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这十年里的银行改革,“成功”是显而易见的:国有银行通过改制和引入战略投资者成功实现了短期目标“稳定”。但是,长期目标“效率”实现了多少?恐怕还不好说。
中国银行业过去十年的改革有三个特点:第一,改革的首要目标是维持稳定而不是提高效率;第二,开放的路径是开放国有银行而不是真正开放银行业;第三,体制机制的进步不巩固,倒退很容易发生。
按照中国对WTO组织的承诺,中国将“开放银行业”,让外资银行进入国内市场,与国有银行直接竞争。对监管者来说,“开放银行业”在操作上没有什么难度,只需要多批准几家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申请就行了。但是,当时的国有银行竞争力低下,不仅注定会输掉竞争,而且注定输不起,一场金融危机几乎不可避免。因此,中外银行间的竞争是“胜负手”。
就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组织之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谢伏瞻组织了课题组,研究“金融改革与金融安全”。作为课题组成员,我当时撰写一篇长达八千字的报告,指出银行业当时存在的风险。主要结论是:“银行业开放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应该齐头并进,改革滞后于开放会加重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银行业对外开放不仅不能替代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而且因开放时间表的确定而使改革任务更加紧迫;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改革不仅事关其自身的未来,也关系到整个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加快银行改革当时成为“共识”。但是,如果查看“共识”的细节,就会发现许多分歧。最根本的分歧,恐怕是关于银行改革的目标。回答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从长期来讲,银行改革的目标是提高效率,更好地支撑经济增长;第二,正如我在报告中表达的观点:银行改革的短期目标是降低金融风险。
完美的改革方案也许可以兼顾长期目标“效率”和短期目标“稳定”。但是,即使完美的方案存在,也需要足够多的时间去发现。王志总结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关金融改革的学术探索,在1990年汇编成一本厚厚的书,由金融出版社出版。书中记录的观点真可谓“百花齐放”,一些银行改革方案设计颇为大胆,现在来看也不乏新意。但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银行改革有新的起点,王志记录的“头脑风暴”后来再也没有出现过。新世纪之初一浪高过一浪的放开民营银行的呼声,并不理解决策者的苦衷,反倒增加了决策者的顾虑。
对当时的决策者来说,兼顾“效率”和“稳定”的完美方案,压根儿就没有出现过,因而只能在“效率”和“稳定”之间权衡取舍。权衡的结果是:短期的“稳定”目标比长期的“效率”目标更重要。只要短期不爆发金融危机,就还有机会解决长期问题。反之,一旦金融危机爆发,长期情景就更加不确定,改革机会可能彻底失去。“短期”有多短?中国对WTO组织承诺的银行开放条款将在加入当时、加入2年后、加入5年后三个时点全面兑现。就这样,在新世纪之初的银行改革中,“救亡压倒了启蒙”。
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是在各银行总行的主导下分别进行的:国有银行的高管们走遍全世界,自己寻找买家。这种做法不尽合理,但在当时“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也没有哪个部门顾得了那么多。最后,国内外银行家讨价还价的结果,竟然创造性地实现了“双赢”:中方达成了维持金融稳定的目标,外资也有利可图。巧妙之处在于:国有银行创造性地开放自己,通过让国外主要竞争对手成为自己的股东,把双方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就像“一根绳上拴两只蚂蚱”,赢则双赢,输就都输,避免当时就一决胜负。
许多人搞不清楚,为什么一边说我们的国有银行竞争力低下,另一边“战略投资者”投资国有银行还赚了不少钱?答案有二:其一是国有银行改制之前大规模剥离了不良资产,相当于获得一次性巨额补贴;其二是国有银行改制之后,银行业结构保持不变,国有银行依然维持甚至巩固了寡头垄断地位。仅举一例:目前实际存款利率持续为负,意味着储户持续地补贴吸收存款的银行。
回顾这十年里的银行改革,“成功”是显而易见的:国有银行通过改制和引入战略投资者成功实现了短期目标“稳定”。但是,长期目标“效率”实现了多少?恐怕还不好说。此外,国有银行体制上的进步并不巩固,倒退却很容易,随时可能发生。在微观层面,在国有股东一股独大的情况下,外资银行被称为“战略投资者”,其实无法方向性地影响银行战略。所以,股权的绳子没有把外资银行拴紧,减持是早晚的事情。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2008年之后货币政策目标和工具全面倒退,就是被迫退回来适应停滞不前的商业银行改革。
过去十年,我作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见证了银行改革,也曾经参与了某些讨论、影响过决策。回顾十年,我想到两条规律。第一,尽管长期利益是短期利益的加总,但是,就算持续地、成功地实现短期利益最大化,也不会自动实现长期利益最大化,反倒有可能偏离长期利益最大化;第二,尽管全局利益是局部利益的加总,但是,即使实现了所有局部利益的最大化,也未必就实现了全局利益最大化。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评估过去十年的银行改革取得的成果,有没有以“长期、全局利益”为代价。
现在很多部委都有充足的经费供养庞大而专业的研究团队。但是,各大部委都只负责局部问题,决策者总是优先处理短期应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职责定位是研究长期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应该起到化解政府行为短期化、碎片化的作用。为了实现这样的职责,中心不仅要有独立的见解,而且要敢于直言。正如一位中心领导所言:有些话我们今天就该说出来,否则将来会追究我们的责任。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