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青:中国股市的“老鼠仓”模型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政策研讨会 “中国证券市场的前景和隐忧”系列之二 2001年第06期(总第228期)
我谈的是一个关于中国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中的庄家的模型。庄家为什么要做庄?股民为什么要参与?这就是这个模型要回答的问题。
什么是庄家行为?庄家行为指的是庄家通过控制自己的持仓比例或者交易数量或者二者兼有来达到影响市场价格的行为。这样说有些咬文嚼字,但这样做我们就可以把庄家行为和炒消息这些概念区别开来。
这个模型有一些潜在的假设。我想先讨论几个问题,这些问题都与这些假设有一些关系。
第一个问题是高市盈率与大众炒股。我不想判断市盈率是否过高,但是根据自己的统计分析,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作水”或者说利润倾向性报高可能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那么我们就会问,如果5千万股民是理性的,他们为什么还要炒这个泡沫?有一种解释是:“炒股是听党的话”。简单一想这是有一定的道理:“你政府让我炒股票,你不能说不管就不管。”但是,我想5千万股民都相信这样一种说法可能有些勉强:想想上山下乡,说到回来一个比一个跑的快。这个解释有着一些同样的问题。另外一个解释是“人多势众”,出了事你政府不能不管。但是想想下岗,好像这个解释也无法成立。还有一种解释是“跟着邻居走”。某一个人之所以炒股票是因为看到别人在炒。但是这个解释也有一个问题,就是这种状态不稳定:时尚性的行为很容易发生变化,但这点好像与股市并不一致。无论怎样,我们要解释股民为什么炒股,股民炒股自有他的道理,但是道理是什么呢?上面几条都有一些道理,但不能完全说服我。
第二个基本问题是在操作策略上,庄家以外的投资者有没有“追涨杀跌”、“低买高卖”或“长期持有不动”这样的系统行为?这里不是单指某几个个体,而是在统计意义上讲的。我自己用以往的数据,对“追涨杀跌”、“低买高卖”等一个个都做了模型进行回归,发现统计上这些行为并不明显。那么我就可以做这样的假设:股票市场上股民基本上
如果这是事实的话,那么在以上这些前提下,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不包括内部信息的情况下,在二级市场简单的买进卖出无法挣到钱。
然后接着往下走就进入到正题了:既然是这种情况,为什么还有庄家的存在?庄家可能开始时要靠信息做起来,但是往后就要自己坐下去了,怎么解释呢?我做了一个“老鼠仓”的模型,或者说是一个“老鼠吃猫”的模型来解释这一现象。可以用《财经》杂志前不久发表的“庄家吕梁”中的话来讲这个“故事”:有个“朱大户”靠自己的私人资本买了一只股票来坐庄。做到一半时,大约在“5.19”人民日报社论出来前后,又找到另外一个大户吕梁来联合坐庄。吕梁的资本主要是“北京机构”,他从朱大户手中接了一半的货。然后他们就开始做,把价格拉高了四、五倍。拉高以后,朱大户就开始出货,然后其他的老鼠仓也开始出货。结果最后就“崩盘”了。大部分机构、股民就都压在里面了。其实“崩盘”只是很偶然的,可能是由于某些特殊的因素所致。一般情况下,“崩盘”很少发生,股价也一直在高价位上停着。
以上就是这个模型所讲的“故事”。它反映了几个方面。庄家为什么坐庄呢?按照原来的分析,坐庄是不挣钱的,为什么他还要做?这是因为他可以做“老鼠仓”,可以“先进先撤”,像“朱大户”那样挣得暴利,这是庄家坐庄的利益动机。机构的人有什么利益动机呢?他可以协助坐庄,“老鼠们”会分给他们一部分。最关键的一点是,股民为什么也参与进来?5千万人在炒什么?这就回到了刚才的问题。我想有一个事情可能与股民所想不谋而合:只要有公款源源不断的入市,它们就要不断的找“庄股”,找一些价位比较低的股。只要是这样,我就可以买入这种股,等着公款接。我插一句,这就可能把股票的市盈率炒到一个异常高的水平。在这个模型里,每个主体都是理性的。当然,最后亏的是公款了。
以上就是这个模型要做的内容。由于时间的限制,我就不展开了。我所做的仅仅是分析,不作任何评价。后面的人还会接着发言。
Tags:宋国青,中国股市的“老鼠仓”模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