高国民经济的绿色化程度,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我国传统产业比重大,资源利用水平低,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较高,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15%,但每年消耗的能源占全球1/5以上,消耗的钢铁占到近一半。要严格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境、安全等标准,扎实推进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整治散乱污企业。运用先进适用的节能环保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传统产业实施绿色改造。
    节能环保产业是绿色发展的新引擎,既能减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也能创造产值,以更小的成本取得更大的环境和社会效益。我国有世界最大的节能环保市场,有良好的产业基础。2016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5.3万亿元,涌现出70余家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节能环保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良好。要顺应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结合“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支柱产业,使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实现双赢。
    三是深化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环境就是民生,蓝天也是幸福。人民群众期盼有更优美的环境,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土地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只有继续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减少排污总量,守住环境门槛,使污染排放降下来,环境质量好起来,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在全国范围和平均水平上总体向好,但某些特征污染物在部分时段、部分地区局部恶化。特别是北方地区,秋冬季重污染天气频发,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有关研究认为,今后几年超大范围、超高浓度、超长时间、超多影响人口的“四超”雾霾污染仍可能继续。要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全面深化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对大气重污染成因和治理开展集中攻关,逐步减少和消除重污染天气,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不仅存在资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而且污染型缺水问题也很严重,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水平亟须提升,湖库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部分流域水体污染依然较重。要继续加强水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重点流域、海域综合治理,大力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实施从水源到水龙头的全过程监管。
    我国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工矿企业及其周边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化肥、农药、农膜等投入品使用量多。要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强化风险管控措施,着力解决土壤污染影响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两大突出问题。
    四是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目前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导致的生态破坏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生态空间不断被蚕食侵占,荒漠化和石漠化土地占国土面积近20%,全国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78%,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原面积仍占1/3以上。20世纪50年代以来,天然陆域湿地面积减少28%。要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系统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特别是实施关系国家生态安全的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工程,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人类需求既包括对农产品、工业品和服务产品的需求,也包括对生态产品的需求。总体上看,我国工农产品提供能力迅速增强,生态产品提供能力却在一定程度上减弱。要把提供生态产品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遵循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自然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系统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实施好国土绿化、荒漠化治理等重大工程,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长城”。
    生物多样性是宝贵的自然财富,也是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支撑。我国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总体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900多种脊椎动物、3700多种高等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要继续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积累更多生态财富,严防并治理外来物种入侵和遗传资源丧失。
    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发展绿色产业、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把生态保护和修复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让贫困人口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发展绿色产业等途径,实现稳定脱贫。
    五是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环境问题的背后,是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消费。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世界先进水平的2倍,水资源产出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2%。要把节约资源作为破解资源瓶颈约束、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在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上下功夫。
    资源消耗、污染排放是产业和能源结构、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推进节能减排,就抓住了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关键,也就把握了经济提质增效的核心。要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强化结构、工程、管理减排,提高全社会资源产出率,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