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虽痛苦还得转型 市场难开拓必须开拓
外延式大扩张遭质疑企业发展忌太过功利
据报道,蓝色光标5名创始人3人辞职套现近10亿元,营收增长39.61%净利却剧降九成。近日,博杰广告创始人李芃的一纸诉状,揭开了与亚洲最大公关公司蓝色光标并购背后鲜为人知的抽屉协议。赵文权曾给予李芃承诺,如果博杰广告业绩未达标,其本人将差额补足等。据业内人士说,资本市场上资产并购重组过程中,抽屉协议并不鲜见,只不过暴露出来的极少。据估计,6年来,“并购达人”蓝色光标先后并购投资了近60家公司,足迹遍布国内外市场。通过大规模并购,蓝色光标的规模及应收成倍增长。然而自蓝色光标并购博杰广告以来,公司5名创始人有3人先后辞职,并累计减持套现近10亿元。
蓝色光标曾被认为是资本市场成功进行并购重组的典范。通过一系列并购,蓝色光标异军突起,成为公关广告业的巨头。由于并购导致规模的急速扩张,让蓝色光标享有并购王的美誉,其股本规模和市值规模也都呈现爆发式增长。本来,这个行业是吃“人头”、靠客户人脉的,大规模爆发式增长不太容易出现,而主要靠这种外延式扩张确实达到了“一夜暴涨”的效果。这是不是一条可以复制、可以借鉴的企业发展之路?或者说,是不是某些特定行业(如咨询,广告,公关等拼人力的行业)的快速扩张之路?至于5个创办人有3个套现巨额现金离职,只要合法行事,倒不应该引起过多的恶评,行商逐利,并无可厚非,只是让这类比较特殊的行业如何发展蒙上了些许阴影。俗话说,升得快,跌得狠,蓝色光标的超常规扩张或许应了这句话。做企业如太过急功近利,也并不一定能成功。
高端市场未必错产销对路才是真
近几年随着限制“三公”消费等政策的实行,高端白酒行业遭遇冲击。有着“国窖1573”等名酒品牌、市值行业第四的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业绩就曾遭遇断崖式下跌:2013年营收104亿元,2014年下滑至53.5亿元。但在一系列调整之后,泸州老窖2015年业绩好转,增速也领先除酒鬼酒外的其他白酒类上市公司。据泸州老窖最新年报显示,公司去年实现收入69亿元,同比增长28.89%;归母净利润14.73亿元,同比增长67.42%。2016年前3个月业绩也继续回暖,营收22.15亿元,同比增长16.01%;归母净利润5.94亿元,同比增长10.01%。不过,在这份成绩单背后,公司也相比往年花费了更大力气。广告宣传上砸入4.28亿元,同比增长50.87%,经营现金流净额也由2014年13.1亿元降为1.53亿元。此外,2015年公司管理层大换血,在产品结构、销售体系上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在产品结构方面,因中低端产品销售状况不佳,公司开始逐渐缩减博大等子公司的低端产品线,重新将资源集中到高端酒系列上。在去年的秋糖会上,泸州老窖发布了“双品牌”战略和“大单品”战略。
酒类企业真是深不可测。据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中心的数据,连续十年进入市值排名百佳榜的上市公司只有两家,其中一家就是茅台(另一家是制药企业)。茅台是酒业公司,又是以生产高端酒闻名。泸州老窖也是如此,以高端酒著称。在限制三公消费的大环境下,公司有意向中低端转型,但看来效果不彰。以前一窝蜂地涌上高端不行,后来一股脑地涌向中低端,也不一定对。企业关键还是要把握基本定位,产品更要适合中国国情,适应中国市场。消费的大环境有所变化,但也不一定是颠覆性的变化,比如,高端酒的使用,“官宴”到底占多少,“商宴”有多少?哪儿量更大一些?现在看,变的只是一部分喝酒人,而不变的是中国还是有不少人爱喝白酒,爱喝知名品牌的白酒。最主要的是,高端酒售价高、利润高,对业绩的贡献可谓以一当十。中国这么个消费大国,对名牌酒品的需求是庞大的。至于如何界定自己的市场,则要因消费对象而异,切不可人云亦云。
跨界转型真艰难市场认可需时日
