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琦:合理改善预期 保障经济稳步复苏
作者:张琦(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来源:《群言》2022年第9期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2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其中一季度增长率为4.8%,二季度增长率仅为0.4%。经济增速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疫情反弹、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等“超预期因素”的影响,也与我国经济内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相关。这一轮经济下行始于2021年第三季度,当季国内生产总值增速4.9%,比上一季度的7.9%下降三个百分点。经济增速下滑很快受到中央的关注,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这一判断是非常准确且及时的。
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顶住压力实现正增长,成绩来之不易。但与此同时,经济复苏的基础仍不牢固,从当前的形势来看,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是需求不足,而造成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预期仍然较弱。
如果人们对未来预期较弱,担心收入下降或不稳定,就会将更多的收入用于预防性储蓄,导致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近期央行公布的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2022年上半年住户存款增加10.3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88万亿元。人均收入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存款增速反而上升,这反映了人们消费意愿和投资意愿的下降。私人部门需求不足,就需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配合,拉动总需求。
然而,宏观政策仍然需要通过“乘数效应”发挥作用。在简单的凯恩斯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中,边际消费倾向和投资利率弹性的大小,决定了乘数的大小,进而决定了宏观政策的效果。如果预期变得更加悲观,那么边际消费倾向和投资利率弹性都会下降,宏观政策的效果就会打折扣。考虑到预期变化将导致参数发生变化,根据原有宏观模型作出的预测就不再准确,这也是经济学中“卢卡斯批判”的核心要义。因此,提振私人部门需求、提高宏观政策效力、确保经济稳步复苏的关键在于改善预期、提振信心。
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改善预期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对疫情要及时发现、严格防控;另一方面,要严格落实防疫“九不准”要求,防止过度防疫、层层加码。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应尽快推动健康码等防疫手段全国互认,尽量减少疫情给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
政策的稳定性、准确性是改善预期的关键所在。各级政府出台政策,应以相应的法律为依据;暂时没有法律的,应加快立法,不应以政府规章或行政命令代替法律。法治对于稳定预期的作用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凡是“禁止类”的政策,应当采取“负面清单”的形式予以明确,防止各级政府在执行过程中自由发挥,造成政策解读的混乱。
不断完善“社会安全网”,免除人们的后顾之忧,是改善预期的重要保障。面对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长期性、趋势性因素,要做到未雨绸缪、提前布局。例如,当前以自动化、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客观上具有取代劳动的效果,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劳动收入的下降、失业率的上升。这就需要在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再分配机制等方面作出相应的安排,尽量减少机器取代人工带来的负面效应。
预期的改善并非朝夕之功。但一旦得到改善,人民就会爆发出强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中国经济重回应有的增长轨道。
(编辑:熊晨玮;审校:张佶烨)
Tags:张琦,合理改善预期,保障经济稳步复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