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系建设 新时代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仅是制度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制度体系建设的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应加快建设集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为一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系,积极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着力破解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突出问题。
1.坚持和完善根本制度,筑牢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系的支撑
经济的发展,与政治是息息相关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经济与政治的辩证统一,其内在的政治经济化和经济政治化的本质运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的优势。” 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系建设,应继续处理好经济与政治的关系,持续发挥政治经济化和经济政治化的优势。其中,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系的根本制度,是与经济密切联系的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的十九大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只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能继续保持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进一步发挥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系的保障作用,主要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强化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地位,在经济实践中持续探索党的执政规律。二是坚持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切实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参与经济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坚持和强化依法治国。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完善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相关法规政策,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市场秩序。四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思想的指导地位,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相关制度。
2.坚持和完善“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夯实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系的基础
所有制结构、分配方式、经济运行机制“三个层面”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三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只有既坚持这“三个层面”的基本经济制度、发挥好各个层面的作用,又将三者充分结合起来、实现三者的协调统一,建立健全“三位一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体系,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特征、符合社会主义制度基本要求、促进市场经济繁荣发展。
第一,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的方向相一致的。只有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守住社会主义的底线和国民经济的命脉,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的多样化需要。非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能够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只有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才能活跃市场经济,确保良性的市场秩序和竞争环境,满足人民多层次、个性化的需要。故在基本方向上,“两个毫不动摇”必不可少、不可偏废,不能仅仅坚持“一个毫不动摇”。而在相互关系上,“两个毫不动摇”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其中,第一个“毫不动摇”是最基本的,必须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通过积极鼓励和支持,加上合理引导,第二个“毫不动摇”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与第一个“毫不动摇”一起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继续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发挥两者各自的作用并注重两者的协同发力。一是在发展趋向上,“两个毫不动摇”不仅应牢牢坚持,而且要长期巩固。“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是长期存在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相当长且不能逾越的历史阶段,应坚定不移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是在实现形式上,混合所有制经济能够体现“两个毫不动摇”的统一,应继续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有机结合、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应优化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资本结构,丰富资本组织形式。三是在企业发展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并不是挤占对方发展空间的独立发展,而是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前提下的共同发展。发展国有企业是为了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体现先进生产力和共同富裕的发展要求;发展民营企业是为了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体现促进生产力水平提升和效率提高的发展目的,两者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能够共存的。应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壮大民营经济,促进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同进步。四是在实施范围上,“两个毫不动摇”不仅在城市得到贯彻落实,而且在农村得以牢固坚持。农村家庭经营与集体经济的共同发展,既巩固和发展了公有制经济,又发展了非公有制经济。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应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底线和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实现小农户经营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第二,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是新时代共享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 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应从四个方面重点发力。一是在分配取向上,正确处理先富与后富的关系。不仅要顺应市场化发展要求,明确有先富和后富的差别;而且要顺应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由先富带动后富。持续推进减贫事业,摆脱和消除贫困,着力解决城乡、地区、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等问题,创造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条件。二是在分配方式上,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健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机制,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持续增加人民收入。三是在分配原则上,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充分结合社会主义制度的公平性与市场经济的效率性,建立更加注重公平的收入分配格局,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四是在分配路径上,建立居民增收长效机制。拓展城乡居民增收渠道,确保居民收入和经济同步增长,促进社会财富稳步增加。
第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其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属性,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方向发展;又顺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趋势,持续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全面深化改革,应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持续扩大市场作用的力度和范围;持续优化政府的宏观调控,不断增强其在弥补市场缺陷与不足等方面的作用。二是要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在市场准入上,逐步放开准入限制,确保各类经济主体有更多机会依法平等进入更多领域,赋予和保障其独立自主的经营等权利。在资源配置上,健全生产要素市场化等制度,确保要素能够在市场上自由流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三是要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促进实体经济和现代产业发展的制度基础;加快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强化金融风险防控。四是要攻克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难题。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切实化解城乡二元结构;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实施和优化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第四,注重“三个层面”制度的有机结合。所有制结构、分配方式、经济运行机制“三个层面”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是相互割裂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仅发挥其各自的作用,而应将三者紧密联系起来,在“三位一体”的制度框架下协同作用,不断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系,持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一是重视和发挥所有制层面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作用。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所有制的重要性应继续强化。坚持和完善所有制层面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实行按劳分配,优化政府职能;在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中,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强化市场机制作用。二是注重和发挥分配等层面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作用。在社会生产中,不仅生产决定交换和分配,而且交换和分配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过程中,应重视这些反作用,通过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充分体现劳动者的价值和地位,有效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力量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丰富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多元化发展。三是加强和深化基本经济制度在社会生产环节中的关键作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社会生产关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应完善涉及上述环节的基本经济制度,创建有利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制度环境。在关系交换的价格制度层面,完善市场化的价格决定机制,推动价格机制有效引导资源配置;完善政府价格调控和监管等职能,确保规范有序的价格秩序。在有关消费的制度层面,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确保消费者能够自主选择和自由消费;发挥政府在引导和倡导合理消费等方面的作用,确保和谐有度的消费环境。在企业发展层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及相关制度,优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增强其活力和竞争力;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着力解决其面临的市场和资金等难题,积极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发挥企业家作用,不断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
3.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重要经济制度,丰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系的内容
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系的重要制度,是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立足于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而建立和发展的经济制度。应发展和完善这些重要的经济制度,持续提高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一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应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解决创新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在创新领域上,健全创新体系,建立保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创新成果转化上,完善支持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政策体系,不断提高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和应用水平,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在创新主体上,健全鼓励和支持创新人才发展的机制和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和科技人员等主体的积极性,构建推动创新人才长远发展的优质生态。二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外开放与对内改革是相互促进的,应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时,全面扩大开放,着力解决开放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在开放方向上,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不断拓展开放的深度。在开放原则上,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建立健全有利于合作共赢的外贸体制机制,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在开放范围上,继续发挥经济特区、城市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开放区域和载体作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自由贸易港等建设,不断扩大开放空间,发挥联动开放优势。在开放领域上,加快贸易强国建设,拓展对外投资领域和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服务业等产业对外开放,不断扩充开放领域,推动进出口的持续较快发展。三是建立和发展其他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应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现代产业发展、市场建设、绿色发展等的经济制度,不断充实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系,从而推进我国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略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