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 >> 正文

加快推进生态宜居城镇建设

http://www.newdu.com 2018/4/12 吉林日报 汪京序 参加讨论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绿色发展方式,努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要求更加注重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把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百姓共享绿色福利。省十一届二次全体会议指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几年来,我省绿色转型发展成效显著,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斐然。未来,生态宜居城镇建设应是我省绿色转型发展,建设美丽吉林的关键着力点之一。结合实际思考我省生态宜居城镇建设的实践路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构建科学管理机制。加快构建生态宜居城镇科学决策机制,为实施生态宜居城镇建设工程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应更加广泛的征求各方面意见,科学合理的制定生态宜居城镇建设规划,针对城镇间发展水平不平衡,建立与之相应的生产、生活绿色标准。建立生态宜居城镇建设的组织协调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协调各级政府、部门间行动,统筹解决相关部门、行业、企业面临的问题。开展生态宜居城镇建设科学评价体系和动态监控体系建设,完善考核监督和激励机制。整合气象、环保等部门数据,建立更加全面立体的城镇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系统,形成城镇生态风险预警机制;科学构建生态宜居城镇建设和生态治理投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绩效评价结果纳入当地官员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构建生态化发展产业体系。“宜居”的关键在于“宜业”,推进我省生态宜居城镇建设的关键在于“兴业”。大力构建支撑城镇生态化发展的产业体系,积极扶持农村发展多功能农业生态园区,提高城镇的生态弹性;依靠科技创新,大力扶持以绿色食品生产为主的生态农业。实施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产业聚集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县域工业园区整合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和休闲健康特色资源,打造健康养老、生态观光农业等各类型资源开发示范项目,积极探索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开发模式以及管理措施。
    培育多元化动力机制。从国内外经验看,生态宜居城镇建设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等多元力量的共同参与,形成城镇生态建设的协同治理模式,政府是组织者,起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培育多元化动力机制,一是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和建立地方专项资金,加大对生态宜居城镇建设投入;二是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等,引导和鼓励企业参与生态化转型,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探索生态环境类公共服务PPP模式,尽可能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我省生态宜居城镇建设;三是发挥社会组织和科研机构的作用,在生态宜居城镇建设的规划和执行过程中,政府和企业应多与科研院所合作,充分利用研究机构、环保组织等专业性、民间性的非政府组织,提高决策的客观性、科学性。
    完善政策支持保障体系。政府应不断加大对于生态宜居城镇建设的政策支撑,科学制定完善政策措施,为生态宜居城镇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建立完善产业生态化转型扶植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生态化生产的技术改造力度;二是鼓励创新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的政企合作供给模式,探索建立专家库和项目库,以竞争择优选择包括民营和国有企业在内的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的建设;三是要制定合理的人口转化政策,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探索按实际居住地进行登记的户籍管理制度,制定土地、户籍、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政策,让进城农民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

Tags:加快推进生态宜居城镇建设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