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南向通道(简称“南向通道”)作为“一带”与“一路”的合拢工程,既是中国西南地区和东盟诸国通往中亚、西亚、欧洲最便捷最经济的通道,也是西亚、中亚诸国和中国西部内陆地区通往东盟、南亚等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的最便捷通道。兰州作为该通道“关键节点”的战略枢纽地位凸显,构建复合型国际货物贸易物流通道、发展枢纽与通道经济,是甘肃等西部地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战略选择。
1 各方达成共识加快南向通道建设 国际货物贸易物流通道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交通和运输通道,它是以国际供应链合作为驱动,以铁路运输为主干线、以多式联运体系为基础的运输服务网络,该网络由物流空间走廊、复合交通运输轴和多个运营商共同提供的运输服务体系三部分构成,对物资周转速度和物流时效有很高要求。但目前该通道上的运营商成分较为单一、数量较少、规模不大,离物流通道的标准相差较远。因此,以南向通道为轴心,以渝、桂、黔、陇四省区市为核心,广泛吸收川、滇、陕、宁、青等周边省份物流企业,组建由多种经济成分的、跨区域的大型物流运营商,是构建货物贸易物流通道的核心任务,从政府层面打破行政区域贸易等各种壁垒,尽快建立国际贸易货物运输“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建设等机制,则是构建货物贸易物流通道的前提条件。参与南向通道建设的相关省份,亟待达成以下共识:建设通道是手段,共享通道是关键,利用通道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是根本。这种共识能否达成,不仅决定通道建设的速度与质量,而且将决定通道建设的成败。
2 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发展枢纽经济与通道经济 枢纽经济与通道经济既相互联系又有不同。枢纽经济是以交通枢纽和信息服务平台为载体,以“互联网+交通枢纽”为主要形式,吸引区域外人流、信息流、技术流和资金流等生产要素进入本区域,以优化经济要素时空配置为手段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它不仅能够降低物流成本,增加地方财政税收,带来大量交易资金的沉淀,而且能够吸引那些对物流成本和时效敏感的产业在此投资,从而发挥物流业对产业发展的引擎作用。所以,交通枢纽是发展枢纽经济的基础条件,但并非所有的交通枢纽都能够发展成为枢纽经济。通道经济并非“雁过拔毛”的过路经济或转口经济,是以“点轴理论”为理论基础,以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为“轴线”,以现代人流、物流为基本手段,将不同区域内的产业带和经济增长极连为一体的经济形式,综合运输通道、以第二和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体系、中心城市与中小城镇群是通道经济的三个必备条件,区域上的开放性、要素上的流通性以及服务性、产业性和规模性是其主要特征。
枢纽经济与通道经济比较,前者是“点”的经济,后者是“线”的经济,两种经济形式的区别与联系可以用连“点”成“线”和以“点”带“面”来概括,枢纽经济的充分发展能够促进通道经济形成与发展,从区域经济发展层面看,两者完全可以作为一个战略来合并实施。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