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事业是治蜀兴川宏伟蓝图的一块重要拼图。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推动人民生活质量再上新台阶。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必须着眼于人民群众现阶段的需求,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则是改善民生的重点。
经过多年努力,我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越来越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取得初步成效。以公共教育、公共卫生服务等为代表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标准逐步建立,制度规范基本成型,相应的保障机制逐渐完善。与此同时,现阶段我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还存在着结构不均衡和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为推进我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遵循普惠性、多元性、特色性和精准性四项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治理机制。
普惠性原则。包括领域和阶段的全覆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根本性要求,围绕从出生到死亡各个阶段和不同领域,以涵盖教育、劳动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住房保障、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清单为核心,以促进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线,为政府保障全民基本生存发展需求提供制度性安排。
多元性原则。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蕴含着多元性内核,主要体现在其制度安排上。基本公共服务的公益属性要求必须由政府担当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性责任,由政府来统筹协调各方事务。同时,为了发挥公共服务的效率性,必须重视市场的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和使用,形成工作合力。
特色性原则。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事业必须立足省情,彰显四川特色。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整体设计上,不断调整优化,把握基本公共服务的项目和相应标准,响应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完善配套政策和法规,规范实施流程,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四川范式。
精准性原则。目前我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已取得相当成效,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必须瞄准关键领域和关键群体,精准发力,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比如,要将其与脱贫攻坚工作衔接、与人民生活质量提升紧密关联,将基本公共服务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精准倾斜,提升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使广大群众能共享发展成果。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