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 正文

王立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的历史演进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经济纵横》2017年12期 王立胜 参加讨论

    (二)以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的内在逻辑为体系
    在这一时期,使用这个体系的代表性著作是薛暮桥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24]薛暮桥宣布“放弃写成教科书的夙愿,不要求什么完整的体系,而是力求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来探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并研究现在还没有解决或者没有完全解决的一系列重大的经济问题”。因此,在体系构建上他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当作一个过程来研究”,其体系框架为“社会主义建设一社会主义改造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一调节方式(商品货币和价格)和管理体制一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和阶级斗争)”。这一体系较好地贯彻了他提出的“实践一矛盾一过程”三原则。此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教材体系设计也逐步走向与此类似的体系框架。
    (三)以社会主义经济的矛盾和规律为体系
    这一体系的代表性著作是由于光远倡导编写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25]其体系框架受到毛泽东“两类矛盾”和“十大关系”的影响,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关系入手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全书由“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规律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一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一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一按劳分配规律一社会主义物质利益规律一社会主义再生产规律一经济管理和对外经济关系”构成。从体系设计和内容安排看,在兼顾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知识点完备性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贯彻了毛泽东“从矛盾入手”的编写思路和“十大关系”的内容架构,是我国独立开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有益尝试。该书与“南方本”和“北方本样,都是在教育部政教司组织下编写的,并被称为“北京本”。
    (四)借鉴西方经济学逻辑的“运行一发展”体系
    改革开放后,有学者开始吸收西方经济学的逻辑体系,并用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建构。代表性著作是厉以宁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本书参考西方经济学“微观一宏观”结构,把内容设计为“国民经济运行一企业经济活动一个人经济行为一宏微观经济协调一社会与个人协调一发展目标与战略”六篇。[26]虽然在整体框架上具有“运行一发展”的结构安排,但就内容体系而言,基本按照西方经济学“个体分析一局部均衡一一般均衡”的框架组织,体现了以西方经济学理论和框架重构社会主义理论的尝试。
    总体看,这一时期各地、各部门和各高校出版了众多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读本、教材和著作,其中教科书的编写掀起热潮,多数教科书都借鉴《资本论》逻辑的“生产一流通一再生产”体系。同时,这一时期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构建的研究文献、教材的评论文献也不断涌现,在参与范围和参与规模上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又一座高峰。
    四、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000年代初:构建“中国经济学”的争论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经济学迅速传入并进入研究和教学体系,我国学者开始在世界视野下考虑“中国经济学”的体系构建问题。“中国经济学”是否坚持以社会主义经济学为中心、是否延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范式成为争论焦点。同时,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推进,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开始淡出经济学专业课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式微,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构建问题的讨论也开始减少。
    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学者对以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所代表的理论范式及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提出全面批判,主张中国经济学应摆脱“苏联范式”进行创新。虽然并未因此而否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合理性,但将西方经济学作为现代经济学引入“中国经济学”理论构建,甚至以西方经济学为中心的理论构建思想开始形成并迅速增强。针对这种观点,有学者回应指出,以西方经济学为导向的理论构建同样没有出路。同时,也有学者认为劳动价值论对资源配置问题不完全适用,要求改造经济学分析范式。还有学者认为即使抛弃苏联范式,回到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回复论”也是不可取的。对于这种观点,就有学者针锋相对地反驳。如,高鸿业明确指出发展中国经济学“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道路”[27]刘诗白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框架内讨论了中国经济学的构建问题,主张研究方法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28]何炼成和丁文峰提出了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借鉴西方经济学的主张。[29]魏埙指出马克思的《资本论》没有过时,主张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30]卫兴华将“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相对立,对以西方经济学取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观点进行批评,指出“用经济学取代政治经济学,表面上是概念的变化和经济学的基础化与现代化,实质是要用西方经济学取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是不适当的”。[31]张仁德也指出“中国的经济学应当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参与创立一种新的经济学理论,就像马克思当年吸收和借鉴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那样。”[32]然而,随着高校专业设置改革和培养方案改革的推进,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的经济学专业培养模式逐步被以西方经济学为基础的新方案取代,在很多高校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专业课程逐渐被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义理论部分所取代,很多高校不再讲授《政治经济学》课程,或取消课程中的社会主义部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体系创新,众多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淡出高校课堂,很多这方面研究的学者开始转向其他领域的研究。对此,刘国光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出现“西方经济学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地位被削弱的状况”。[33]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王立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资本论》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