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这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决策。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改革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已经确定,能否顺畅高效地实现改革目标、完成改革任务,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推进改革的决心和能力。
一、凝聚共识,提升执行力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使命艰巨,责任重大,凝聚各级领导干部对改革的共识,提升其执行力,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一是改革的必然性共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必须下决心解决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中存在的障碍和弊端,让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符合新任务新要求的需要,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是改革的艰巨性共识。与历次机构改革相比,此次改革全面深刻。一方面,突破了以往改革中只限于政府层面的单一性改革,而是涵盖“各类机构”的改革,既包括党、政府、人大、政协、司法、群团、社会组织、事业单位、跨军地各部门,又涉及中央和地方各层级机构,范围全面,交错复杂。另一方面,此次改革深刻彻底,要塑造新格局,改革任务极其艰巨。三是改革的紧迫性共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已有成果,迫切需要党和国家机构职能的改革加以完善巩固,更好发挥其体制支撑和保障作用。依据改革的时间表,年底前省级机构改革要调整到位,所有地方机构改革任务要在2019年3月底前完成,不容犹疑和拖延。
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凝聚共识基础上提升改革的执行力。一要站稳立场,深刻领悟。要立足于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民意为先、舍利为公,强化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义无反顾、一改到底。二要结合实际,科学规划。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需要,做好自身的进、退、留、转,科学规划实施步骤。三要推动落实,细化方案。要让机构改革的方案能够落实,还需制定详细计划,将任务分解量化,分清先后次序,把握轻重缓急,强化监督机制,确保机构改革在法治轨道上坚实有序推进。
二、统筹协调,提升整合力 与以往改革强调政府职能转变不同,此次改革提出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既要从横向上解决职能划分问题,又要从纵向上理顺中央和地方的权责体系。要实现这一目标,一要科学设置党的机构,既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又要避免党政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权责脱节等问题,构建各司其职,分合适当的党政关系。二要整合优化政府机构职能。要实现《决定》中要求的“科学设置机构、合理配置职能”“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权责脱节的问题”,必须把相同相近职责的机构优化整合。三要合理设置地方机构。此次机构改革提出在中央政令畅通的前提下,地方可自主设置和配置各层级机构及其职能的问题,既避免了“上下一般粗”的机构设置带来的冗员无效,又能有针对性地增强地方治理能力。因此,此次机构改革并非简单的机构增减与合并,改革后能否统筹设置,实现功能优化整合至关重要。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