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 >> 正文

科研离不开勇于创新的科学共同体

http://www.newdu.com 2020/7/28 光明日报 曾润喜 参加讨论

    近日,财政部组织绩效评价工作组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4—2019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杰青基金”)开展了绩效评价,并发布《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绩效评价报告》。报告指出,“杰青基金”深入贯彻国家创新和人才战略思路,全面落实基础研究和科技改革的要求,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潜能,营造了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但也存在着个别项目研究追逐科学热点、创新性不够等问题。
    “杰青基金”是旨在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而特别设立的科学基金,是具有很高社会认知度的科技人才项目。获得“杰青基金”的科技人才承载着中国攀登世界科技前沿、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重任。该群体中出现的个别问题,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当前我国科研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追逐科学热点和潮流,尤其是跟踪模仿国外科研课题组,省去了试错的环节,也更容易出成果。“学术收益”短时期内可见,还有随之而来的名誉收益和经济收益,不失为向科研管理部门和公众“交答卷”的捷径。相比这些“短平快”的方式,耗时长、风险高、前沿性的基础研究就会少人问津。那么,这种“劣币逐良币”的现象应该如何消除?
    激励科技创新呼唤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面对我国科技发展被“卡脖子”时,不少人发出诸如“亿万经费换不来一个铜板声响”的质疑声。诚然,这些质疑声未必毫无根据。但科学最大的魅力源于对未知的探索和对自我的挑战,科学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是探索未知的过程,是一个深化认识、积累经验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它也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调整的过程,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我们可以高歌科学突破、颂扬技术成就,但不能苛求所有的科研过程都会有突破、出成果。
    引导潜心研究呼唤鼓励成功的保障机制。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工作者的待遇有了显著提升,但与其实际贡献相比,收入水平依然偏低,对年轻科研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在人才、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高度流通的时代,我们弘扬甘守清贫的奉献精神,也要使科研人员从智慧和付出中获取实实在在的利益,从而更好地激发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更重要的是,如果科研经费的分配总是以竞争的方式获得,科研人员难免会把主要精力放在竞争上,出现“重申请、轻研究”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如何将更多资源赋权给科研院所,赋权给科研工作者个人,建立长效的持续的资助机制,使科研人员有充足而自主的科研经费从事基础研究,是科研管理部门亟待研究的课题。
    提升科研高度呼唤勇于创新的科学共同体。一个好的科学共同体可以引领研究方向、激发思想创造,形成科学共同体内自我监督、自我激励的知识创新生态,决定着科学技术的变革模式和发展质量。科技管理部门可以从顶层设计层面进行战略部署,但是科学研究的具体进程和研究细节最好还是交给科学共同体完成,尽量减少行政干预,避免用行政手段评价科研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很多科学研究要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尊重科研规律的管理措施陆续出台,相信有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鼓励成果的保障机制和勇于创新的科学共同体,科研工作者在新时代可以轻装上阵、潜心钻研,取得更大的成绩。
    (作者:曾润喜,系重庆大学教授)

Tags:科研离不开勇于创新的科学共同体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