选择动漫产业为转型方向的长城国际动漫游戏股份有限公司,似乎还没有获得市场的认可。2015年长城动漫取得了3.5亿元的营业收入,但其中半数以上的收入,由其亏损的子公司——四川圣达焦化有限公司(下称“圣达焦化”)取得。但也正因为焦化资产的亏损,令长城动漫陷入困境,2015年长城动漫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后报亏1800余万元,2016年度的一季度报告显示该公司已经全面亏损。在5月17日的年度股东会上,长城动漫的副董事长、总经理申西杰表示,公司目前正在关停长期亏损的圣达焦化公司,以避免公司的亏损进一步扩大,但是这会让公司营业收入大幅度减少。长城动漫由四川圣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四川圣达”)转型而来。2014年底,四川圣达通过现金方式购买杭州长城动漫游戏有限公司100%股权、滁州长城国际动漫旅游创意园有限公司45.74%股权、杭州宣诚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等多家公司股权。通过这次并购,四川圣达试图转型为涵盖动漫设计、制作、动漫游戏、创意旅游和玩具销售等动漫业务的大型文化类企业。
近期媒体不断报道称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跨界定增,涉及互联网金融、游戏、影视和VR四个行业持审慎态度。这些关注并非杞人忧天。从焦化企业大步跨向动漫企业,产业跨度可谓大矣。但效果如何,真的有待于市场检验,也需要时间来观察。据媒体报道,公司转型两年来,长城动漫一直试图在动漫产品上有所突破,但是目前还没有获得广泛市场认可的产品。转型难,跨界转型更难,但是不是由于难就不转型了呢?有句常说的话,是“改革是找死,不改革是等死”,套在转型上,大概也可以说,转型是找死,不转型是等死。尽管这么艰难,还是更支持转型,因为转型毕竟还有一线生机,还有突出重围、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可能。再从上面的案例看,死守着焦化行业,出路不大,再现辉煌几乎无可能,企业拼死一搏,还是有成功的可能的。
合并难解过剩难题减产能需壮士断臂
近日,武钢方面公开表示,从未有过与宝钢合并的意向。市场上流传已久的“武宝合并”传闻不攻自破。但武钢承认,“兼并重组”这一思路已被列入了未来3年的发展规划。对全球排名第四的武钢而言,产品结构调整,多元化发展,通过重组解决前期大规模扩张的遗留问题,成为未来的转型重点。然而,在整个钢铁行业步入“减量化发展”的时代,与同行业一样,武钢也面临着减员降薪的难题。未来,业绩、能力决定员工收入,武钢内部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关于市场上武宝合并的传言,武钢证券事务代表否认称,“截至目前,本公司控股股东和本公司均未得到来自于任何政府部门有关合并传闻的书面或口头信息,均未向任何部门表示过此类意向。”
实际上,武钢与宝钢合并的传闻自2015年就已开始发酵。随着国资委国企改革步伐的加快,央企将在分类基础上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数量有望缩减至40家。彼时,市场上传出了宝钢和武钢将重组成为“中国东钢”的消息。然而,这一所谓的重组消息并不被市场看好。有评论认为,两个用于整合市场的钢企“架子”堆在一起,效果不见得是1+1。关于这两个钢铁巨人下一步如何走,估计决策层也很纠结。最重要的前提是:钢铁行业是最严重的产能过剩行业之一,无论是分是和,如何去产能才是关键。如果合并不能去产能,甚至在产能上还1+1大于二,后果如何真不好说。如果所有的钢铁企业都这么重组而不减产,那去产能岂不成了一句空话?步入“减量化发展”时代的中国钢铁业,产销双降是大势所趋。与所有的“去产能”行业一样,钢铁业转型之痛不可避免,但不转又不行,这实在是个两难的选择。
Tags:转型虽痛苦还得转型 市场难开拓必须开拓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