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经济管理 >> 正文

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9/11/20 《理论学刊》2019年05期 李海舰 参加讨论

    三、正确认识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的关系 
    1.二者关系辨析  
    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双向影响、相互决定。过去,经济转型推动城市转型更加突出;现在,城市转型决定经济转型更加突出。概括说来,各地更加突出以下两个方面环境建设,以此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旨在引智引资,创新创业。一是修复自然环境。为了城市转型,各地着力修复自然环境。通过种树修水,形成花香鸟语、碧波荡漾、蓝天白云、休闲娱乐场景,包括打造城市广场、城市公园、城市湿地、城市绿化,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二是打造人文环境。为了城市转型,各地着力打造人文环境。除人文历史外,着力发展现代教育、现代医疗、现代养老。教育吸引孩子,医养吸引老人。孩子、老人有了保障,高端人才就吸引来了、留下来了。人留住了,人气旺了;人才多了,人气强了。产业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生活走。这个“生活”首先就是教育、医疗、养老。有了高端人才,产业发展才能体现时代性、先进性、前瞻性、未来性。
    2.典型案例分析 
    江苏省徐州市是典型的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资源面临枯竭,发展走入瓶颈。徐州曾有130多年的采煤历史,也因此留下许多生态遗患,空气水质因此污染,可谓“满目疮痍”,十多年来,徐州大量关闭矿井,采煤技术、专业人才到西部去、到国外去;在市区山上大规模地种树,把连片塌陷区改造成湖泊。通过生态环境治理修复,整个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过去,一城煤炭半城土;现在,一城青山半城湖。2017年12月12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后首次到地方调研考察,选择了江苏徐州。两天内,习总书记考察了一家企业(徐工集团),视察了一处湿地(贾旺区潘安湖),走访了一个村庄(马庄村),瞻仰了一座纪念塔(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参观了一座纪念馆(淮海战役纪念馆)。徐工集团,它完全自主研发,拥有30多项专利,多个产品打入发达国家市场。贾旺区潘安湖,其前身是一大块采煤塌陷地,2010年起开始实施挖土造田、挖湖造景,如今变成湖阔景美的国家湿地公园。潘安湖不仅成为徐州地区水域面积最大的人工湖,而且也是全国采煤塌陷地修复治理的样板区。现在徐州不像一个煤炭城市,倒像一个江南秀城。习总书记这次到徐州来曾说,“徐州现在有点像杭州”。马庄村,它从以煤为主转型为多种产业共同发展,走出了一条转型发展之路。徐州作为战略要地,人文历史深厚。远的历史典故,辖区内有刘邦故里;近的则有解放战争、淮海战役。还有,这里高等教育相对发达,作为一个地级城市,拥有6所高等院校(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医科大学、徐州工程学院、工程兵指挥学院、空军后勤学院)。经过转型发展,徐州获2018年联合国人居奖。这是全球人居领域规格最高的奖项,由联合国人居署1989年发起。据了解,2018年联合国人居奖全球共有58项申请,5项获奖,其中3项为个人,1项为项目,1项为城市。徐州市是全球唯一的获奖城市。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有了人才,才有了新兴产业。整体看来,为了吸引人才,各地开启了由“以企为本的营商环境”向“以人为本的营商环境”的转变。所谓“以人为本的营商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又包括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是指一个地区“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人文环境包括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休闲、娱乐,以及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尊严等等。唯此,创新才能真正成为第一动力,发展才能真正拥有不竭源泉。
    四、正确认识经济转型和思维转型的关系 
    1.转型转行区别 
    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地区把区域转型发展等同于区域转行发展。做制造业的听说商贸业的利润很高,然后转行去做商贸业;做商贸业的听说房地产的利润很高,然后转行去做房地产;做房地产的听说金融业的利润很高,然后转行去做金融业。在金融业内,做银行业的听说证券业利润很高,然后转行去做证券业。你折腾来我折腾去,所有产业都无提升。问题的关键是,在新时代,所有产业都在颠覆之中,需要全面转型。也就是说,先前的产业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群”面前,正发生或已发生了根本性的“革命”,产业重构成为必然。需要指出的是,转型不是转行。
    2.“转型找死”谬论 
    目前有一种说法,“区域转型是找死,不转型是等死”,反正是死,早晚是死。这是彻头彻尾的谬论,必须彻底抛弃。正确的逻辑是:若不转型,肯定死路一条;只有转型,才有重生希望。关键是怎么转型、向哪里转型。实践证明,向以数字经济(智能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转型是发展大势。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高达31.3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占GDP的34.8%。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已成为全球主要大国和地区重塑竞争力的共同选择,以数字经济(智能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在转型发展中形成强劲势头。
    3.转型时机悖论  
    一般而言,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地区财力十分充足,这时区域转型发展缺乏压力、动力,无意转型;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地区财力十分拮据,这时区域转型发展压力、动力都具备了,但是区域转型发展失去财力支撑,无力转型。这样几个摇摆下来,错失区域转型良机。在这方面,山西省太原市几经反复,教训深刻。所以说必须居安思危,经济形势越好,越要启动转型。
    4.转型阵痛担当 
    转型是有成本有代价的。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作为老工业基地的洛阳,搞活国有企业很难,但是不能搞死,妇联、工会、银行、政府都不答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广东省在全国率先“腾笼换鸟”,推动“凤凰涅槃”:新体制牵动,新机制驱动,新产业拉动。曾经一段时间,“笼子空了,鸟没进来”。但是,深圳市转型发展成功,创新驱动、创新发展走在全国前列。2018年,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实行新旧动能转换试点。目前,部分落后产能得到淘汰,新兴产业培育需要过程,经济增长指标回落存在一定必然。据统计,2019年1—6月,山东省GDP增长5.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因此,区域转型发展,必须敢于担当,“功成不必在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