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经济管理 >> 正文

新中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研究70年

http://www.newdu.com 2020/5/6 《产业经济评论》2020年01期 吴利学 游… 参加讨论

    
    参考文献
    [1]白永秀,宁启.改革开放40年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经验与趋势研判[J].改革,2018(11):40-48.
    [2]邓力群.商品经济的规律和计划[M].人民出版社,1979.
    [3]高培勇.中国财税改革40年:基本轨迹、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J].社会科学文摘,2018,(11):41-42.
    [4]顾海良.新发展理念的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意义[J].经济研究,2017,52(11):15-17.
    [5]顾准.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J].经济研究,1957,(03):21-53.
    [6]发展研究所综合课题组.农民、市场和制度创新——包产到户八年后农村发展面临的深层改革[J].经济研究,1987,(01):3-16.
    [7]发展研究所和企业研究室.论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结构变革的积极力量[J].经济研究,1986,(08):9-24.
    [8] 何振一.关于改革现行财政体制问题的探讨[J].经济研究,1984,(05):21-24+29.
    [9] 何振一.1994年财税改革举措效果及问题剖析[J].经济研究,1994,(04):34-38.
    [10]胡祖六.关于中国引进外资的三大问题[J].国际经济评论,2004(02):24-28.
    [11]黄振奇.对国营企业扩大经营管理自主权几个问题的探讨[J].经济研究,1982,(03):39-43.
    [12]蒋学模.论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结合[J].经济研究,1979,(08):52-57.
    [13]雷鸣春.市场调节是计划调节的必要补充[N].南方日报,1979-6-12.
    [14]李辉,张荣.中国双向投资问题研究[J].亚太经济,2012(05):111-116.
    [15]李连仲.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J].经济研究参考,1992(Z6):330-342.
    [16]李扬,张晓晶.“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逻辑与前景[J].经济研究,2015,50(05):4-19.
    [17]李震中.什么是计划经济[J].经济研究,1979,(S1):15-21.
    [18]林凌,郭元晞.论改革开放中的姓“资”姓“社”问题[J].改革,1992(04):23-27.
    [19]骆耕漠.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必要性和它的“消亡”过程——关于斯大林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问题的研究[J].经济研究,1956,(05):3-11.
    [20]梁军,谢康.中国“双向投资”的结构:阶段检验与发展趋势[J].世界经济研究,2008(01):3-9+84.
    [21]刘成瑞,胡乃武,余广华.计划和市场相结合是我国经济管理改革的基本途径[J].经济研究,1979,(07):37-46.
    [22]刘国光,赵人伟.论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J].经济研究,1979,(05):46-55.
    [23]刘国光.略论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几个问题[J].经济研究,1980,(10):3-11.
    [24]刘伟.经济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管理世界,2016(07):1-9.
    [25]刘伟.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新发展理念的体会[J].管理世界,2017(12):1-7.
    [26]吕冰洋.政府间税收分权的配置选择和财政影响[J].经济研究,2009,44(06):16-27.
    [27]吕炜.体制性约束、经济失衡与财政政策——解析1998年以来的中国转轨经济[J].中国社会科学,2004(02):4-17+204.
    [28]南冰,索真.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的价值和价值规律的作用问题[J].经济研究,1957,(01):38-51.
    [29]舒化鲁.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2(06):3-8.
    [30]孙尚清、陈吉元、张耳.把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正确结合起来[N].文汇报,1979-7-27.
    [31]孙冶方.把计划和统计放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J].经济研究,1956,(06):30-38.
    [32]唐龙.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于政府改革[J].经济体制改革,2008,(06):135-138
    [33]王一鸣.中国经济新一轮动力转换与路径选择[J].管理世界,2017(02):1-14.
    [34]王珏.从社会主义经济特点看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N].光明日报,1979-10-20.
    [35]卫兴华.关于姓“资”姓“社”与生产力标准问题[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1992(02):18-22.
    [36]卫兴华,侯为民.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与转换途径[J].经济研究,2007(07):15-22.
    [37]吴海若.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J].经济研究,1957,(06):85-99.
    [38]吴晓峰.从“放权让利”到明晰产权是改革的重大进步[J].中国经济体制改革,1993,(06):21-22.
    [39]晓亮.产权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由之路[J].前进,1996,(01):12-15.[40]熊映梧.公民产权与国有企业改革[J].改革,1995,(01):41-45.
    [41]许涤新.国营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的几个问题[J].经济研究,1981,(12):3-8.
    [42]徐景安.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是客观必然趋势[N].财贸战线,1980-1-8.
    [43]许召元,张文魁.国企改革对经济增速的提振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15,50(04):122-135.
    [44]薛暮桥.论计划经济与价值规律[N].人民日报,1956-10-28.
    [45]薛暮桥.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J].经济管理,1980,(10):3-8.
    [46]杨圣明.价格双轨制的历史地位与命运[J].经济研究,1991,(04):36-42.[47]于光远.市场经济姓“资”姓“社”的问题[J].经济学家,1992(03):9-11.
    [48]于光远.要的是现代的市场经济[J].经济研究,1992(10):19-22.
    [49]周叔莲,郭克莎.资源配置与市场经济(上)[J].管理世界,1993,(04):38-48+224-225.
    [50]周叔莲.不要再用计划经济模式要求国企改革[J].经济研究参考,1999,(75):39.
    [51]张辉.我国转型期的宏观调控失范行为[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04):47-52.
    [52]张朝尊,文力.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中国社会科学,1992(04):3-13.
    [53]张成廉.对国有企业领导体制的调查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1987,(04):81-89.
    [54]张军.中央计划经济下的产权和制度变迁理论[J].经济研究,1993,(05):72-80+50.
    [55]张致诚,王奇华.从农副产品的收购政策看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关系[J].经济研究,1979,(06):70-74.
    [56]张卓元,胡家勇,刘学敏.论中国所有制改革[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57]赵红,张茜.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6(08):82-86.
    [58]赵世勇,陈其广.产权改革模式与企业技术效率——基于中国制造业改制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7,(11):71-81.
    [59]郑毓盛,曾澍基,陈文鸿.中国农业生产在双轨制下的价格反应[J].经济研究,1993,(01):16-25.
    [60]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体制改革30年研究课题组.论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改革道路(下)[J].经济研究,2008,43(10):26-36.
    [61]左大培.80年代我国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短缺[J].经济研究,1992,(04):29-37.
    [62]Lin,Justin Yifu.Rural Reforms and Agricultural Growth in China[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2,82(1):34-51.

上一页  [1] [2] [3] [4] [5] 

Tags:新中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研究70年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