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变革,就是要找出并填平在以往高速增长阶段被掩盖或忽视的各种低效率洼地,为高质量发展打下一个效率和竞争力的稳固基础。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投入产出比较的竞争、效率高低的竞争。必须深化行政性垄断问题依然突出领域的改革,重点在石油天然气、电力、铁路、电信、金融等行业引入和加强竞争,全面降低实体经济运营的能源、物流、通讯、融资等成本,提高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吸引力、竞争力;进一步实质性放宽市场准入,完善退出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制,使高效要素进得去,低效要素退得出,通过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企业兼并重组、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率;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止和治理各类经济泡沫,降低过高的杠杆率,化解金融风险,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供有效金融服务;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更大范围、更高水平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稳步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动力变革,就是要在劳动力数量和成本优势逐步减弱后,适应高质量、高效率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需要,加快劳动力数量红利到质量红利的转换。必须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到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各个层面劳动者的素质;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激励,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促进各类人才的合理流动,更大程度地调动企业家、科学家、技术人员和其他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提高一线劳动者的社会地位,打破阶层固化,拓展纵向流动、奋斗成才的渠道和机会。
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已经不可能像以往那样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数量的增长,必须转向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在三大重要变革中,质量变革是主体,效率变革是主线,动力变革是基础,关键是切实、持续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解决好这个关键问题,我们才能在保持一定增长速度的同时,开创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发展新局面。
三、实现三大变革必须深化改革、营造环境 国际经验表明,经济落后国家在工业化较早阶段实现高速增长相对容易,而从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的过渡中,发展的难度明显增大。二战以后,许多国家进入工业化进程,并达到中等收入阶段,但进入高收入阶段的只有13个经济体。一些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增长迟缓甚至倒退。如果说在高速增长阶段数量规模扩张容易见效,短期内就能大变样,而到了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使提高质量效益见成效、上台阶。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将会遇到以往高速增长阶段未曾遇到的挑战,要面对并解决许多新矛盾、新问题,从根本上说,必须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营造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政策环境。
首先,要解决好对经济发展目标的认识问题。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如果试图继续保持以往的高速增长,不注重质量效益,要么速度上不去,要么短期内上去了,还会掉下来,引起经济的大起大落,一个时期后算总账,实际增长速度反而是低的。所以,强调质量效益,强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从长时期看,实际上对保持必要的增长速度是有利的。必须纠正“唯GDP”倾向,在发展目标上更加注重就业创业、质量效益、风险防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不论是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打破垄断、鼓励竞争、优胜劣汰,还是稳定企业家预期、调动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都要求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落到实处。政府是否更好发挥作用,也要看是否有利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深化产权保护、国企国资、土地、财税、金融、政府行政管理等重点领域的改革。深化改革要重视顶层设计,明确方向、划出底线;同时要重视地方、基层和企业的改革探索,通过试错减少改革的不确定性,找到符合长远方向又切合实际情况的改革办法。
再次,更加重视创新环境建设。成功的创新取决于诸多条件,根本的一条,是要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条件,包括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激励,企业家、科学家等创新主体的稳定预期,各种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创新不同阶段金融产品的有效服务,产业配套条件和创新基础设施的支撑等。国内外经验表明,成功的创新主要源于区域性创新中心和创新型城市,就是由于这些地区比其他地区具备更好的创新环境。必须加快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开放创新要素市场,形成改善创新环境的地区间竞争机制,推动更多的区域创新中心和创新型城市脱颖而出。
第四,形成促进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正在深入人心,关键是如何把理念转变为行动,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理念真正落到实处。绿色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方式,不仅要做减法,治理污染,更重要的是做加法和乘法,形成新的消费升级动能、经济增长动能和创新发展动能。促进绿色发展,要注重生态资本核算的研究和实践探索,逐步使绿色发展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社会团体和个人开展的公益活动,转变为更多企业和个人参与的日常经济活动;加快形成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形成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积极探索绿色发展带动欠发达地区脱贫的有效途径。
第五,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仍然处在追赶期,不能自满自负,需要继续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更高水平上融入全球分工体系,这正是我国在总体上已不再缺少资金,但仍要引进外资的原因所在。另一方面,要积极稳妥地走出去,对接国际上处在价值链中高端的技术、管理、供应链、营销渠道、品牌、人才等优质要素,全面提升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形成更具广度和深度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