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发挥“双创”调动众多创新资源、激发市场导向创新、拓展“互联网+创新”新模式等方面的作用,使“双创”在催生数量众多的新生市场主体的同时,不断提升推动技术进步、提高创新效率的作用,催生新技术的群体性突破。
三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发挥“双创”贴近消费者需求、引领产业升级的特点,支持新创企业依托传统产业链派生出的智能化、个性化需求拓展发展空间,推动大数据、智能终端、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业和研发设计、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助推产业结构升级。
四是提升产业附加值。要深入推进“双创”,推动产业化、市场化的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创新成果与产业、创新项目与生产力等“无缝衔接”,实现产业竞争力和附加值提升。
营造有利于技术创业的制度环境 聚焦制约“双创”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加快营造有利于技术创业的制度环境,推动“双创”与产业升级融合发展。
一是完善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强化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制度。完善创新导向的评价制度,推进高校和科研院所分类评价,可考虑把技术转移和科研成果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纳入评价指标,形成绩效导向的评价体系。探索政府创业投资容错机制,鼓励政府投向回收期长的早中期生产、技术类创新领域。
二是加大对“双创”升级发展所需的新要素扶持。拓展符合“双创”升级发展与新动能发展特点的融资渠道,加大直接融资力度,更多依靠种子基金、天使资本、风投创投等提供多元融资支持。引导企业为主体建设一批创新创业中心和高水平科研基地,引导更多技术创新要素向“双创”集聚。加快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拼搏精神的企业家、具有探索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和从事先进制造的工程师与产业工人队伍,形成与“双创”和产业升级发展需求相匹配的人才梯队。
三是构建更加完善的“双创”生态。加大对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兴起的“云网端”等信息基础设施,基因库、基因检测中心等生物技术基础设施,智能电网、充电网络等绿色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一批适合产业创新的平台载体,聚焦重点领域,打造一批贯通产学研用各环节、融合产业链资金链价值链、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立适应新兴市场主体发展需要和产业变革要求的标准动态响应与调整机制,用高效的服务为创新创业赢得更多机遇。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