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经济管理 >> 正文

我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新机制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20/5/6 《学习与探索》2020年第1期 乔榛 王丹 参加讨论
二 PART消费扩大升级推动增长动力转换的新机制
    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经济活动体现在消费与生产的关系中。消费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形式,用以消费的对象则是生产的产品,而且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生产的产品。因此,生产和消费构成人类最基本的经济活动。研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必须追溯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去探究其一般机理。马克思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分析可谓较早地揭示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一般机理。
    马克思不仅把物质生产当作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而且在生产关系的层面上区分了生产、消费、分配、交换四个环节并通过它们的相互作用体现其性质。其中,生产和消费,一个是出发点,一个是最终目的,它们两者的关系是生产关系最基本的内容。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分析,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其中包含的辩证关系,“生产直接也是消费”“消费直接也是生产”,这表明生产和消费具有辩证的同一性。生产和消费的同一性并不是简单的同一,每一方直接是它的对方,但同时在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媒介运动。“生产媒介着消费,它创造出消费的材料,没有生产,消费就没有对象。但是消费也媒介着生产,因为正是消费替产品创造了主体,产品对这个主体才是产品。产品在消费中才得到最后完成”。单就消费对生产的作用看,它从两个方面影响着生产,一是只有在消费中产品才成为现实的产品,产品不同于单纯的自然对象,它在消费中才证实自己是产品,才成为产品;二是消费可以创造出新的生产需要,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后者是生产的前提。马克思围绕生产和消费关系的辩证分析,应该是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最深刻揭示,不管我们如何拓展,都可以把它作为理论的出发点。在西方经济思想史中,生产和消费虽然也被作为基本经济范畴纳入不同经济学理论中,但直到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之前,消费相对于生产一直处于从属的地位,“供给会自己创造自己的需求”成为西方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支配了其理论体系的建构。马克思把它称为“最愚蠢不过的教条”,主要是因为它看轻了消费的作用,或者说对消费反作用生产的意义缺乏深刻的认识。西方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坚持的这一信条被凯恩斯经济学所突破,建立在有效需求这一核心范畴基础上的宏观经济学,与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对立性就体现在对需求的重视方面,并提升了需求或有效需求对于经济繁荣的作用。作为宏观经济学创始人的凯恩斯不仅提出了有效需求这一概念,而且分析了决定有效需求的机理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就业和经济增长的贡献。而在凯恩斯之后形成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也有消费的一席之地,把它放到有效需求中作为一个部分与投资和净出口一起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把消费放到有效需求中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这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扩展生产和消费关系的一种体现。从消费对生产的作用到有效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只是在消费的不同意义上的拓展,即投资也是生产消费,而消费被界定为生活消费。不过,与这种概念的拓展相比,基于一个国家的现实去理解消费对增长的作用机理是更具实际意义的研究。这里,我们重点考察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消费对经济增长所发挥的作用,以理解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具有的特殊机理。
    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引入市场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过程。这种转变很大程度地改变了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受计划支配,且在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消费则处于被动地位。改革开放后,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使消费在经济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改革开放之初,消费表现为被抑制的消费释放,在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里,尽管人们的收入并不算高,但对当时相对于收入而言较为昂贵的新型电器却有着非常大的需求,以致于购买电器还需要购物券。这虽然在形式上重复了过去凭票购买的方式,但在性质上有一些本质的变化。因为,这时的凭证购买不仅仅是短缺的表现,而且它开始发挥出拉动相关产业,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过,在这个阶段上消费发挥的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是在产品短缺前提下显现的,因而它的作用也是比较明显的。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消费占总需求的比重高达60%~70%,如此突显了消费在需求拉动经济中的作用。自20世纪80年中期以后,投资开始快速增长,1983年之前,全国资本形成总额在2000亿元以下;1984年之后超过2000亿元,1985年超过3000亿元,1986年超过4000亿元,1988年超过6000亿元,1991年超过7000亿元,1992年达到10000亿元。投资的快速增长,一方面改变了需求结构,使投资的比重上升;另一方面改变了供给状况,扭转了产品短缺的局面。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告别短缺经济,出现了产品过剩问题,而且越来越普遍。产品过剩意味着消费相对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增加投资必须有新的需求来弥补需求不足的缺口。在我国投资惯性形成之后,其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在总需求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而消费占总需求中的比重却在下降,因此,需要用净出口形成的需求来消化过剩的产品。如此形成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一种特殊动力结构,在需求拉动方面,投资和净出口逐步成为增长的主要需求动力;在供给方面,由市场配置资源引起的要素投入成为增长的主要供给动力。应该说,这样的动力结构引起的增长动力是强劲的,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就是借助这样的动力结构实现的。然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标志着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期,也标志着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期,呈现出一种经济新常态。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需要优化升级,增长动力需要转换。经济新常态表现出的增长速度变化属于正常状态,40多年的经济持续高增长已经创造了一个奇迹,转向中高速增长不仅正常而且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经济结构的优化,更需要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实现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是关键,是需要下大气力解决的问题。金融危机后,我国的出口受到很大冲击,一度出现负增长,虽有恢复,但无法承担起进一步扩大需求的责任,因此,增长的需求动力结构必须调整,投资加净出口的需求动力需要调整为扩大消费并使其主导需求的动力结构。当然,从供给侧来看,应该突出经济结构调整并增加创新动力。这里,我们重点讨论的是需求动力转换问题,主要是增加消费的需求动力。这是需求动力结构转换的方向,必须开辟新的消费扩大升级机制。
    扩大消费在理论上可以有多种选择,从大的方面来看,一方面源于人们消费需求的升级,另一方面源于生产引发的新消费。消费需求升级与人们的消费层次升级有关,从最基本的满足生存需要的消费,到满足享受的消费,再到追求生活质量的消费。在这种消费层次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消费需求不断扩大。如果一个人只是满足生存,那么为此所需的生活资料消费是有限的,而如果一个人想达到一种高质量的生活水平,那么为此所需的花费是巨大的。当然,这种消费层次的提升并不只是一种愿望,而必须有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也就是借助生产力进步所创造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人们更高层次消费。因此,扩大消费和提升消费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互动机制的结果,其现实基础自然是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经济在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的持续高增长后,生产力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为消费层次的升级提供了现实基础。生产的目的从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转变为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生产力水平提高和生产目的转换,为消费需求扩大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也为调整需求结构,塑造以消费为主的需求动力提供了历史性机会。就我国来说,生产力水平提高、消费层次升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已经转化为消费主导的增长动力机制,在整体的增长动力结构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当然,最终形成这种消费主导的增长动力机制,关键在于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和结构优化。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我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新机制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