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 >> 正文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公共安全体系

http://www.newdu.com 2018/3/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龚维斌 参加讨论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安全、国家安全等整体层面对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紧迫性、重要性、内涵、特点等进行了论述,并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角度对社会安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部署。
    一是讲当前形势,挑战十分严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论述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形势时,谈到了安全和公共安全的内容。他告诫全党同志,“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则”。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推进,一方面成就巨大,进入了新时代,另一方面风险和挑战也与日俱增。从社会领域来看,“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
    二是讲功能定位,公共安全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是重要的民生。十九大作出了社会主要矛盾新转化的重要判断,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方面,在公平、正义、安全和环境方面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成为民生的重要新内容。早在2014年1月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2015年5月29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时,他进一步指出,“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体现,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最基本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民生这个概念放在更大的范围里、更高层次上来理解,把安全定位为最基本的民生。
    三是讲推进路径,要求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公共安全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十九大报告提到的社会矛盾化解、安全发展、防灾减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都是公共安全体系的主要内容,并且放在社会治理部分进行安排。就如何创新社会治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思想。共享是目的,共建共治是途径和方式;共建共治是为了共享,共享必须依靠共建共治。共建与共治密不可分,共建是前提,共治是重要保障,没有共建的治理是没有意义的,没有共治的建设是走不远、走不稳的。因此,要在共建中实行共治,在共治中推动共建。共建、共治与共享三者相辅相承,不可分离,不能割裂,要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需要通过共建共治共享来打造,公共安全体系同样需要通过共建共治共享来构建。
    四是讲制度建设,要求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有效的社会治理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制度保障,其中最重要的制度有两个方面,一是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这是社会治理坚持系统治理的内在要求,也是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二是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过去对社会治理有“精细化”、“科学化”等方面的要求,但都比较笼统也不太系统,这一次系统地、明确地提出“四化”要求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成果。“四化”是社会治理创新,也是公共安全体系建设需要坚持的原则和方法。与前几次相比,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制度框架、努力方向也更加清晰。
    五是讲重点任务,要求加强重点领域的机制和体系建设,涉及社会安全、生产安全、防灾减灾救灾等。一是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大量不和谐因素,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例如,征地拆迁、企业改革、社会保障、物业管理等方面引发的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一些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的诉求得不到很好满足,形成群体性聚集事件。大量社会矛盾和问题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要从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角度,构建起有序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二是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改革完善安全生产管理、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安全发展第一次写入党的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是全新的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十九大报告的内容更加丰富,部署精准细致,要求更高。三是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在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市场化过程中,我国社会治安形势出现了新情况新特点,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成为突出的社会治安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针对这几方面的问题专门进行部署,要求依法打击和惩治。值得注意的是,十九大报告把一直沿用的“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调整为“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体现了法治精神,“人格权”的提出更是一种理念的进步和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回应。
    六是讲内涵范围,要求关注全球安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大幅提升,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也将是全球化的坚定推动者。从为人类进步事业奋斗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从维护我国海外利益和公民权益的角度看,我们也需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我们“走出去”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一方面是为国际社会作贡献,另一方面也是为维护我们自身的利益,我国必须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我国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向海外延伸和拓展。
    (作者单位:国家行政学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

    

Tags: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公共安全体系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