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经济管理 >> 正文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实现的超越

http://www.newdu.com 2020/8/17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0年04期 姜长青 参加讨论

    摘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党和政府通过对过去经济发展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使得中国经济在发展模式、经济体制和主要矛盾等方面实现了超越。这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理念,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动力支持,也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工作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改革开放;苏联模式;计划经济;主要矛盾;
    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对以往发展模式和旧有观念的矫正和超越。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成功实现了对苏联模式、平均主义和国内主要矛盾判断等三个方面的超越,这为改革开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中国经济对苏联模式的超越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在两大阵营对立的情况下,选择了倒向社会主义苏联一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受苏联的影响很大,中国经济发展计划和经济理论等深受苏联影响。
    (一)改革开放前苏联模式对中国的影响
    苏联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在管理方面实现了高度集中的体制。政府和企业关系方面,政府把许多应该属于企业所有的权力收上来,企业没有自主权,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仅仅只是完成生产计划和任务的生产单位,这大大限制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系统中,权力又高度集中于苏共中央。虽然这种体制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系统的复杂化、多变化,这种高度集中的体制下企业无法快速对外部变化作出反应的能力上的缺陷不断凸显。
    中国经济建设各方面受苏联模式影响很大。苏联专家广泛深入到中国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作为第一个五年计划主体的156项也是苏联援助的。其实在中国“一五”时期,苏联高度集中的体制的弊端已经开始显现。1956年,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揭露和批判,进而否定了斯大林的历史功绩。苏共二十大后,苏联体制的弊端进一步暴露。对此,中国共产党提出要以苏为鉴,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提出要以苏为鉴,他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毛泽东等人看到了苏联模式的弊端,希望以此为鉴,并结合中国实际试图走出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
    但由于社会主义建设时间较短,还没有其他可以借鉴的成熟模式,马列著作也不能提供现成的答案,国际环境又处于冷战状态,虽然毛泽东看出了苏联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想打破苏联模式的怪圈,但在实践中却不自觉地放大了苏联模式在某些方面的缺点。作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邓小平跟苏联打交道比较多,对苏联模式的优缺点认识也更为深刻。20世纪六十年代经济调整的过程中,他就曾对苏联经济体制的一些弊端有过批评意见。
    (二)改革开放初期对苏联模式的超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以恢复,党和政府深刻反思总结中国和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逐渐走出了一条通过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路。邓小平对苏联模式的弊端和存在的问题非常清楚,他深刻地指出:“过去我们搬用别国的模式,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思想上导致僵化,妨碍人民和基层积极性的发挥。”在这个判断的基础上,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就大力进行了经济调整,这种调整既是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也是产业结构和管理体制方面的调整,这是对长期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苏联模式的重大改变。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实现的超越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